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栗子焖鸡

2022-06-30 23:24:30 百科资料

栗子焖鸡是一道传统的风味名菜,在福建菜、浙菜、山西菜中都有自己独特的烹制方法。此菜黄亮油润,鸡酥栗糯,汁浓味香。以嫩鸡、栗子合烹,经炸、蒸、焖三道工序始成,是山西城乡人民普遍喜爱的时令佳肴。特点是鸡酥栗糯,汁浓味香。做法上先把板栗煮熟,去内皮,再将鸡炒至紧皮焖一会儿再放入板栗,小火煮1小时。

  • 中文名称 栗子焖鸡
  • 分类 福建菜
  • 口味 黄亮油润,鸡酥栗糯,汁浓味香
  • 主要食材 鸡
  • 工艺 炸、蒸、焖

简介

  【菜名】 栗子焖鸡

  属于福建菜、江浙菜、山西菜

菜品特色

  黄亮油润,鸡酥 栗糯,汁浓味香。

做法

做法一

  【原料】

  鸡1.5公斤,栗子400克,鸡汤500毫升,酱油200克,白糖30克,味精2克,料酒50克,豆油600克(实耗75克),芝麻油20克,大葱段20克,生姜丝10克,淀粉40克,熟芝麻25克。

  【制作过程】

  1、将鸡净膛后,洗净,去头爪,剁成长3厘米,宽2厘米的块,放碗内,加少许酱油、料酒搅拌均匀,腌渍入味;

  2、 栗子洗净,用开水煮片刻,捞出,去皮;

  3、 炒锅放豆油,烧至七成热时,下入鸡炸一会儿,用漏勺捞起,控干油。余油倒出;

  4、 炒锅留少许油,烧热,放入姜末煸炒,再下入鸡块,烹入料酒、加酱油、白糖炒匀,加入鸡汤,用旺火煮开,放入栗子肉同焖,焖至栗子和鸡肉块酥烂时,投入味精、熟芝麻、葱段、姜丝炒匀,用湿淀粉勾芡后,出锅入盘,淋上芝麻油,即可。

做法二

  鸡300克

  栗子肉250克

  葱二条

  姜三片

  酱油2汤匙

  糖半茶匙

  盐、绍酒适量。

  1、将鸡洗净切块,沥干水分待用;将葱切段。

  2、油锅放2汤匙油,烧热后爆香葱段、姜片,加入鸡块同炒,烹入绍酒,下酱油、糖及适量水,用旺火煮沸后转用小火焖烧。

  3、焖至快熟时,加入栗子同煮,至栗子熟及汤汁略干时,出锅即成。

  ★:如您采用的是在超市里买的栗子肉,按其食用说明烧制就行;如您用生栗子,则需在去壳后,把栗子放入水中煮开,去掉包裹在栗子肉外面的黑衣。

做法三

  选料:嫩光鸡1只(约1000克),栗子250克。

  调料:黄酒2匙,酱油3匙,细盐、味精之许,白糖1匙半,麻油1匙,葱段姜片适量,猪油75克。

  制法:1.先将栗子用刀横着壳上的丝缕纵向斩开,放在冷水锅中煮沸,捞出,趁热剥壳,去衣膜,洗净。另将鸡洗净,斩成45厘米见方的块。

  2.烧热锅,加少量油,下葱段、姜片煸出香味后,放鸡块煸炒,以去除鸡腥味,使之外皮紧缩变色,烹黄酒,加酱油、白糖、和汤(2勺),烧沸后加盖,转用小火焖酥,把熟栗子放入,再转用大火稠浓卤汁。

  3.把熟鸡块皮朝下,肉质丰满的朝下,排列在扣碗碗底里,再将栗子肉放在鸡上面,一起上笼蒸30分钟,使酥香。出笼,滗出原汁。把鸡碗翻扣于盘中,再将原汁放入锅内烧稠浓后,浇在鸡面上,淋上麻油增香。

  特点:金黄明亮。装盆饱满,酥而不烂,甜中带咸。汤汁浓厚,栗香诱人,系著名的秋季时令名菜之一。

  关键:

  1.必须选用嫩鸡,并且用少量油煸炒杀腥,使鸡皮收缩、肉中的鲜味成份不易流失。

  2.栗子要待鸡烧酥后再放,稠烧入味,不然易碎散。

营养价值

功效

  养胃健脾,补肾强筋,活血止血。主治反胃不食,泄泻痢疾,吐血,衄血,便血,筋伤骨折瘀肿、疼痛,瘰疬肿毒等病症。

食疗作用

  1、益气补脾,健胃厚肠 栗子是碳水化合物含量较高的干果品种,能供给人体较多的热能,并能帮助脂肪代谢。保证机体基本营养物质供应,有"铁杆庄稼"、"木本粮食"之称,具有益气健脾,厚补胃肠的作用。

  2、防治心血管疾病 栗子中含有丰富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有效地预防和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动脉硬化等心血管疾病,有益于人体健康。

  3、强筋健骨,延缓衰老 栗子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能够维持牙齿、骨骼、血管肌肉的正常功用,可以预防和治疗骨质疏松,腰腿酸软,筋骨疼痛、乏力等,延缓人体衰老,是老年人理想的保健果品。

  4、栗子生吃,每日5至8颗,适宜于吐血、便血者。

  5、早晚生食栗子2颗,对老年肾亏、小便频繁有益。用10颗栗子和猪肾、薏仁、大米熬煮成粥,可治疗由一般肾虚引起的腰腿无力。

适宜人群

  1、适宜老人肾虚者食用,对中老年人腰酸腰痛,腿脚无力,小便频多者尤宜;适宜老年气管炎咳喘,内寒泄泻者食用;

  2、糖尿病人忌食;婴幼儿、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多食。

注意事项

  1、栗子"生极难化,熟易滞气",脾胃虚弱,消化不良者不宜多食。

  2、新鲜栗子容易变质霉烂,吃了发霉栗子会中毒,因此变质的栗子不能吃。

  3、脾胃虚弱消化不好或患有风湿病的人不宜食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