桥姓

桥姓("桥"字,古音"巨娇切",khiao,群母宵韵。)是中国姓氏之一。桥姓为姬姓之后,因轩辕黄帝葬于桥山,子孙守冢,以此山名为氏。桥氏郡望在梁郡(今河南商丘),堂号为睢阳堂。桥姓历史名人桥玄,东汉时梁国睢阳人,官至太尉。东汉蔡邕作《太尉桥公庙碑》 ,魏武帝曹操作《祀故太尉桥玄文》 。
- 中文名称 桥姓
- 姓氏来源 轩辕黄帝葬地"桥山"
- 郡望 梁郡(今河南商丘)
- 堂号 睢阳堂
姓氏姓源
姓源一:来源于姬姓
●源于五帝时期
"桥姓"出自姬姓,是一个以山名为姓的姓氏。
据《元和姓纂》及《万姓统谱》所载,相传轩辕黄帝死后葬于桥山,子孙中有留在桥山为黄帝守陵的,于是这些人就以此山为姓,称为桥氏。
东汉蔡邕《太尉桥公庙碑》载:"桥氏之先,出自黄帝。帝葬于桥山,子孙之绍基立姓者,咸以为氏霸危肯凳。"
《唐书·世系表煮船乎击》云:"桥,姬姓后。"
《通志·二七·以地为氏》记载:"黄帝葬桥山,子孙守冢,因为桥氏。汉有桥庇、桥仁。"
《姓考》云:"黄帝裔孙守桥山,因氏。"
●南北朝时期,桥勤一支改姓为"乔"
至于桥姓改为乔姓,是在南北朝时期。
据桑君编纂的《新百家姓》记载,东汉时太尉桥玄的6世孙桥勤在北魏任平原内史。北魏末年,魏孝武帝不堪忍受宰相高欢的专权和压迫,桥勤随孝武帝一起投奔到宇文泰建立的西魏。一天,宇文泰心血来潮,叫桥勤去掉姓氏"桥"的木字边,变成乔,取"乔"的取"乔"的"高大望远"之意。桥勤不敢不从,从此改桥为乔,世代相传下去淋榜背,这就是乔姓的由来。史称乔氏正宗。
而"乔姓"为"桥姓"所改的另一说法是在南北朝时的北周时期,周赠连微文帝作相时,令"桥氏"去木旁改为"乔氏"。
这个记载,也与《乔氏家谱》"氏本桥山"的记载相对照。从这样看,由桥勤改姓为乔姓,当为黄帝的嫡系子孙。
姓源二:来源于扜欠捉多弥国
《唐书·世系表》注:"西域有扜弥王桥塞提。" 拘弥,唐朝时期西域三十六城国之一。民格亦即干弥,故城在今新疆和田克勒底城。
著名人物
桥仁,西汉梁国睢阳人,汉成帝时为大鸿胪。
桥玄,东汉有梁国睢阳人,官至太尉。
桥瑁,东汉梁国睢阳人,曾任东郡太守。
桥肃,东汉梁国睢阳人,曾任东莱太守。
桥赞,晋代蜀郡人。
桥勤,北魏梁国睢阳人,桥玄的六世孙,北魏末年随孝武帝投奔西喇汽拔魏,居同州。
唐朝有桥公山,任校尉。
明代有桥宗义,任什邡县丞。
姓氏分布
关于桥姓的史料记载不多,从零星的史料看来,桥氏在晋代以前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商丘市境内,晋永嘉之乱以后,部分桥氏迁至其他各省。
姓氏郡望
郡望:梁郡(今河南商丘)。桥姓郡望是古时的梁郡,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以秦代的砀郡被改为梁国,三国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改梁国称梁郡。
堂号:睢阳堂(今商丘睢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