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杭白菊

2022-06-26 10:10:17 百科资料

杭白菊,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

桐乡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庭院栽菊在南宋(1127―1279年)时期就已兴盛。当时南宋宫廷为颂扬"太平盛世",创办了一年一度的"菊花灯会"(即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菊展),朝廷要求把最好的菊花送至都城临安(今杭州)展出。灯会期间,都城白天观花,夜里观灯、品菊,热闹非凡。

杭白菊为菊科植物菊的干燥头状花序,历史上曾享有"杭白菊与龙井茶"并提之誉,是中药材"浙八味"之一。 桐乡是杭白菊原产地,被誉为"中国杭白菊之乡",有300多年的种植历史,因其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和不断改进的生产加工工艺,杭白菊在色香味形等多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地方同类商品菊,古时曾为贡品。味道清醇甘美,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等功效。

2002年06月12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杭白菊"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 中文名称 杭白菊
  • 产地名称 浙江省嘉兴市桐乡市
  • 品质特点 色玉白、气清香、味甘醇、花型美
  • 地理标志 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产品
  • 批准文号 国家质检总局公告2002年第48号

植物学史

  千叶玉玲珑是古人对杭白菊的一个美丽称谓(杭白菊具有花瓣洁白如玉、花蕊黄如纯金的特色)。然而我们挚爱的千叶玉玲珑名唤杭白菊却并非产自杭州,而一直是浙江桐乡的特产

杭白菊

  杭白菊,冬苗、春叶、夏蕊、秋花,被受日月之精华,四时之灵气。常饮菊花茶,能散风清热,平肝明目,解毒消炎,耐老延年。--这是古代杭白菊出口南洋时包装上的介绍文字,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自古以来杭白菊就受到了广泛赞誉。杭白菊由多年生草本植物鲜白菊蒸煮晾干而成,一向与龙井茶齐名。它经沸水冲泡后,水呈浅绿色,清香四溢,古时曾作贡品。关于它的原产地,大多数人可能"望文生义",认为"杭白菊"一定产自杭州。

  杭白菊一直以它的色香味形闻名,那么杭白菊为什么叫杭白菊,为何会加以"杭"字呢?这里面可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呢。20世纪20年代,浙江桐乡的白菊花被当时的一位安徽茶商汪裕泰收购、包装,打上"杭州西湖金伦茶菊庄"的标记,转手销往新加坡等南洋国家。南洋商人梁老板收到汪裕泰发出的桐乡菊花,亲自品尝了一番,觉得非常好,而且泡在杯中的菊花层层开放,甚是好看。于是在梁老板的推广下,杭白菊在南洋的需求量日增。虽然是桐乡特产的白菊花,却从此冠以"杭"字而扬名海内外。

生长习性

  1.温度:耐寒,不耐高温,生长适温为15℃至25℃,花坛露地栽培-5℃以上能安全越冬,-5℃以下长时间低温,叶片受冻,干枯变黄,当温度升高后仍能萌叶,孕蕾开花。

杭白菊

  2.土壤:小白菊适应性强,不择土壤,但以种植在疏松、肥沃、湿润的壤土或砂质壤土中生长最佳。

  3.水分:平时培养土保持湿润,切忌长期过湿,造成烂根,影响生长发育。

  4.施肥:生长期内每半个月施一次氮、磷、钾复合肥,比例为2∶1∶2。

  5.光照:小白菊喜阳光充足,光照不足开花不良。

  6.发芽适度: 15-23 ℃;生长适度:20-35 ℃。

  7.播种期: 1-3月;开花期 : 5-7 月。

  8.种子细子7-10发芽;叶4 片可移栽,株距20公分。

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选用、推广生长较好、品味较佳的迟小洋菊、早小洋菊两个品种,压缩大洋菊,淘汰品质较差的异种大白菊,以保持杭白菊地道品质、提高杭白菊整体质量,作种苗床的田块在上年生长期及花期要进行选种和提纯复壮,清除杂株。

