杉树

杉树(Taxodiaceae Warming)高可达30米,胸径3米,树干端直,树形整齐。
杉木的品种较多,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嫩枝新叶均为黄绿色、有光泽的油杉,又名黄杉、铁杉;另一类是枝叶蓝绿色、无光泽的灰杉,又名糠杉、芒杉、泡杉;还有一类是叶片薄而柔软,枝条下垂的线杉,又名柔叶杉。被称为“万能之木”。
杉树主要分布于浙江天目山、福建南平三千八百坎及江西庐山等处海拔1100m以下地带。
- 中文名 杉树
- 学名 Taxodiaceae Warming
- 界 植物界
- 门 裸子植物门
- 纲 松杉纲 Coniferopsida
形态特征
杉类,轮状分枝,节间短,小枝比较粗壮斜挺,针叶短粗密布于小枝上。因此,其树冠看起来呈分散状。“杉”字与“散”字读音相近,“杉树”就是“散树”,表示树冠分散的一类树。



杉树属松科,常绿乔木,生长在海拔2500米~4000米的山区寒带上,耐寒树种,高可达30米,胸径3米,树干端直,树形整齐。杉木的品种较多,大致分为三类:一类是嫩枝新叶均为黄绿色、有光泽的油杉,又名黄杉、铁杉;另一类是枝叶蓝绿色、无光泽的灰杉,又名糠杉、芒杉、泡杉;还有一类是叶片薄而柔软,枝条下垂的线杉,又名柔叶杉。被称为“万能之木”。
常绿或落叶乔木,树干端直,大枝轮生或近轮生。
叶螺旋状排列,散生,很少交叉对生(水杉属),披针形、钻形、鳞状或条形,同一树上之叶同型或二型。
球花单性,雌雄同株,球花的雄蕊和珠鳞均螺旋状着生,很少交叉对生(水杉属);雄球花小,单生或-簇生枝顶,或排成圆锥花序状,或生叶腋,雄蕊有2-9(常3-4)个花药,花粉无气囊;雌球花顶生或生于去年生枝近枝顶,珠鳞与苞鳞半合生(仅顶端分离)或完全合生,或珠鳞甚小(杉木属),或苞鳞退化(台湾杉属),珠鳞的腹面基部有2-9枚直立或倒生胚珠。
球果当年成熟,熟时张开,种鳞(或苞鳞)扁平或盾形,木质或革质,螺旋状着生或交叉对生(水杉属),宿存或熟后逐渐脱落,能育种鳞(或苞鳞)的腹面有2-9粒种子;种子扁平或三棱形,周围或两侧有窄翅,或下部具长翅;胚有子叶2-9枚。
品种分类
1.嫩枝新叶均为黄绿色、有光泽的油杉,又名黄杉、铁杉2.枝叶蓝绿色、无光泽的灰杉,又名糠杉、芒杉、泡杉
3.叶片薄而柔软,枝条下垂的线杉,又名柔叶杉
柳杉
又名:长叶柳杉、孔雀松、木沙椤树、长叶孔雀松。
形态:乔木,高达40m,胸径达2m余,树冠塔圆锥形,树皮赤棕色,纤维状裂成长条片剥落,大枝斜展或平展,小枝常下垂,绿色。叶长1.0-1.5cm,幼树及萌芽枝之叶长达2.4cm,钻形,微向内曲,先端内曲,四面有气孔线。雄球花黄色,雄球花淡绿色。球果熟时深褐色,径1.5-2.0cm。种鳞约20,苞鳞尖头与种鳞先端之裂齿均较短;每种鳞有种子2,花期4月,果10-11月成熟。
分布:产于浙江天目山、福建南屏三千八百坎及江西庐山等处海拔1100m以下地带,浙江、江苏南部、安徽南部、四川、贵州、云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及河南郑州等地有栽培,生长良好。
习性:为中等的阳性树,略耐荫,亦略耐寒,在河南郑州及山东泰荫,亦略耐寒,在河南郑州及山东泰安均可生长。在年平均温度为14℃-19℃,1月份平均气温在0℃以上的地区均可生长。喜空气湿度较高,怕夏季酷热或干旱,在降水量达1000mm左右处生长良好。喜生长于深厚肥沃的沙质壤土,若在西晒强烈的粘土地则生长极差。喜排水良好,在积水处,根易腐烂。枝条柔韧,能抗雪压及冰挂。柳杉为成根性树种,尤其在青年期以前,大抵根群密集于30cm以内的表土层中,在壮年期后根系才较深;一般其水平根的扩展长度比入土浓度大十余倍。由于根系不深故抗暴风能力不强。生长速度中等,年平均可长高50-100cm,一般在30龄后则高生长极少,但直径的生长可继续到数百年,故常长成极粗的大树。一般言之,50年生者,高约18m,胸径约35cm,寿命很长,在江南山野中常见数百年的古树,高30m,胸径1。53m,冠幅12m。
