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板凳龙

2022-07-05 10:29:07 百科资料

板凳龙, 是起源于河洛地区的传统民俗活动之一,普遍存在于我国南方各省市的年度盛大活动。这一元宵节习俗已几个世纪。其中福建是当地人迎神、祈福的一项民俗活动,蕴含着深厚的地域文化。村民们把一节节的板凳钻孔链接,一户一节,组成板凳长龙,可达两百多米长,非常壮观。

2008年春节,中国福建省三明市大田县的"板凳龙"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推荐项目。

板凳龙相传源于汉代,由"舞龙求雨 "的宗教活动演变而来。而大田的板凳龙的习俗据闻由八姓入闽时期中原的先民所带来,如今,大田板凳龙已成为远近闻名传统习俗。

  • 中文名称 板凳龙
  • 形式 舞蹈、龙灯地花鼓
  • 起源地 河洛中原地区
  • 性质 传统民俗活动
  • 非遗级别 国家级

活动地区

  在福建大田县、福建永安青水畲族乡、福清市(高山镇、三山镇、沙浦镇)、尤溪梅仙镇和浙江金华婺城区金东区、东阳市、浦江县、武义县、永康市、义乌市、兰溪市、磐安县、温州市永嘉县、乐清市、丽水市松阳县、云和县、缙云县、台州市仙居县、重庆市的巴县、郴州市的桂东县、南昌市石岗镇等也有舞板凳龙的习俗。

耍法

  板凳龙有多种式样的耍法。有独凳龙。一条家用普通花条板凳饰以彩龙(木刻或扎纸校彩绘),可由二人至三人舞。一人玩时,两手分别执前后腿。二人玩时,一人执前两腿,另一人执后两腿。三人玩时,前二人各以侧手执一腿,后一人双手执两腿。舞动时按照规定套路,合着鼓点,有规律、有节奏地舞出各种花样。有多凳龙,在一些地方又称长板龙,组成人数不定,但至少有9人。每人各举一凳。前一名示龙头,后一名示龙尾,其余为龙身。另由二人举宝珠逗引龙行进,数人协调行动,节节相随,时起时落,穿来摆去。有时一条龙从头到尾,要用八十多条板凳相连,板与板之间用一木棍相连,每一个木棍有一人拿着,每条板凳上都扎着花灯(替代龙体),花灯上都画了自己喜欢的花草、树、鸟等图案,由于每只花灯都按自己的喜好所画,为此八十多只花灯的图案竟各不相同,甚至五六条龙走在一起也找不出相同的图案。当然由于民族风情不同,有些地方的板凳龙上的图案以统一的祥云为主,类似于鳞片,寓意吉祥如意。舞龙时,到了夜晚,花灯内点燃烛光,形成一条长长的灯。有篾扎板凳龙,即用竹篾扎成龙形置于板凳之上 ,以木脚示龙爪,造型逼真。

  板凳龙其中较为有名的一个分支是江苏兴化沙沟的民间板凳龙。沙沟板凳龙源自明末清初的东岳庙会,已有三百多年历史。沙沟"板凳龙"已被列入省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兴化市沙沟镇的"板凳龙"健身舞队,代表泰州市参加在邳州举行的江苏省第三届全民健身创新项目展示表演,获优秀表演奖和优秀创新奖。

  吉尼斯记录

  2003年2月18日,东阳市花园村曾经组织长达1788桥的龙灯,创下吉尼斯纪录。2009年2月12日,他们再次挑战极限。 经东阳市公证处人员公证,这项吉尼斯世界纪录的申请手续已经寄到英国总部。扛这条龙的包括替补队员有5000多人,观看的则有20多万人。

浦江板凳龙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