  二、 培育壮苗

  1、苗地选择:选择土壤肥力较好、地势高燥、菊花生长好、病虫害少的田块留种,并做好清除杂草和安全越冬。

  2、培育壮苗:苗床开春后施人粪尿200公斤、草木灰100公斤,周边开好排水沟,择期移栽,春天一般生长速度快,植株木质化程度低,不易成活,因此要选择阴雨天后或雨前定植,以提高成活率。

  3、壮苗选择:移栽时选择生长良好、无病虫害、单株高12~25厘米、茎粗壮、根系发达的菊苗。

  三、 大田管理

  1、实行轮作:由于老区土壤较实,一般每两年进行轮作,原地连作,须改畦深翻,忌原畦重茬;最好选择水旱轮作,有利于减轻病害。

  2、底肥及大田整理:栽植前应先对大田翻耕一次,并结合整地施入底肥。视田块肥力,每亩施有机肥1000-1500公斤,作畦宽1.2米,沟宽0.3米,畦面呈龟背形。

  3、定植时间与密度:

  杭白菊定植时间一般在4月上中旬,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定植密度根据耕作制度和栽种时期而定,一般每亩苗数在3500-5000株之间。种植偏迟的田块适当提高密度,如有间作物,间作物须保证在7月中旬前收获。

  栽植方式:可采用穴栽或开定植沟栽种,密度为1.2米×20-30厘米,每穴2株,种植深度10-15cm,栽在每畦中间,穴施磷肥50公斤/亩;定植推迟,植株偏大,定植时可适当斜栽,植后须浇足定根水,遇干旱则须浇水抗旱,以确保成活率。

  4、种植模式:主要以水旱轮作和旱地套作二种方式,水旱轮作可减轻病害,获得优质高产;菊花生育期限长达8个月,前期生长慢,农民多以间套作为主,桑(果)园套作、烟菊套作、菊豆套作(豇豆、大豆)、菊菜套作等,以提高综合经济效益。间套作作物一般7月中旬前清理完毕,并及时压条和肥水管理,确保菊苗后期正常生长,管理得当对菊花产量、质量影响不大。

  5、压条:菊花压条分1-2次进行,第一次在移栽后一个月左右,当苗高30-50厘米时可进行,此时菊苗木质化程度低,茎杆软易分播均匀。压条前,须除草松土,松土深度,在菊苗行两边施一次生物有机肥或羊栏肥1000公斤,压条时把枝条向两边分揿倒在地,每隔10厘米左右压上泥块,保证枝条充分与松土接触,有利菊苗节节生根和节部侧枝生长。待新侧枝长到20厘米左右,进行第二次压条,这时压条的方向由密处压向稀处,使菊苗生长趋于平衡,最迟在7月底前结束。

  6、摘心(打顶):菊苗摘心可促进菊苗分枝和菊枝间生长的平衡,防止倒伏。摘心时间在压条后,当新稍长到10-15cm时摘心,兼顾新枝高度与全园平衡,使其下部枝芽均衡生长,花期整齐。生产上视长势,一般分1-2次进行,多数农户采用一次摘心,摘心在6-8月份进行,使菊苗分枝数达每亩12万株左右。摘心须在8月底结束,过迟影响菊花后期生长,菊苗再次分枝力弱,花蕾小,开花推迟,且易受早霜危害。

  四、 肥水管理

  1、防涝抗旱:

  杭白菊是旱地作物,对水反应敏感,怕涝怕旱,特别是春雨及梅雨天气影响,如沟渠不畅造成田块积水,容易出现沤根现象,基部叶早衰甚至全株死亡。因此,需做好开沟作畦(特别是低洼田块),做到排灌畅通,以改善通气条件,减少病源菌感染;夏、秋季如遇长期干旱,出现菊苗失水萎缩,要及时沟灌抗旱,促使正常生长。

  2、合理施肥:

  大田施肥原则:重施基肥,轻施苗肥,追施分枝肥,重施蕾肥。前期以有机肥、农家肥为主,后期则以速效肥料为主。主要有以下几次肥:

