条达
条达,汉语词汇,拼音tiáo dá,意思是古时传统岁时压胜物和饰物。指一种丝织品。每逢农历五月初五,传统民间有互赠条达和其他五 彩丝的风俗。
- 中文名称 条达
- 拼音 tiáo dá
解释
1.条理通达。
2.畅达;通达。
3.行疾貌。
4.断续分散貌。
5.臂饰。
出处
《庄子·至乐》:"名止于实,义设于适,是之谓条达而福持。" 成玄英 疏:"如是之道,可谓条理通达,而福德扶持者矣。"
《战国策·魏策一》:" 魏 地方不至千里,卒不过万人。埊四平,诸侯四通,条达辐凑,无有名山大川之阻。"
《淮南子·俶真训》:"若夫神无所掩,心无所载,通洞条达,恬漠无事,无所凝滞,虚寂以待,势利不能诱也。"
三国 魏 嵇康 《答难养生论》:"游心乎道义,偃息乎卑室。恬愉无遌,而神气条达。"
明 王守仁 《传习录》卷上:"至于日夜之所息,条达畅茂,乃是上达。"
清 侯方域 《南省试策五》:"笺书章奏之文,体在条达。"
刘师培 《论近世文学之变迁》:" 魏 氏之文,明畅条达,然刻意求新,故杂奇语,以骇俗流。"
《尚书大传》卷三"晦而月见西方谓之朓" 汉 郑玄 注:"朓,条也。条达,行疾貌。"
《文选·颜延之<宋文皇帝元皇后哀策文》"上清朓侧" 李善 注引 汉 郑玄 曰:"朓,犹条达也。条达,行疾貌。"
《孙子·行军》:"尘高而锐者,车来也;卑而广者,徒来也;散而条达者,樵采也;少而往来者,营军也。" 杜牧 注:"条达,纵横断绝貌也。" 王晳 注:"条达,纤微断续之貌。"
《初学记》卷四引古诗:"绕背双条达。"《初学记》卷四引 晋 周处 《风土记》:"﹝仲夏端午﹞造百索系臂……又有条达等织组杂物,以相赠遗。"参见" 条脱 "。
汉·应劭《风俗通》载:"五月五日,以五 色丝系臂,名长命缕。"后人也称"续命缕"。据此,即此俗直承汉代,至今已两千年矣。 传统之俗,取五色丝线拧成一般,系于小孩手臂上,自五月五日系起,一直至七月七日"七娘妈"生日,才解下来连同金楮焚烧。 还有一说,在端午节后的第一个雨天,把五彩线剪下来扔在雨中,会给你带来一年的好运。
五彩缕有叫"五色线"、"朱索"、"百索"等,是端午节必备的物品。
《太平御览》引《风俗通))佚文:"又有条达等织组杂 物,以相赠遗。"条达,即彩色织丝带,亦与五色丝相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