栎社

栎社村地处鄞州区石碶街道中部,距宁波市区约12公里,机场路及34省道公路横贯村内,华东地区重要的航空枢纽-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位于村西北部。
- 中文名称 栎社村
- 行政区类别 村
- 所属地区 中国华东
- 地理位置 鄞州区石碶街道中部
- 气候条件 亚热带季风气候
浙江宁波栎社村
历史人文
瑞光楼
瑞光楼是浙东名楼,是元末高则诚写成《琵琶记》的地方。据史料记载:高明(1305-1359)字则诚,浙江瑞安人,元顺帝至正五年进士,曾在杭州、处州等地任几年小官。中间为避元末战乱,客居鄞州区石碶沈家十多年。在此期间,写成了著名戏曲《琵琶记》。
瑞光楼原称沈氏楼,俗名八间头。据传高则诚当《琵琶记》完稿之夕,不胜欣喜,时值深秋,独自伏案吟咏剧中曲牌:忽见桌上并插之双烛火焰相向弯曲,交合一起,形成一条美丽的焰虹。这一罕见现象,高则诚视为瑞祥之兆,不禁高喊"瑞光!瑞光。"从此沈氏楼即改称"瑞光楼"。该楼旧时地方志把它列入浙东名楼之列。岁月悠悠,瑞光楼今天已不复存在,仅有遗址可寻。1983年文物普查时,在近旁弄内发现一所小堂房,堂内有一块黑底金字"瑞光堂"匾牌,它与瑞光楼有无联系,尚待查考。区文管会拟在瑞光楼原址处树立标志碑石,使之世代相传。
沈光文
明末清初,沈光文跟随郑成功收复台湾,为发展台湾与大陆的文化交流做出巨大贡献,被称为台湾"文献初祖"。后台湾为清廷收回,姚启圣上书请允沈光文归乡,终因姚之逝世,归乡未成,辞世于台。
张其昀
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其为发展台湾的文教事业做出重大贡献,被誉为"台湾学界博士之父"。
栎社飞机场
宁波栎社国际机场位于浙东鄞西平原,是国内重要的干线机场。机场占地面积近250万平方米,距宁波市区约12公里,从机场至主要铁路公路站点、高速公路入口处、市区仅需10-30分钟车程,交通非常便捷。目前,机场已开辟至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重庆、厦门、青岛、大连、乌鲁木齐、哈尔滨、昆明、兰州等30多条国内航线和香港、韩国首尔等地区、国际航线。2006年,完成客货吞吐量分别为297.3万人次和5.28万吨,名列全国民航机场第28位和25位。
台湾著名诗社
简介
栎社乃日据时期台湾三大诗社之一,由台湾中部的古典诗人所组成。1902年林朝崧、林幼春、赖绍尧等人始结该社,所以命名为栎社乃因:「吾学非世用,是为弃材;心若死灰,是为朽木。 今夫栎,不材之木也,吾以为帜焉」。先是苑里蔡启运、鹿港陈怀澄等相继入社,自是和者益众,遂于1906年制定社规,旨在「以风雅道义相切磋,兼以实用有益之学相勉励」。1910年3月梁启超来台,在与台湾旧文人聚会于雾峰时,期许台湾「文人」当积极关怀台湾的未来,勿以「诗人」终其身,此观念影响栎社社员颇深。1922年秋,《栎社第一集》出版。 1931年为庆祝创社三十周年,印行《栎社沿革志略》,1942年为庆祝四十周年出版《栎社四十年沿革志略》。1943年续编《栎社第二集》,却遭当局以「内容多与现下非常时局不合」而禁止发行。战后栎社仍有诗会,加入新社员,但已不复当年之活力。栎社结社之初,由林痴仙经营肇造,傅锡祺拓展其规模;至于提携同好,聚结文友,又以林献堂贡献最大,乃日据时期至战后初期台湾极重要的古典诗社。
主要人物
栎社诗人介绍
一、王学潜(1854~1927)
二、蔡启运(1862~1911)
三、丁宝濂(1867~1929)
四、林耀亭(1868~1936)
五、张丽俊(1868~1941)
六、赖绍尧(1871~1917)
七、傅锡祺(1872~1946)
八、连横(1878~1936)
九、林朝崧(1875-1915)
十、陈瑚(1874~1923)
十一、陈怀澄(1877~1940)
十二、林仲衡(1877~1940)
十三、林少英(1878~1954)
十四、林幼春(1880~1939)
十五、林献堂(1880~1956)
十六、庄嵩(1880~1938)
十七、蔡惠如(1881~1929)
十八、陈贯(1882~1936)
十九、庄龙(1884~1925)
二十、吴子瑜(1885~1951)
廿一、施家本(1886~1921)
廿二、庄垂胜(1897~1962)
廿三、叶荣钟(1900~1978)
廿四、吴维岳(1892~1967)
廿五、吴燕生(?~19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