  (1)基肥:栽种前结合整地翻耕时施入或开沟条施每亩用有机肥1000-1500公斤,有机肥种类主要有:人粪尿、羊栏肥、鸭粪等,并配施磷肥50公斤。

  (2)活苗肥:栽种活棵后用人粪尿50-100公斤,兑水浇施,促使发棵。

  (3) 压条肥:压条前在菊苗行两边铺施羊肥每亩1000公斤、尿素10-15公斤,并用松土覆盖后压条。

  (4)分枝肥:8月份在每次摘心后施入,每次用人粪尿100-150公斤兑水浇施或施复合肥10公斤。

  (5)蕾肥:9月上、中旬是菊花现蕾期,这时进入生长盛期及生殖生长期,需肥量大,施用尿素或进口复合肥15-20 公斤,促使花蕾增多、增大,开花整齐,可视生长状况施1-2次。

  五、 病虫害防治

  1、病害防治:杭白菊病害主要为叶枯病为主,发病时期为6-9月。防治方法:注意做好轮作、合理密度和排水降湿,药剂防治可用50%多菌灵500倍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或5%井岗霉素100倍防治。

  2、虫害防治:

  菊苗虫害主要有蚜虫、夜蛾类及蝗虫,可用高效低毒类农药进行防治,并在收获前15天停用农药。严禁使用氧乐果、甲胺磷等高毒高残留农药,同时根据预测预报掌握防治适期。

  蚜虫:多在9月上旬至10月发生,2%以上叶、花蕾有蚜虫为防治适期,视蚜虫发生情况,每7天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一般用10%吡虫啉1000-1500倍。

  夜蛾类:主要有斜纹夜蛾、甜菜夜蛾、小菜蛾等,8月底开始为害,一般每7天防治1次,连续2-3次,可用5%抑太保1500倍或10%安打3000倍防治。(该类药物对蚕桑特别敏感,须进 行隔离防治,并要求专用药水桶,过后用洗涤剂清洗干净);在桑菊混栽区建议使用50%辛硫磷800-1000倍或20%灭多威1500倍防治。

万山红杭白菊

  六、 及时做好护栏,防止倒伏

  七、 采收

  按加工、用途不同,采用不同的采摘标准:用作胎菊的在花蕾充分膨大,花瓣刚冲破包衣但未伸展为标准;一般饮用菊在花芯散开20-50%为标准;药用以花芯散开50-70%为标准,做到分批、分级采收,一般3次。如遇低温早霜,要及时用稻草或遮阴网覆盖,采后须及时出售鲜花或自行加工。

  1、采花

  11月上旬(立冬后)开始采花,开采至花季结束,只有10天左右时间。第一次采摘的已开放成熟的花朵为头轮花,品质好;隔3~5天后,在采二轮花,品质稍次于头轮花。采花应一朵一朵地采,切忌捋采,勿采散花瓣,也不能带花蔕和碎叶。

  2、蒸青

  采回的鲜花应在竹匾内摊放20h左右,使鲜花散失部分水分,产生轻度萎凋,第二天开始蒸青。

  蒸青所需工具:铁锅1只,直径约66cm;加高的锅盖1只,盖高不低于50cm;木三角架1只,高度约55cm,分成5格;竹筛10只,直径约 35cm,高5~6cm。

  3、装花蒸花

  锅内放入约5kg水,用大火烧开,每次蒸花5筛,每筛内装入轻度萎凋的菊花约400g,把5只装花的筛子,分别放在这蒸架的格子内,盖上锅盖,大火烧水,蒸5min左右,揭开锅盖,移出蒸筛,被蒸透的花朵已粘结成饼状,把它倒在室外帘子上逐步晒干。若与连续雨天,只好用烘笼炭火烘干,但产品香气低、质量差,还带有木炭异味。成品化的含水率为12% 2%,晒得太干则花瓣易断碎;感度不足,水分含量近18%时,存放数天后则会产生黑霉烂心,成为残次品。

  1.干燥

  花中所含的芳香油都是低沸点化合物,掌握干燥的最高温度为50℃,若提高烘干温度,花香愈来愈低,当烘温达到70℃时,花香挥发耗尽,被烘的菊花已变成无饮用价值的花渣。而鲜花含水率大于80%,经蒸青后含水率90%,如此高的含水率,用50℃烘干是不现实的。因此,杭白菊干燥还得靠天--太阳晒干。

