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注射液

柴胡注射液,清热解表。用于治疗感冒、流行性感冒及疟疾等的发热。
2018年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更改说明书,须列出“儿童禁用”。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
- 中文名 柴胡注射液
- 剂型 注射剂
- 外文名 Chaihu Zhesheye
- 是否处方药 是
- 药品类型 中药
药品成分
北柴胡或狭叶柴胡的挥发油。北柴胡根(粗粉)1000g,氯化钠9g,吐温-8060ml。
药品性状
本品为无色至微黄色或呈微乳白色的澄明液体;气芳香。
药理作用
主要有解热,抗炎,增强免疫机能等作用。
1.解热:腹腔注射北柴胡总挥发油300mg/kg对啤酒酵母混悬液所致大鼠发热有明显解热作用。耳静脉注射柴胡注射液20ml/kg对伤寒、副伤寒菌苗致家兔热的降温作用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腹腔注入柴胡注射液10mg/kg对啤酒酵母所致大鼠发热虽有降温作用,但与生理盐水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耳静脉注射柴胡注射液3mg/kg对三联疫苗(百日咳、白喉及破伤风疫苗)所致家兔发热有明显的降温作用。

2.抗炎:腹腔注射北柴胡总挥发油40mg/kg和240mg/kg时,只有前一剂量对大鼠角叉菜胶性足肿胀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耳静脉给柴胡注射液5.0ml/kg对二甲苯所致家兔皮肤通透性增加有对抗作用,但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差异。腹腔注射柴胡注射液5.0ml/kg对烫伤大鼠的足肿胀、棉球肉芽肿胀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
3.增强免疫机能:连续腹腔注射北柴胡注射液0.25ml/天对二次免疫小鼠抗绵羊红细胞抗体的形成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腹腔注射北柴胡注射液对四次免疫家兔抗破伤风类毒素的产生无显著影响,对白细胞移动抑制有明显增强作用。
适应症状
疏解退热。用于感冒,流感等上呼吸道感染的病证。上海中医学院附属曙光医院等用本品对64例感冒发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结果表明本品的总有效率为75%~80%。并能减轻其伴随症状,无明显副作用。结论是退热平稳,降温后无回升现象,病后病人恢复较快。
药品规格
每支装2ml。
用法用量
注射剂:每次2-4ml,日1-3次肌肉注射;儿童酌减。滴鼻剂:小儿每次0.3-0.5ml,成人每次0.5-0.8ml。
临床应用
1.小儿发热:应用本方口服,年龄小于6月服1ml,6月至1岁服2ml,1-3岁服3ml,3-7岁服4ml。体温大于40℃加用物理降温(40%酒精外擦)。治疗小儿发烧128例,年龄小于1岁者48例,1-3岁者50例,3-7岁者30例;体温38.5-39℃者46例,39.1-40℃者67例,大于40℃者15例。结果;口服本方后第1小时体温下降1.5℃为显效,共94例;第2小时者下降1.5℃为有效,共30例;2小时后体温下降或不下降为无效,共4例;总有效率为96.9%。
2.扁平疣:选择母疣,常规消毒皮肤,用灭菌注射器及皮试针头抽柴胡注射液,从母疣边缘进针致基底部反抽无回血即注入上药,依皮疹大小每次射0.2-0.5ml,致疣体发白即可。拨针后创面稍加压1-2分钟,无药物反流即可。1周后根据皮疹变化再决定下次是否继续注射。治疗扁平疣39例,男性11例,女性28例;年龄9-40岁;病程6个月至9年。结果:痊愈(疣体全部消失)35例,占89.7%(其中注射1次痊愈9例,2次18侧,3-4次8例);显效(疣体比原有缩小、低平、部分消失)4例,占10.3%。比原有皮损缩小1/2者3例,l/3者1例,全部病例均有效。
3.流行性腮腺炎:按患者年龄不同给予不同剂量的柴胡注射液肌注,小于10岁者每次2ml,大于10岁者每次4ml。每日1次,连用3-4次,勿配用它药。治疗流行性腮腺炎38例,男22例,女16例;年龄最小者5岁,最大者35岁,平均12.7岁。诊断标准为:有流行性腮腺炎接触史;腮腺双侧或单侧肿胀(以耳垂为中心漫肿)疼痛;口颊内腮腺开口处可见红肿,挤压腮腺无脓液流出;血清淀粉酶增高可有助于诊断。疗效标准:治愈:经3次治疗,自觉症状3日内消失,腮腺肿大随之消退;显效:经3次治疗,自觉症状3日内消失,腮腺肿大5日内消失;有效:经4次治疗,自觉症状4日内消失,腮腺肿大7日内消退。结果:治愈29例,占76.3%;显效7例,占18.4%;有效2例,占5.3%;总有效率100%。
