柔福帝姬

柔福帝姬(1111年-1141年),宋徽宗赵佶第二十女,母懿肃贵妃王氏,花容月貌,本名赵多富,小名嬛嬛。生于政和元年(1111年),薨于绍兴十一年(1141年)。
- 中文名 赵多富
- 出生地 开封
- 追 封 和国长公主
- 封 号 柔福帝姬
- 母 亲 懿肃贵妃王氏
家庭成员
父亲:宋徽宗赵佶,生母:懿肃贵妃王氏,身份:宋徽宗第二十女
同母兄弟:郓王赵楷、莘王赵植、陈王赵机
同母姐妹:惠淑帝姬、康淑帝姬、顺德帝姬、冲懿帝姬。
历史疑案
在柔福帝姬在北方受尽凌辱之时,中原却突然冒出个柔福帝姬。南宋高宗建炎四年(1130年),宋官军剿匪之时,俘虏的匪眷中有一女子自称是柔福帝姬。柔福帝姬可是皇帝的妹妹,于是立即被送到临安。该女子自称从金国奔逃回来,其间历尽了风霜雨雪。
确实记得宋徽宗有个公主叫嬛嬛,为懿肃贵妃所生,被封为柔福帝姬。但阔别多年,他已经记不清楚公主面貌身材,于是命老宫女察验。老宫女都感觉这女子相貌确实很像当年的柔福帝姬,用宫中旧事盘问她,也能够回答得圆满。只有一个值得怀疑的地方,这女子有一双大脚,不似柔福帝姬的纤足。对此疑点,那女子泪流满面地解释说:"金人驱逐如牛羊,乘间逃脱,赤脚奔走到此,山河万里,岂能尚使一双纤足,仍如旧时模样?"事见《鹤林玉露》记载:"柔福帝姬至,以足大疑之。颦蹙曰:金人驱迫,跣行万里,岂复故态。上为恻然。"

宋高宗觉得言之有理,尤其是这女子能够一口叫出宋高宗的乳名,便不再怀疑,下诏让她入宫,授予福国长公主的称号。又为她选择永州防御使高世荣为驸马,赐予嫁妆一万八千缗。此后宠渥有加,先后赏赐达四十七万九千缗。
南宋与金国签订了"绍兴和议"后,高宗生母韦贤妃被金国放归。母子重逢,喜极而泣。韦贤妃回朝后,被宋高宗尊封为"显仁太后"。韦太后回国之后,听到柔福帝姬一事,不禁诧异说:"柔福已病死于金国,怎么又有一个柔福呢?"宋高宗便说了柔福由金逃回的情状。韦太后说:"金人都在笑话你呢!说你错买了假货,真正的柔福早已经死了。"