园林用途:柳杉树形圆整而高大,树干粗壮,极为雄伟,最适独植、对植,亦宜丛植或群植。在江南习俗中,自古以来学用作墓道树,亦宜作风景林栽植。
松杉
松杉植物是植物分类学上松杉纲植物的总称,属裸子植物门。水杉、银杉、秃杉、百山祖冷杉,分别隶属于松科和杉科的四个不同的属。
水杉
水杉为落叶大乔木,杉科单种属植物,是我国特产的孑遗珍贵树种。水杉高可达35米,胸径可达2.5米。其叶为扁平条形,长13-20毫米,交互对生成两列,羽状。球果下垂,呈四棱球形或圆筒形,种鳞交互对生,木质,通常为22至28个。
水杉主要分布于川鄂湘三省交界处,最早在四川万县磨刀溪发现。由于这类植物在中生代白垩纪及新生代曾广布于北半球,第四纪冰期后,其同属的其它种类已全部灭决,故“活化石”水杉的发现,被认为是当代植物界的重大发现之一。现已普遍栽培,为国内外常见的园林树种。
银杉
银杉,为常绿乔木,松科单种属植物,为第三纪残遗种。银杉高可达20米,叶为条形;生长枝上的叶子长4-5厘米,短枝上的叶子不足2.5厘米。球果为卵圆形或长椭圆形,种鳞13-16个。银杉间断分布于越城岭太平山区及大娄山东段,总计30多个分布点,其中三分之一的分布点仅保存有1-2株。银杉所适宜的生存地点已被其它树种所占据,因而被迫生存于中亚热带海拔980-1870米中山地带的狭窄山脊、孤立的帽状石山顶和悬崖、壁缝中。
秃杉
秃杉,为常绿大乔木,杉科台湾杉属。秃杉最高可达75米,叶为四棱状钻形,长2-5毫米,排列紧密。球果呈圆柱形或长椭圆形,种鳞21-39个。30年代末,法国裸子植物专家Gaussen 根据采自我国云南贡山的标本而最早发表。秃杉成材快,且材质优良,已被列为速生造林树种。
百山祖冷杉
百山祖冷杉,为常绿乔木,松科冷杉属。百山祖冷杉高11米;叶子呈条形,长1.5-3.5厘米;球果呈圆柱形,长7-12厘米。70年代,由长期在林业第一线从事科研工作的高级工程师吴鸣翔首次发现。这一新冷杉的发现,填补了我国华东地区无冷杉属植物分布的空白,对研究古气候及第四纪冰期具有重要意义。由于这种 新冷杉 仅在浙江南部庆元县百山祖南坡海拔1700米地带的针阔混交林中保存4株,并且难于开花结果,因而已被列为世界亟待保护的濒危植物。
生长环境
杉科植物明显喜温暧潮湿的生态环境,适合生存于亚热带和暧温带潮湿温暧的气候条件下 。 正是这种独特的生活习性, 使之在北半球普遍温暖时广泛分布(但极少出现于干早地区) ,而在气温下降后则逐渐退缩至中、低纬度地区 。
分布范围
杉科共10属16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我国产5属7种,引人栽培4属7种。其中杉木栽培最广,生长快,木材蓄积量较丰富,用途较广,为长江流域以南及台湾高山地带的重要造林树种。柳杉栽培地区也较宽广,长江流域以南许多山区(如浙江西天目山、江西庐山黄龙寺等地)尚有数百年生的巨大老树,浙江南部、福建北部等地也用之造林。台湾杉属二种均系高大乔木,木材性质与用途与柳杉相似,惟林木数量很少,宜加强保护繁殖,为今后造林提供种苗的基础。水杉原产仅限于四川与湖北、湖南交界地区,林木数量不多,近年多数省区均有栽培,并用之造林,生长良好,木材供建筑及造纸原料,为群众喜爱的速生树种。水松野生林木少,在福建、江西、广东、广西、云南及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庐山等地均有栽培,生长快,木材松软,根部木质轻松,浮力大,可为救生工具及软木制品。
栽培技术
杉树用途广,经济价值较高。但按常规的方法种植,一般需要20~30年才能成材砍伐。下面介绍一种速生10年早成材的栽培技巧:

选地 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湿润的山脚、谷地、阴坡种植,因为杉树是一种喜温喜湿,怕风怕旱的树种;种植在肥沃疏松的土壤里,杉树就能速生快长早成材。
炼山开荒 在种杉前年的秋冬季节,要开好防火带,进行落青炼山;接着随地势开成倒倾斜的梯带,以提高水土保持;然后按1.5×1.5米的规格挖成深和宽各50×50厘米的大穴,让土壤充分晒白风化;待春来下雨后回泥种植。
适时种植 春雨后,选取一年生的壮苗种植:种植时间一般在2月份,当杉苗的芽苞呈大豆般大小,尚未开放前的雨天抢种;种时把苗木挖起,斩去不整齐的须根;然后用稀黄泥浆浆根,要栽正覆土轻提苗再压实;提苗以利于根系舒展,压实利于吸收水分易成活。
除草施肥 杉苗成活后的当年夏季,要进行除草、松土、施肥1~2次;可用稀粪水淋施,每年春夏季各施肥一次;1~2年内应以施用农家肥为好,从第3年起,可根据树势和土壤肥瘦酌量用氮磷钾化肥配合施用;在每次施肥前要进行除草。
杉树切忌修剪 因为杉树是节节高的直生乔木,它的枝条是自下而上交替新陈代谢自然脱落的;杉树若修剪则不易长大,且会因斩树枝而损伤木材,抑制生长。
主要价值
杉木:纹理顺直、耐腐防虫,广泛用于建筑、桥梁、电线杆、造船、家具和工艺制品等方面。据统计,我国建材约有1/4是杉木。杉树生长快,一般只要10年就可成材。它是我国南方最重要的特产用材树种之一。
杉树皮作用:用杉树皮净化海水:海上的运油船只时常发生原油泄漏露事件,造成海水严重污染。清理泄漏的原油,净化海水是一件很麻烦的事情。日本神奈川县海上灾害防止中心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利用杉树皮清理海上油污、净化海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研究人员将木材加工时剥离的杉树树皮收集到一起,再用棉纱网加以包装,制成长10米、宽50厘米的条带。在试验中,研究人员将条带放入普通游泳池,然后再倒入2升重油,5分钟后,将条带捞出,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的重油都被条带吸附。
研究人员用锯末、稻壳、杉树树皮等10多种物质做了此类试验,结果发现杉树树皮的吸附效果最佳,与作为一般吸附材料使用的聚丙烯纤维具有同等的功效。日本每年加工木材时所产生的杉树树皮约有50万立方米,其中大多数都被烧掉或作填埋处理,利用废弃的杉树树皮,替代现在使用的吸附材料,清理海上油污,既做到废物综合利用,又有利于保护环境,真是一举两得。研究人员表示,对这一方法将在海上进行大规模试验,以便早日使之投入实际应用。
植物文化
【邮票志号】92-03【邮票名称】杉树
【发行日期】1992.3.10
【印刷版别】胶版
【邮票规格】31×52mm
【整张枚数】40(10×4)
【设计者】曾孝廉
【设计说明】
【票面】
该套邮票共4枚:4-1为“水杉” 、4-3为“秃杉” 、4-2为“银杉” 4-4为“百山祖冷杉”
中国1992年前发行的植物邮票,除《食用菌》外,都是被子植物邮票,以表现花冠为主。这套《杉树》邮票另辟蹊径,以表现球果为主。杉树的主要特征部位是球果(即花序呈球形或圆锥形,由许多覆瓦状的木质鳞片组成,长成后很象果实),这是裸子植物的共同特点。设计者选择成熟后期的球果枝,将其置于画面的主要部位,尽量准确地刻画球果的4-4“百山祖冷杉”形状和种鳞的数量及排列方式。在色彩上,成熟果多呈赭褐色,与绿色叶片形成比较醒目的对比,使画面避免过于单调。在这套邮票上,球果枝不仅位置突出,而且画得很实、很具体,它们构成了每一个画面的主体。在主体的后面,作者描绘了杉树的整体形态。树形作为远景,是近景的必要补充和有机组成部分。作者采用青灰色来画树,不仅使画面层次分明,而且使4枚邮票在色调上比较统一。整套邮票具有一种素雅宁静的气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