  2.采用新技术

  鲜花用微波杀青,杀青后再晒干,香气好,花朵不粘连,外形较好看。但一台15kw的微波机,每小时只能杀青10kg鲜花,制作成本高,花农不易接受。若用滚筒或锅式杀青,则花瓣随着花蕊卷缩成像黄豆一样的颗粒。 如用制争清茶的蒸青机杀青,则蒸后花朵粘结成团,晒干也是很大问题;如用制砖茶的烘房烘干,操作烦琐,还不如晒干来得简单方便。总之,杭白菊的机械化制作是当前值得研究的一大难题。

药用价值

概叙

  性味:辛、甘、苦,微寒

  功能:疏散风热、平肝明目、清热解毒。疏散清泻的功效黄菊花较强,白菊花兼能养肝。常用于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以及肝阳上亢、肝火目疾、热毒疮肿等病的治疗。

  杭白菊又称甘菊,是我国传统的栽培药用植物,是浙江省八大名药材"浙八味"之一,也是菊花茶中最好的一个品种。经现代医药理证明:其具有止痢、消炎、明目、降压、降脂、强身的作用。可用于治疗湿热黄疸、胃痛食少、水肿尿少等症。以菊汤沐浴,有去痒爽身、护肤美容的功能。

杭白菊3

  亦名小汤黄、小白菊,为杭州地区的特产。它与安徽的滁菊、亳菊,河南的怀菊,都是国内驰名的茶用菊。杭菊在我国有悠久的栽培历史。"杭白贡菊"一向与"龙井名茶"并提。古时曾作贡品。

  它由多年生草本植物的鲜白菊蒸煮晾干而成,经沸水冲泡后,水呈浅绿色,清香四溢。杭菊含有菊甘、氨基酸及微量维生素等成分,具有清风散热、明目解毒等功效,同时也是解暑降温、清肝明目、提神、利尿的作用。杭白菊的品种有湖菊、小洋菊、大洋菊、小白菊、小湖黄等。杭白菊的原产地在桐乡,那里种植历史源远流长,种植面积大,产量高,品质好。昔日桐乡茶商为利用杭州的知名度,将桐产小白菊冠以"杭州"之名,延用至今。

  杭菊是宿根性草本植物,通常用打擂法繁殖。秋季采搞。杭菊除茶用外,亦供药用。据清《本草从新》记载:"甘菊花……家园杭产者良,有黄、白两种,单瓣味甘者入药、点茶、酿酒、作枕俱佳。"

  按浙江传统习惯,"黄菊入药,白菊入茶",黄菊列为浙江八大药材之一。据医学分析,杭菊含有菊城、瞟吟、氨基酸以及微量维生素等成分。性微寒,味甘苦。有散风清热、清肝明目和解毒消炎作用,能治高血压、偏头痛、急性结膜炎等症。如用杭白菊泡茶作饮料,微甘而香,更是佳品。

使用方法

  1、取胎菊3-4朵左右,放进放入400ml左右玻璃杯中;

  2、加开水(100度)约7、8分满,盖上盖子,浸泡3-5分钟,即可趁热饮用;

  3、喝至剩下1/3茶汤,再加开水冲泡,这样前后茶汤浓度较均匀;

  4、可加糖或蜂蜜,或掺入自己喜欢的任何一种茶叶中一起冲泡,比如法兰西玫瑰、枸杞等。

成分

  杭白菊为菊科植物,花中含挥发油0.13%、菊甙、腺嘌呤、胆碱、水苏碱及微量维生素A样物质、维生素B、氨基酸及刺槐树碱等。

功效与作用

  杭白菊在中医临床上为常用中草药,我国已有300多年的栽培史。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之功效,用于治疗风热感冒、头痛眩晕、目赤肿痛、眼目昏花。《本草备要》记载:"菊花味兼甘苦,性察平和,备受四气,饱经霜露,得金水之精,益肺肾二脏";《本草纲目拾遗》记载:"治诸风头眩,明目祛风,搜肝气,益血润容"。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菊花具有抗菌、抗炎、抗氧化、舒血管、降血脂、抗肿瘤、驱铅等多种药理作用。