不良反应
柴胡注射液可引起过敏性反应;过敏性休克;固定性药疹。
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过敏反应:皮肤潮红或苍白、皮疹、瘙痒、呼吸困难、心悸、紫绀、血压下降、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等。
全身性反应:畏寒、寒战、发热、疼痛、乏力等。
皮肤及其附件:可表现多种皮疹,以荨麻疹、皮炎伴瘙痒为主。
呼吸系统:憋气、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心血管系统:心悸、胸闷、紫绀、血压下降等。
神经精神系统:头晕、头痛、麻木、眩晕、晕厥、抽搐、意识模糊等。
消化系统:口干、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
用药部位:疼痛、皮疹、瘙痒、局部红肿硬结等。
修订说明
2018年05月29日,国家药监局发布公告要求柴胡注射液更改说明书,在禁忌项下,须列出“儿童禁用”。柴胡注射液不能再用于儿童。
根据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为进一步保障公众用药安全,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决定对柴胡注射液说明书增加警示语,并对【不良反应】【禁忌】【注意事项】等项进行修订。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柴胡注射液生产企业应依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等有关规定,按照柴胡注射液说明书修订要求(见附件),提出修订说明书的补充申请,于2018年7月31日前报省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备案。
修订内容涉及药品标签的,应当一并进行修订;说明书及标签其他内容应当与原批准内容一致。在补充申请备案后6个月内对已出厂的药品说明书及标签予以更换。
柴胡注射液生产企业应当对新增不良反应发生机制开展深入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做好柴胡注射液临床使用和安全性问题的宣传培训,指导医师合理用药。
二、临床医师应当仔细阅读柴胡注射液说明书的修订内容,在选择用药时,应当根据新修订说明书进行充分的效益/风险分析。
三、柴胡注射液为处方药,患者应严格遵医嘱用药,用药前应当仔细阅读说明书。
特此公告。
药品禁忌
- 对本品或含有柴胡制剂及成份中所列辅料过敏或有严重不良反应病史者禁用。
- 儿童禁用。
注意事项
- 本品不良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应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使用者应接受过过敏性休克抢救培训,用药后出现过敏反应或其他严重不良反应须立即停药并及时救治。
-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规定的功能主治使用,禁止超功能主治用药。
- 本品为退热解表药,无发热者不宜。
- 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推荐的用法用量使用,尤其注意不超剂量、不长期连续用药。
- 用药前应仔细询问患者情况、用药史和过敏史。有药物过敏史或过敏体质者慎用。
- 有家族过敏史者慎用。
- 本品保存不当可能会影响药品质量,用药前应认真检查本品,发现药液出现浑浊、沉淀、变色、结晶等药物性状改变以及瓶身有漏气、裂纹等现象时,均不得使用。
- 严禁混合配伍,谨慎联合用药。本品应单独使用,禁忌与其他药品混合配伍使用。
- 对老人、孕妇、肝肾功能异常患者等特殊人群和初次使用中药注射剂的患者应慎重使用,加强监测。
- 加强用药监护。用药过程中,应密切观察用药反应,特别是开始30分钟。发现异常,立即停药,采用积极救治措施,救治患者。
药物相互作用
尚无本品与其他药物相互作用的信息。
贮藏方法
密封,避光,置阴凉处(不超过20℃)。
执行标准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国家药品标准WS3-B-3297-98-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