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2022-07-03 14:14:44 百科资料

核磁共振技术由珀塞尔(Purcell)及布洛克(Bloch)1940年创始,已广泛用于有机化学、分子生物学等领域。在能源科学中用于研究有机分子的微观结构。核磁共振的特点是核磁共振波谱图可以直接提供样品中某一特定原子的各种化学状态或物理状态,并可得到它们各自的定量数据,而这些数据并不需要纯物质的校正,谱带下的面积直接与提供这种面积的原子核数量成正比。

  • 中文名称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
  • 外文名称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alysis
  • 提出者 珀塞尔(Purcell)、布洛克(Bloch)
  • 提出时间 1940年
  • 适用领域 岩矿分析与鉴定

  释文:由于该技术可用混合样品直接检测,而且具有不破坏样品的特点,故日益为人们所重视。其原理主要是利用在强磁场存在时,某些元素原子核的能量本身所具有的磁性,将其分裂成两个或两个以上量子化的能级。电子也具类似的情况。吸收适当频率的电磁辐射,可在所产生的磁诱导能级间发生跃迁。这种带核磁性的原子或分子,在磁场中核吸收从低能态向高能态跃迁的两个能级差的能量所产生的共振谱,可用以测定分子中某些原子的数目、类型和相对位置。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