枣庄学院图书馆
枣庄学院图书馆,其前身为枣庄师专图书馆,2002年进行二期扩建,现馆舍,有新老两部分组成。
- 中文名 枣庄学院图书馆
- 始建 1978年
- 建筑面积 为1.3万平方米
- 现有工作人员 55人
占地介绍
老馆楼高四层,建筑总体构架为两矩形合体,内有面积3700平方米的不等边六角形天井,宏伟壮观,明亮通风;新馆楼高八层,与老馆紧密相依,连成一体。
人力资源
图书馆内部机构设有综合管理部(含馆务办公室)、信息咨询部(含文献检索课教研室)、文献采编部、图书流通部、期刊阅览部、技术服务部等6个职能部门。,其中,正高职称3人,副高职称13人,中级职称20人,初级职称10人,其他9人。
资源介绍
图书馆服务窗口设有13个流通书库,1个特藏阅览室,

1个中心阅览室,1个现刊阅览室,2个过刊阅览室,2个电子阅览室,阅览座位多达2380余个。图书馆采用汇文文献管理系统,业务工作实现了计算机自动化管理,全馆实行藏、借、阅一体化的开放式服务管理模式。
截止2012年底,馆藏纸质图书118.2万册;电子图书142.8万种;各种光盘资料2.6万余件;过刊过报合订本6158种,9.1万余册;订购纸质期刊、报纸2600余种;订购各类电子文献数据库26个,其中CNKI中国知网、万方等电子期刊9340余种,期刊学术论文5754万篇,优秀硕士博士论文237.3万篇,全国重要学术会议论文327.3万篇;自建枣庄地方文化数据库1个,收录墨子文化、运河文化、鲁南文化等特色文献2.8万种。馆藏文献种类涵盖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综合性文献等多种学科门类。
图书馆网络中心拥有多组磁盘阵列存储服务器;拥有CNKI中国知网系列数据库、万方系列数据库、国道外文系列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五车数字图书馆、网上报告厅视频数据库、学生就业培训数据库、考试学习资源数据库、多媒体外语学习平台、读秀学术搜索平台和自建枣庄地方文化数据库及随书光盘镜像管理系统等多种电子文献资源;同时还拥有易瑞授权校外访问系统,可支持校园网外检索、浏览、下载各种馆藏文献资源。此外,图书馆网站还为读者提供有多种免费试用资源、OA资源导航、在线工具书、网上咨询台及中国光学期刊网、中国墨学网、中华奚仲网等网站链接;还为读者提供有馆藏信息查询、读者信息查询、在线咨询、馆际互借、文献传递等多种服务;读者可通过图书馆网站"馆藏信息查询"栏目进行馆藏纸质文献检索,通过"我的图书馆"栏目进行网上续借图书等。
2011年,枣庄学院图书馆已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文献保障系统(CALIS)成员馆,图书馆OPAC与CALIS中心联合开放,共享CALIS重点学科网络资源导航、E读学术搜索、CCC外文期刊网等国内外重要文献资源。2012年,图书馆与国家图书馆、山东大学图书馆、曲阜师范大学图书馆等签订了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协议。初步形成了以图书馆、院系资料室和馆际互借为服务支撑,纸质文献与电子文献互为补充的文献资源保障体系,基本上能够满足本科教学科研的需要。
宗旨
山高人为峰,海阔心是岸。枣庄学院图书馆坚持"读者第一,服务至上,以人为本"的办馆理念,以"服务教学、服务科研、服务地方"为办馆宗旨,认真贯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图书馆工作规程》。30余年的建馆历程,一路风雨一路歌,既留下了图书馆人艰辛耕耘的足迹和汗水,又留下了丰硕收获的甘甜和欢笑。辉煌让历史铭记,梦想仍在前方。枣庄学院图书馆将不断加快数字化建设步伐,向着服务主导型和高度文明的开放式、自动化、网络化、数字化图书馆目标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