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枳树

2022-07-05 13:55:20 百科资料

枳树(拉丁学名: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是芸香科枳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通称"枸橘",此植物主要用于果园、工厂、池塘、农庄的防盗植物或作庭园绿篱。在安徽、浙江、江西、陕西、广东、广西、四川、湖北、湖南、贵州、甘肃、河北、山东、江苏、福建、台湾、河南、云南等地均可栽培种植。

  • 中文名 枳树
  • 拉丁学名 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
  • 别称  枸橘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小乔木,高1-5米,树冠伞形或圆头形。枝绿色,嫩枝扁,有纵棱,刺长达4厘米,刺尖干枯状,红褐色,基部扁平。

  叶柄有狭长的翼叶,通常指状3出叶,很少4-5小叶,或杂交种的则除3小叶外尚有2小叶或单小叶同时存在,小叶等长或中间的一片较大,长2-5厘米,宽1-3厘米,对称或两侧不对称,叶缘有细钝裂齿或全缘,嫩叶中脉上有细毛,花单朵或成对腋生,先叶开放,也有先叶后花的,有完全花及不完全花,后者雄蕊发育,雌蕊萎缩,花有大、小二型,花径3.5-8厘米;萼片长5-7毫米;花瓣白色,匙形,长1.5-3厘米;雄蕊通常20枚,花丝不等长。

  果近圆球形或梨形,大小差异较大,通常纵径3-4.5厘米,横径3.5-6厘米,果顶微凹,有环圈,果皮暗黄色,粗糙,也有无环圈,果皮平滑的,油胞小而密,果心充实,瓢囊6-8瓣,汁胞有短柄,果肉含粘腋,微有香橼气味,甚酸且苦,带涩味,有种子20-50粒;种子阔卵形,乳白或乳黄色,有粘液,平滑或间有不明显的细脉纹,长9-12毫米。花期5-6月,果期10-11月。

分布范围

  产中国山东(日照、青岛等)、河南(伏牛山南坡及河南南部山区)、山西(晋城、阳城等县)、陕西(西乡、南郑、商县、蓝田等县)、甘肃(文县至成县一带)、安徽(蒙城等县)、江苏(泗阳、东海等县)、浙江、湖北(西北部山区及西南部〕、湖南(西部山区)、江西、广东(北部栽培)、广西(北部)、贵州、云南等省区。

主要价值

  枳性温,味苦,辛,无毒。舒肝止痛,破气散结,消食化滞,除痰镇咳。中医用以治肝、胃气、疝气等多种痛症,枳实与其他中药配伍,对治疗子宫脱垂和脱肛,有显著效果。枳壳制剂的静脉注射对感染性中毒、过敏性及药物中毒引致的休克都有一定疗效。

植物学史

  枳的名称,最早见于《周礼》(战国后期约公元前 三世纪)"橘逾淮而北为枳,……此地气然也。"也见于《山海经》(战国后期作品,可能比《周礼》稍后)的北山经"北狱之山,多枳棘刚木。"《周礼》与《山海经》所称的枳,按其地理分布来说就是本志所理解的枳。直至公元九世纪以前,我国古代书册所载的枳,大抵都指同一植物从苏颂《图经本草》(公元1061年)以至明、清两代各家本草所称的枳(包括枳实和枳壳),有时还指的是柑橘属某些种类,例如香橙,甚至是酸橙,绍兴校定《经史证类备急本草》(公元1159年)与《四部丛刊》影印金泰和甲子版两书中的汝州枳壳图都已公认为本志所理解的枳,至于绍兴校定本与甲子版的成州枳实图二者有些差别,但二者的果都是无毛的。

枸橘

  近几年来,我国柑橘园艺学者的调查发现了成熟果变为无毛的枳的一个类型,因而就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果无毛的就不是本志所理解的枳。据此,绍兴校定本的成州枳实图以其植株较矮小,枝曲折,刺粗而长,3小叶等特征不可能是柑橘属植物,更不可能是香橙。至于甲子版的那幅图,除了它的叶不大象指状3出叶之外,也不能排除它不是枳。(当然是属于柑橘属植物的可能性较大)。近几年来的调查还发现了枳的常绿类型,以及具单小叶及2小叶的自然杂交枳类,使我们对于枳的生物学特性有了进一步了解。以前认为"冬不落叶"的,或"叶为单叶"(应该是单小叶)的都不会是枳的考证,值得重新考虑。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