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桃源忆故人

2022-07-04 03:41:48 百科资料

桃源忆故人,词牌名,又名"虞美人影""胡捣练""杏花风"等。以欧阳修《桃源忆故人·梅梢弄粉香犹嫩》为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另有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变体。代表作品有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等。

  • 词牌名 桃源忆故人
  • 别名 虞美人影、胡捣练、杏花风
  • 字数 四十八、四十九
  • 始兴年代 北宋
  • 流行年代 北宋

词牌沿革

  古代传说的桃源有两处:一是汉代刘晨、阮肇遇仙处,在浙江天台,见王立程《天台山记》;二为晋代武陵渔人所发现,在湖南桃源县,见陶渊明《桃花源记》。这两处都是古人理想中的仙境。古人因地怀人,向往人间仙境,于是吟咏于诗篇。陈子良的"一返桃源路,别后再难寻"、杜甫的"缅思桃源内,益叹身世拙"和王维的"笑谢桃源人,花红复来觌"等都属于忆念桃源仙境、怀人感事的诗句。词调的名称大概就是因此而来的。欧阳修《桃源忆故人》词自注:"一名'虞美人影'。"故又名"虞美人影",但词人很少以"虞美人影"名调。韩漉词有"杏花香里东风峭"句,故又名"杏花风";张先、晏殊《胡捣练》词,格律与此调同。

  北宋新声,欧阳修两首为创调之作,抒写离情别绪。苏轼一首写春愁:"华胥梦断人何处。听得莺啼红树。几点蔷薇香雨。寂寞闲庭户。暖风不解留花住。片片着人无数,楼上望春归去。芳草迷归路。"朱敦儒一首表达人生感慨:"谁能留得朱颜住。枉了百般辛苦。争似萧然无虑。任运随缘去。人人放着逍遥路。只怕君心不悟。弹指百年今古。有甚成亏处。"词以说理,风格旷达,异于其他宋人之作。陆游五首,用以酬赠,感悟,写景;其《题华山图》则抒写悲壮沉郁之情:"中原当日三川I震。关辅回头煨烬。泪尽两河征镇。日望中兴运。秋风霜满青青鬓。老却新丰英俊。云外华山千仞。依旧无人问。"此调用仄韵,每句用韵,前后段句式相同,为七六六五句式,两个相同平仄的偶句包孕在七字句与五字句之间,故调情虽然较低沉,却又较为流动。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四十八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欧阳修《桃源忆故人·梅梢弄粉香犹嫩》为代表。宋人多依此填,若王词之添字乃变格也。 前段起句,朱敦儒词"雨斜风横香成阵","雨"字仄声,"风"字平声。第二句,郑域词"低下绣帘休卷","绣"字仄声。第三句,管鉴词"惟有绿窗朱户","惟"字平声,马古洲词"雪后又开半树","半"字仄声。结句,黄庭坚词"花底莺声嫩","花"字平声。后段第二句,秦观词"惊破一番新梦","惊"字平声,"一"字仄声,"新"字平声。第三句,史达祖词"十五年来凝伫","年"字平声,马词"我是西湖处士","处"字仄声。结句,陆游词"芳草连天暮","芳"字平声。

  变体一,双调四十九字,前后段各四句、四仄韵。以王庭圭《桃源忆故人·催花一霎清明雨》为代表。此即欧词体,惟后段第二句添一字作上三下四句法异。

格律对照

  正体

  格律对照例词:《桃源忆故人·梅梢弄粉香犹嫩》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中仄平平

  梅梢弄粉香犹,欲寄江南春。别后愁肠萦,说与伊争

  中平中仄平平,中仄中平中。中仄中平中,中仄平平

  小炉独守寒灰,忍泪低头画。眉上万重新,竟日无人

  变体一

  格律对照例词:《桃源忆故人·催花一霎清明雨》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催花一霎清明,留得东风且。两岸柳汀烟,未放行人

  平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人如双鹄云间,明月夜、扁舟何?只向武陵南,便是长安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仄,表示填仄声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词作

  宋·欧阳修《桃源忆故人·梅梢弄粉香犹嫩》

  宋·张先《桃源忆故人·霅上送唐彦猷》

  宋·苏轼《桃源忆故人·暮春》

  宋·黄庭坚《桃源忆故人·碧天露洗春容净》

  宋·秦观《桃源忆故人·玉楼深锁薄情种》

  宋·王庭圭《桃源忆故人·催花一霎清明雨》

  宋·朱敦儒《桃源忆故人六首》

  宋·王之道《桃源忆故人·追和东坡韵呈曾倅子修三首》

  宋·陆游《桃源忆故人五首》

  宋·管鉴《桃源忆故人·郑德舆饯别元益,余亦预席·醉中诸姬索词,为赋一阕二首》

  宋·刘学箕《桃源忆故人·暮霞散绮西溪浦》

  宋·吴文英《桃源忆故人·越山青断西陵浦》

  元·仇远《桃源忆故人·苎萝山下花藏路》

  元·丘处机《桃源忆故人·丹阳屡传教诲寄答》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