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总动员

影片《机器人总动员》是2008年一部由安德鲁·斯坦顿编导的科幻动画电影。由皮克斯动画工作室进行制作,华特·迪士尼电影工作室电影公司负责发行。安德鲁·斯坦顿执导,本·贝尔特、艾丽莎·奈特和杰夫·格尔林等联袂献声配音。
故事讲述了地球上的清扫型机器人瓦力偶遇并爱上了机器人夏娃后,追随她进入太空历险的一系列故事。影片的全球票房累计超过5.3亿美元,曾获得第81届奥斯卡最佳动画长片奖。
影片于2008年6月27日在美国上映。
- 中文名 机器人总动员
- 类型 动画,冒险,科幻
- 外文名 WALL·E
- 主演 本·贝尔特,艾丽莎·奈特,佛莱德·威拉特,杰夫·格尔林
- 其他名称 太空奇兵·威E(港)/瓦力(台)/星际总动员/地球废品分装员
剧情介绍
公元2700年,地球早就被人类祸害成了一个巨大的垃圾场,已经到了无法居住的地步,人类只能大举迁移到别的星球,然后委托一家机器人垃圾清理公司善后,直至地球的环境系统重新达到生态平衡。

在人类离开之后,垃圾清理公司将机器人瓦力成批地输送到地球,并给他们安装了惟一的指令——垃圾分装,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机器人一个接一个地坏掉,最后只剩下惟一的一个,继续在这个似乎已经被遗忘了的角落,勤勤恳恳地在垃圾堆中忙碌着,转眼就过去了几百年的时间,寂寞与孤独变成了围绕着他的永恒的主题。
然而,一艘突然而至的宇宙飞船打破了这里的平静,它还带来了专职搜索任务的机器人夏娃,当瓦力经历了几百年的孤独,终于见到了另一个机器人时,他觉得自己好像爱上她了,夏娃在经过了精确的计算之后,数据显示出,看起来漫不经心的瓦力很可能是关乎着地球未来的关键所在,她通过宇宙飞船将自己的发现报告给人类,收到了将瓦力带离地球的指令——人类正想尽办法重回地球,所以他们不会放弃任何可能的机会。于是瓦力追随着夏娃,展开了一次穿越整个银河系、最令人兴奋、也是最具有想象力的奇幻旅程。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
Eve | 艾丽莎·奈特/Elissa Knight |
Shelby Forthright | 佛莱德·威拉特/Fred Willard |
Captain | ---- |
John | ---- |
Mary | ---- |
Ship's Computer | ---- |
AUTO | ---- |
Hoverchair Mother | ---- |
Blond Boy in BnL Commercial (uncredited) | ---- |
Brown haired boy in BnL commercial (uncredited) | Kai Steel Smith |
Additional voices | ---- |
Additional voices (as Don Fullilove) | ---- |
Steward Bots | ---- |
BURN-E (uncredited) | ---- |
Pool Mother (uncredited) | ---- |
职员表
制作人: | 吉姆·莫里斯、约翰·拉塞特、林赛·柯林斯、托马斯·波特、吉莉安·利贝特 |
---|---|
导演: | 安德鲁·斯坦顿 |
编剧: | 安德鲁·斯坦顿、彼特·道格特、吉姆·里尔顿 |
配乐: | 托马斯·纽曼 |
剪辑: | 斯特芬·斯查福 |
选角导演: | 娜塔利·里昂、凯文·雷厄 |
艺术指导: | 拉夫·埃格尔斯顿 |
视觉特效: | 爱德华·赫什、理查德·霍兰德 |
演职员表参考来源
角色介绍
角色照片 | 简介 |
---|---|
![]() | 瓦力 演员本·伯特 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机器人,用于收集和压缩地球上的垃圾。瓦力是一款太阳能机器人,双眼之间装有激光切割仪。当出现故障时,他会从其他报废机器人身上获取替换零件。当感知到危险时,他会将头部和四肢收回躯体从而形成一个立方体。700年后,瓦力遇到了一个无法解决的小麻烦,那就是开始具有自我意识,变得极其好奇并觉得有点孤独,只好与他的宠物蟑螂哈尔相依为伴。瓦力每天都在勤勤恳恳的处理垃圾,并沿途发掘和收集人类物品。一次他通过音乐,了解到爱情和与情感交流的存在及表达方式。因此,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梦想,就是找到这种感情互动的对象,并牵到她的手。 |
![]() | 夏娃演员艾丽莎·奈特 光滑而精巧的会飞行的探测机器人,她的任务是勘测地球上的植物,以确定是否适合人类生存。她的右臂上装有扫描仪和可收回式电离枪,后者可以让她应对一些小麻烦。伊芙一直无暇他顾专心工作,直到有一天,她邂逅了瓦力,两个机器人在朝夕相处间萌生了情感。 外型设计基础:鸡蛋 外型特征:白色 光滑 流线形 一体化设计,可以飞行,攻守兼备,最先进的探测机器人。伊芙表达感情主要通过一双电子眼睛,嘲笑瓦力的时候眼睛会变成向下弯的月牙状,哭的时候月牙则倒过来向上弯,无奈的时候变成直线型。喜欢捂嘴笑,具有外刚内柔的女性气质 |
