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杨邦义

2022-06-29 06:40:07 百科资料

杨邦义(1085-1129),真名:邦乂,字希稷,谧号"忠襄",南宋吉州吉水县黄桥镇杨家庄(今云庄村)人,舍生取义的抗金名臣。

  • 本名 杨邦乂
  • 字号 希稷
  • 所处时代 南宋
  • 出生时间 1085
  • 去世时间 1129

简介

  杨邦义于1115年中进士,历任骛源县尉,蕲州、庐州、建康三郡教授,溧阳县知县,建康府通判等职。1129年抗金被俘,金兵劝降时誓死不降,咬破手指在衣襟上写下"宁做赵氏鬼,不为他邦臣"的血书后殉节而死。杨邦义生有四个儿子,长子叫杨振文,曾任朝请郎,后徙居南京为父守墓。次子叫杨郁文,徙居浙江;三子叫杨昭文,曾任武昌县令,留居吉水杨家庄;四子叫杨蔚文,徙居湖南。

英勇就义

  1129年金兵入侵建康(今南京)时,建康留守杜充贪生怕死,见金兵即将兵临城下,弃城而逃,后被俘投降。杨邦义当时只是个建康府通判,系文官,手中没有兵权,但仍拼死抵抗,终因势单力薄,寡不敌众,力竭被俘。

  金兀术知道他在老百姓中威望颇高,只要他肯降,建康就是金国的天下了。于是,亲自出面诱降,杨邦义面对金兀术大骂道:"若以夷敌而图中原,天能久假乎?恨不磔汝万段!"金兀术大怒:"好大胆,你究竟安的什么心?"杨邦义回答:"我有一颗爱国的铁心!",兀术遂命人持刀取心,杨邦义壮烈殉国。因其爱国而去心,又被后人尊称为杨邦乂(yi四声,安定太平的意思)后人立碑以纪念。人们在他被害的地方修了座墓茔,墓碑上刻着"杨忠襄公剖心处",石碑两边刻着他的生前誓言:"宁为赵氏鬼,不做他邦臣。"即雨花台的景点--杨邦义剖心处。

世间传说

  当时百姓盛传:兀术将他五花大绑,拔出刀挖他的心,谁知真的蹦出了一颗铁心。金兀术吓得变了脸色,但仍赞叹杨邦义好肝胆骨气,他下令造了一座亭子样的轿子,把心放在里头,让两个士兵抬着周游兵营,叫士兵学习学习这骨气和肝胆。他们从雨花台走到花神庙,再往前走,遇到一条小河,铁心自动飞入河中,士兵慌忙下水去找,再也寻不着了。金兀术下令在这建了一座桥,名为铁心桥。这是南京地名铁心桥的由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