  杭菊主要产于浙江桐乡等地,这些产地的质量也最优,其朵大瓣宽,白色或黄白色,中心黄色,气清香、味甘微苦,特别适合居家做茶饮用。杭白菊肉质肥厚,味道清醇甘美,特别适合泡茶饮用,与枸杞同服可增强养肝明目的作用,是整日与电脑为伴的上班族的护眼良方。杭菊中又以胎菊为优,即未完全开发的杭菊花蕾,香气浓郁,口感清甜。需要注意的是,杭菊中的胎菊虽然是最受欢迎的,但是目前市场上假冒产地、农残超标,细菌超标,杂质、碎末多,硫熏等问题严重,饮用容易引起不适。研究表面胎菊(花蕾期采摘)的感官品质优于朵菊(全菊期采摘),且其各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也显著高于朵菊。杭白菊更适于在花蕾期(胎菊)采摘饮用,饮用菊市场对胎菊的热捧有其科学性。

  对心血管作用 浙江医科大学的相关研究得出,菊花的制剂能够明显的增加离体的兔子心脏的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电图中经过脑中枢刺激后出现的缺血性的ST段的压低情况,从而显示提高了动物对缺氧的耐受的能力。根据菊花扩张心脏冠状动脉,增加动脉血流量,提高心肌细胞对缺氧的耐受能力,临床可用作降压药物。

  对胆固醇作用 相关的资料中记录,菊花的水煎制剂可以抑制大鼠肝脏微粒体中经甲基戊二酞辅酶A还原酶活力,激活了胆固醇的某些经化酶,从而是胆固醇的代谢加快。在胡春等学者的研究中也发现,菊花的某些提取成分能够明显改善实验中大鼠胆固醇的升高作用,保持血清中胆固醇的水平基本维持不变,提高了保护性的高密度脂蛋白的浓度,降低了对机体有危害的低密度脂蛋白的浓度。当机体摄人过高的胆固醇的时候,菊花中的某些成分就能够加快胆固醇的代谢,抑制甘油三醋的升高,最终达到预防或者治疗临床上辅助治疗高血脂的疾病。

  抗病原体 菊花对某些革兰阳性细菌和人体结核杆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国外的一些研究还证明菊花对单纯性的疤疹病毒、麻疹病毒以及脊髓灰质炎病毒也有一定的杀伤抑制能力。另外,菊花的另一个重要的特性就是研究中发现的抗艾滋的作用。某些文献杂志中的研究报道,某些菊花能够抑制一些转录酶和HLV的复制活性,分离出来的金合欢素一7-0-B-D-O毗喃半乳糖贰为对抗HIV的新型的活性成分,并且对人体的毒性作用比较的低,可以应用到抗艾滋的相关研究中。

  抗菌的作用相 关资料表明,杭菊对体外的大肠杆菌、痢疾杆菌、伤寒杆菌、副伤寒杆菌、变形菌以及绿脓杆菌和霍乱弧菌等细菌具有完全的抑制作用,对人体的结核杆菌有某些抑制效果。

  抗衰老作用 菊花的这种作用主要体现在菊花的某些成分可以明显的提高脑细胞的活性,防止脑血管的意外或病变,延缓脑功能减退,能够保护细胞生物膜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达到抗衰老目的,此外,还能帮助扩张脑部血管,增加脑部的血流供应,对大脑起到良好的保护作用。

  抗氧化作用 菊花中所含有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清除经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发挥出抗氧化的能力。

注意事项

  1、随泡随饮,不要隔夜。菊花茶中富含黄酮类物质,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性能,能帮助人体清除体内自由基,有降低胆固醇、抑制血压升高等多种健康作用。但黄酮类物质十分不稳定,很容易被氧化,使茶水失去本来的黄色色泽,变成绿色,其保健作用也会有所下降。因此菊花茶要现泡现饮,最好不要久放。

  2、别放冰糖。体热的人别加冰糖,对体寒体虚的人来说,菊花茶中加些冰糖,能稍微减弱一下寒性,更加适合他们的体质。而对于体热体壮的人,加冰糖就会减弱菊花茶清热的功效,建议可以用果干代替冰糖。