宋高宗听了母亲的话,勃然大怒,立即拘捕了柔福帝姬,交大理寺审问,严刑拷问之下,假柔福公主无可抵赖,只得一一供招。
原来,她本是汴京流浪的女子名叫静善,生得颇为美貌。汴京攻破后,她被乱兵掠往北方。在路上遇到一个名叫张喜儿的宫女。张喜儿曾在懿肃贵妃(柔福帝姬生母)宫中侍奉,知道许多宫闱秘事,一一都说给了静善听,尤其还说静善的相貌气质酷似柔福帝姬。静善对这个巧合十分动心,于是开始留心记忆各种宫闱秘事,而且刻意模仿张喜儿所说的公主形态。之后,静善在战乱中经历曲折,曾经三次被人拐卖,最后被土匪陈忠虏入盗伙,被迫嫁给了一名小土匪。宋官军剿匪之时,抓住了静善,打算以匪眷的名义将她杀死。静善为了活命,称自己就是柔福帝姬。见到静善的气度,宋官军还真的被吓住了,于是将她送到临安。静善成功蒙骗过宋高宗后,得到了十多年的富贵。不料人算不如天算,韦太后回到京师,说破了此事,静善再也无从掩饰,只好老老实实地招认。
宋高宗知道柔福帝姬确实为假后,下令将假公主斩首于东市。最倒霉的是高士荣,先是奉旨娶了柔福帝姬,又因为柔福帝姬是假被削夺了驸马都尉的爵位,还因此被人们嘲笑说:"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之前,宦官冯益曾指证柔福帝姬为真,为此也受牵连。《宋史·宦者列传·冯益》记载:"先是,伪柔福帝姬之来,自称为王贵妃季女,益自言尝在贵妃合,帝遣之验视,益为所诈,遂以真告。及事觉,益坐验视不实,送昭州编管,寻以与皇太后联姻得免。"
史籍记载
开封府状
帝姬二十一人
柔福帝姬,十七岁,即多富嬛嬛。
宋史卷二百四十三 列传第二◎后妃下
王贵妃,与郑后俱为押班。徽宗立,封平昌郡君,进位至贵妃。生郓王楷、莘王植、陈王机、惠淑康淑顺德柔福冲懿帝姬。政和七年九月薨,谥曰懿肃。
宋俘记
六女赵富金已嫁,十女赵嬛嬛即多富未嫁,自真珠大王寨二起北行。富金敕为王妾,嬛嬛入浣衣院。十三年,入盖天大王寨,遣嫁徐还(皇统元年亡)。
《宋史卷二百四十八 列传第七◎公主》
徽宗三十四女。政和三年,改公主号为帝姬,国号易以美名,二字。
柔福在五国城,适徐还而薨。静善遂伏诛。柔福薨在绍兴十一年,从梓宫来者以其骨至,葬之,追封和国长公主。
《三朝北盟会编》:"(韩)世清破刘忠,夺得一妇人,自称是柔福帝姬,小名瑗瑗。"
《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和国长公主,徽宗第二十女也。母曰懿肃王贵妃,政和三年夏封柔福公主,寻改帝姬。靖康二年春从驾北狩。绍兴十二年太母归自北方,言帝姬以去年夏死于五国城,年二十九。以其骨归。十三年追封。…… 建炎四年,上在会稽。有自虏中逃归称柔福帝姬者。帝姬,道君女,莘王植同产也。诏宣政使冯益、内人吴心儿验视,遂取入宫,封福国长公主,下降永州防御使高世荣。……显仁后来归之岁,有入内医官徐中立者,言柔福北迁,适其子还而死。诏福国长公主显属诈冒,下大理杂治。大理言称公主者乃东都乾明寺尼李静善也。法寺当诈假官流二千里,冒诸俸赐计钱四十七万九千余缗……诏决重杖处死……世荣积官常德军承宣使,奉祠,至是改正,追夺……乾道中特除门台门只候,江南兵马都监云。"
四朝闻见录
○柔福帝姬柔福帝姬,先自金闲道奔归,自言于上,上泣而具记其事,遂命高士尚主。一时宠渥,莫之前比。盖徽宗仅有一女存,上待之故不忍薄也。及韦太后归自北方,持高宗袂泣未已,遽曰:"哥被番人笑说,错买了颜子帝姬。柔福死已久,生与吾共卧起,吾视其敛,且置骨。"上以太母之命,置姬于理。狱具,诛之东市。或谓太后与柔福俱处北方,恐其讦已之故,文之以伪,上奉母命,则固不得与之辩也。然柔福自闻太后将还鸾驭,即以病告。尝以尼师自随,或谓此尼曾事真帝姬,故备知畴昔帝姬俱上在宫中事。伪帝姬引见之顷,呼上小字,尼师之教也。京师颜家巷髹器物不坚实,故至今谓之"颜子生活"。
鹤林玉露
柔福帝姬
汉昭帝时,夏阳男子成方遂居湖,有故太子舍人谓之曰:「子貌甚似卫太子。」方遂利其言,乃乘黄犊车诣北阙,自称卫太子。公卿以下,莫敢发言。隽不疑后至,叱吏收缚,竟得其奸。靖康之乱,柔福帝姬随北狩。建炎四年,有女子诣阙,称为柔福,自虏中潜归。诏遣老宫人视之,其貌良是,问以宫禁旧事,略能言彷佛,但以足长大疑之。女子颦蹙曰:「金人驱迫如牛羊,跣足行万里,宁复故态哉?」上恻然不疑其诈,即诏入宫,授福国长公主,下降高世荣。汪龙溪行制词云:「彭城方急,鲁元尝困於面驰;江左既兴,益寿宜充於禁脔。」资妆一万八千缗。绍兴十二年,显仁太后回銮,言柔福死于虏中久矣,始知其诈。执付诏狱,乃一女巫也。尝遇一宫婢,谓之曰:「子貌甚类柔福。」因告以宫禁事,教之为诈。遂伏诛。前后请给锡赉计四十七万九千缗。古今事未尝无对,成方遂遇隽不疑,故其诈不行。此女巫若非显仁之归,富贵终身矣。
《随国随笔》:"柔福实为公主,韦太后恶其言在虏隐事,故亟命诛之。"
《困学记闻》:"伪主事败,或戏高曰:'向来都尉,恰如弥勒降生时;此去人间,又到如来吃粥处。'"
另外,关于柔福的嫁妆,《鹤林玉露》中说是一万八千缗,但《建炎以来朝野杂记》中记载的要多得多:"伪福国长公主之适高世荣也,奁具凡二十万缗。"二十万缗是个恐怖的数字,宋宰相、枢密使每月的俸禄不过才三百缗而已,但就是这三百缗已被后世学者视为宋制禄优厚的例子来频频列举。而《建炎以来朝野杂记》同时也记载了南宋嫁宗女的嫁妆标准:"祖宗元孙女五百千;五世三百五十千;六世三百千;七世二百五十千;八世百五十千。绍熙七年冬,诏元孙减五之一,六世八世减三之一,五世七世减七之二,已适而再行者各减半。"由此可见,嫁祖宗元孙女也不过才给五百缗(一缗等于一千文),若赵构嫁柔福的二十万缗为实,那是元孙女嫁妆的四百倍,估计是把赐她的那所大宅子也算进去了。
相关影视
《李师师》姚嘉饰演柔福帝姬
《决战皇城》谢宁饰演靖康公主,原型为柔福帝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