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俚
2022-07-05 20:49:22 百科资料
李悝(前455--前395年)战国时法家。河南濮阳人。曾任魏文侯相,主持变法。经济上推行"尽地力"和"善平籴"的政策,鼓励农民精耕细作,增强产量,国家在丰年以平价购买余粮,荒年以平价售出,以平粮价;主张同时播种多种粮食作物,以防灾荒。政治上实行法治,废除维护贵族特权的世卿世禄制度,奖励有功国家的人,使魏国成为战国初期强国之一。他汇集当时各国法律编成《法经》,是我国古代第一部比较完整的法典,现已失传。
- 中文名称 李悝
- 出生日期 周定王五十四年(前455年)
- 逝世日期 周安王七年(前395年)
- 职业 政治家
- 信仰 法家
李悝在纪元前五世纪末叶,担任晋国高级官员。晋国分裂后,继续担任魏国高级官员。他指出米价太贵对消费者有害,米价太贱则对农人有害,他创办"平籴法",即控制米价在一个水平程度,使魏国成为战国时代初期的超级霸权。李俚又参考各国的法律,综合成为一部法典,命名为《法经》,是中国最古老的成文法典之一。共有六篇,即《盗》、《贼》、《囚》、《捕》、《杂》、《具》。其主要内容是惩办盗贼,以保护地主阶级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维护封建统治秩序。其基本特点是:保护新兴地主地主阶级的私有财产和人身安全;维护君主专制制度和封建统治秩序:"一断于法",打破"刑不上大夫"的传统;体现法家"重刑轻罪"的思想。公元前356年商鞍变法时曾采用李悝的《法经》,并改法为律,颁行秦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