  3、学会科学搭配。无论哪种菊花,性质都偏寒,一般阳虚体质(平时怕冷)和脾胃虚寒(一吃凉东西就胃痛、胃不舒服)的人建议可以用秋桑、枸杞、果干等组方为菊启茶,清肝明目的效果更佳,配枸杞补肝肾,加桑叶防治感冒。菊花味甘,对肝肾有滋养作用,配上滋补肝肾的枸杞,作用得到加强。桑叶与菊花皆能疏散风热,清肝明目,同用可缓解风热感冒初期的发热、头痛等症状。

  4、忌与相克食材同食。菊花与鸡肉、猪肉一起煮会中毒,而且也不可以和芹菜一起食用。

临床应用

  一、杭白菊的正性肌力作用

  1.杭白菊总提取物的正性肌力作用

  将大鼠心脏进行Langendorff 灌流,并以MedLah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左室收缩曲线,计算心脏的收缩力学指标,包括:左室发展压(LVDP)、左心室发展压与心率之积(LDP×HR)、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结果显示,不同浓度抗白菊提取液能剂量依赖性地增加灌流心脏的 LVDP、±dp/dtmax及LVDP× HR。杭白菊中、高浓度时可导致心率减慢(P<0.05)。

  2.杭白菊不同溶剂草取物正性肌力作用的差异

  将杭白菊总提取物用不同溶剂萃取,仍可以显著增加离体大鼠心脏LVDP、±dP/dtmax、HR×LVDP,但作用强度存在显著差异,各萃取物对心肌收缩力的影响大小顺序与其对冠脉流量的顺序一致。

  3.杭白菊对离体心室肌细胞收缩力的影响

  应用酶解心室肌细胞,观察机白菊提取物对单个心室肌细胞的影响,用MedEase视频跟踪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记录并分析心室肌细胞的收缩幅度(dL)、最大收缩速度(+dL/dtmax)、最大舒张速度(- dL/dtmax)和舒张木心肌细胞的长度(LO)。杭白菊总提取物及杭白菊不同溶剂萃取物中作用强度最大的部分,均可以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单个心肌细胞收缩指标(±dL/dtmax 及dL)。

  因此,不论从离体心脏,还是单个心肌细胞,杭白菊均显示其正性肌力作用。杭白菊对整体动物心脏是否也有正性肌力作用的研究正在进行中。

  二、杭白菊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1.杭白菊对心脏冠脉流量(CF)的影响

  对大鼠心脏进行Langendorff 灌流,并在灌流液中加入不同浓度的杭白菊总提取物(高、中、低浓度),结果表明,杭白菊总提取物浓度依赖性地增加大鼠心脏CF,3倍于抗白菊高浓度的丹参注射液对 CF的增加作用仍低于杭白菊高浓度的作用。

  杭白菊不同溶剂革取物仍可使大鼠心脏CF增加,但增加幅度差异较大。萃取物中作用强度最大的部分,其作用程度与同浓度总提取物相当,而其体积远远小于总提取物。选取抗白菊总提取物及不同溶剂萃取物中作用强度最大的部分,进行抗心肌缺血实验,发现两者均可以显著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时 CF的减少。

  2.杭白菊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时CF及心肌收缩力的影响

  结扎离体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LAD)30min,再灌注30min,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实验过程中记录CF、LVDP、LVDP×HR、±dp/dt max。结果表明,一定剂量的杭白菊总提取物明显改善缺血再灌注对 LVDP、±dP/dtmax、LVDP×HR和 CF的减低作用;杭白菊总提取物还可显著对抗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的降低及丙二醛(MDA)含量的升高。

  将不同溶剂革取物中对心肌收缩力及CF作用强度最大的部分进行Langendorff大鼠心脏灌流实验,以全心停灌30min。复灌30min造成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结果也证明该部分可以显著对抗缺血再灌注后CF以及心肌收缩力指标LVDP、 ±dP/dtmax、LVDP×HR的降低表明该部分仍具有显著的抗心肌缺血作用。

