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榆未晚
2022-06-25 17:20:04 百科资料
桑榆未晚,是汉语词汇,出自《滕王阁序》,解释为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
- 中文名 桑榆未晚
- 词性 成语
- 成语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 出自 《滕王阁序》
释义
东隅:指日出处,表示早年。
桑榆:指日落处,表示晚年。
典故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原指在某处先有所失,在另一处终有所得。后喻在某一面有所失败,但在另一面有所成就,常用此语
出处
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例:歌德在四十岁以前,一心想成为一名画家,但他所作的努力没一点成效,一次,他去意大利看大家的作品,发现自己根本不可能在这方面有所建树,后来,他及时调整自己的发展方向,终于在文学上有所成就,成为了一位伟大的诗人。
解说
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