  3.杭白菊提取物对缺氧引起的心肌细胞收缩力降低的改善作用

  应用酶解单个心室肌细胞,观察杭白菊提取物对抗缺氧/复氧对心肌细胞的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单纯缺氧/复氧组,缺氧5min使± dL/dtmax和dL明显降低(P <0.05),对LO无明显影响(P> 0.05);复氧1min时,±dL/dtmax 和dL略回复,LO无明显变化,但随复氧时间延长±dL/dtmax、dL和 LO明显降低(P<0.05);与单纯缺氧/复氧组相比,杭白菊可以明显减弱缺氧/复氧对±dL/dtmax、dL 和LO的抑制作用(P<0.05)。

  4. 杭白菊提取物对缺氧引起的细胞内钙降低的抑制作用

  在分离心室肌细胞上,观察到缺氧1、3和5min后电刺激诱导的细胞内钙浓度([Ca2+]i)的变化幅度与对照相比分别降低22.91%、 32.68%和32.87%;在复氧1、3、5、 10min时[Ca2+]i的幅度分别为对照的76.04%、84.46%。86.41%和 85.25%,与单纯缺氧/复氧组比较,含有一定浓度杭白菊的缺氧液使缺氧1、3和5min后电刺激诱导的[Ca2+]i的幅度与对照相比仅分别降低4.6%、5.7%和8.4%,在复氧1、3.5.10min时[Ca2+]i的幅度分别为对照的91.7%、97.6%、 100.3%和99.6%,显著高于同时点的单纯缺氧/复氧组。因此,缺氧可以引起心肌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降低,而杭白菊可以显著抑制这种降低。

  三、杭白菊抗心律失常作用研究

  1.杭白菊抗乌头碱诱发的大鼠心律失常作用

  大鼠分别腹腔注射(ip)高剂量、低剂量杭白菊提取物及生理盐北、丹参注射液4.0ml/kg(6.0g/ kg),以乌头碱30μg/kg诱发心律失常。研究结果显示,杭白菊高、低剂量组及丹参阳性对照组均能使室性心动过速(VT)发生次数降低,持续时间缩短,VT出现时间显著延迟,心室颤动(VF)出现时间延迟,心律失常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且所用抗白菊剂量小于丹参,而对上述指标的改善作用大于丹参组。

  2.杭白菊抗氯仿诱发小鼠心律失常作用

  小鼠分别ip一定剂量的杭白菊,奎尼丁(30mg/kg)、生理盐水,然后以氯仿诱发心律失常。研究表明,杭白菊组及奎尼丁组VF发生率显著小于生理盐水组,而转律率显著高于生理盐水组。在本实验中,杭白菊的作用大于奎尼丁。

  从上述结果看,杭白菊对心脏具有多种作用。在目前进行的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杭白菊对血管有显著的舒张作用,此种舒血管作用为非内皮依赖性,具体机制正在研究中。因此杭白菊是一个具有良好前景的潜在的。肝血管活性药物。

分类

  特级:花型完整,花瓣厚实,花朵大小均匀;无霜打花、霉花、生花(蒸制时间不到,造成不熟晒后边黑的花)、汤花(蒸制时锅中水过多,造成水烫花,晒后成褐色的花);入水泡开后花瓣玉白,花蕊深黄色泽均匀;汤色澄清,浅黄鲜亮清香,甘醇微苦。

  一级:花型基本完整,花瓣较厚实,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汤花在5%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白,花蕊呈黄色;汤色澄清,浅黄清香,甘微苦。

  二级:花朵大小略欠均匀;霜打花、生花、汤花在7%以内;入水泡开后花瓣灰白,花蕊浅黄;汤色澄清、浅黄较清香,甘微苦。

  杭白菊,有大洋菊与小洋菊之分,小洋菊又分早小洋菊和迟小洋菊

  (1)小洋菊。植株茎梗较细,液芽带紫色。发枝分叉力强,为匍匐型生长,适应性强,叶片较小,微带紫色。花蕾多、花型小,花瓣短而厚实,色泽洁白,蒸青晒干后呈玉色,花香浓郁,冲泡后滋味甜润爽口,质地优异,但开花期较迟,从栽种到盛花期需200天左右。

  (2)大洋菊。株型直立,茎干粗,分枝少,植株嫩茎带紫色。花型大,花色洁白,花瓣薄,蒸青后易晒干。成品化冲泡后香气较平和,总体品质略低于小白菊。开花时间比小白菊提前5天左右。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