![]() | 船长 演员杰夫·格尔林 飞船上的唯一指挥官,每天都在按部就班的例行公事,反复检查飞船状态。和瓦力一样,他也希望摆脱这一成不变的乏味生活。得知探测机器人的新发现之后,他内心中作为船长的勇气终于被唤醒,随即带领人类踏上了新征程。船长的卡通形象与其配音演员杰夫·格尔林如出一辙。 |
![]() | 微生物清洁工 演员 - 负责清理登上真理号飞船的外来污染物,当瓦力登上飞船时,M-O如临大敌,因为瓦力是他见过的最肮脏的机器人。为了清除掉瓦力身上的垃圾残留物,M-O紧追不舍,一场猫鼠游戏也随即上演。 |
![]() | 真理号 演员西格妮·韦弗 真理号是供人类逃离地球后在太空居住的飞船,是完全由电脑控制的超级现代化生存空间。为飞船电脑配音的是西格妮·韦弗。 |
音乐原声
序号 | 曲名 | 序号 | 曲名 |
---|---|---|---|
1 | Put On Your Sunday Clothes(Michael Crawford & Company) | 1 | Desperate Eve |
2 | The Spaceship | 2 | Wall-E |
3 | Bubble Wrap | 3 | EVE |
4 | La Vie En Rose | 4 | Thrust |
5 | Eye Surgery | 5 | Worry Wait |
6 | Eve Retrieve | 6 | First Date |
7 | The Axiom | 7 | BNL |
8 | Foreign Contaminant | 8 | Repair Ward |
9 | 72 Degrees and Sunny | 9 | Typing Bot |
10 | Septuacentennial | 10 | Gopher |
11 | Wall-E's Pod Adventure | 11 | Define Dancing |
12 | No Splashing No Diving | 12 | 2815 A.D. |
13 | All That Love's About | 13 | M-O |
14 | Directive A-113 | 14 | Mutiny! |
15 | Fixing Wall-E | 15 | Rogue Robots |
16 | March of the Gels | 16 | Tilt |
17 | The Holo-Detector | 17 | Hyperjump |
18 | It Only Takes a Moment(Michael Crawford) | 18 | Horizon 12.2 |
19 | Down to Earth(Peter Gabriel) | 19 | Static |
音乐原声资料
幕后花絮
- 主角WALL-E的名字其实是首字母的缩写,即Waste Allocation Load Lifter-Earth-Class——地球废品分装员。
- 为纪念20年代制作人哈尔·罗奇(Hal Roach)和《2001:太空漫游》中的电脑HAL,片中瓦力的宠物蟑螂被命名为哈尔。
- 瓦力离开大气层时收集的最后一块碎片是前苏联在1957年发射的人造卫星Sputnik I,它是第一颗被置于环地轨道的人造卫星。
- 当瓦力漫步在外太空时,画面背景中的星星闪闪发光,这就和我们人类在繁星之夜看到的情景一样。这是由于大气层存在于观测者和星体之间而产生的视觉效果。因此在外太空这种现象是不会出现的。
- 影片中出现了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这是导演安德鲁·斯坦顿最喜欢的一部作品。
- 影片中几乎没有使用任何人类的语言,而大部分机器人角色都是由本·贝尔特用自己发明的机械声响配的音。
- 影片与苹果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瓦力充电完成时,会发出苹果Macintosh电脑的启动声音;瓦力每晚都会用iPod观看电影;AUTO的声音出自苹果文本语音转换系统;夏娃的外形设计灵感源于苹果iMac。
- 影片被献给皮克斯的动画技师贾斯汀·莱特(Justin Wright),27岁的他因心脏病突发而英年早逝。
- ?玩具总动员》里的小猪哈姆影片中露了一面,出现在那个堆满了瓦力淘来的宝贝的架子上。
- 瓦力与《星球大战》系列中的机器人R2-D2有很多类似之处,而巧的是给瓦力配音的本·贝尔特也曾给R2-D2配音。
获奖记录
获奖 | 奖项 | 名称 | 获奖情况 | 得奖者 |
---|---|---|---|---|
2009年 | 奥斯卡金像奖 | 最佳动画长片 | 获奖 | 全体剧组 |
最佳原创剧本 | 提名 | 安德鲁·斯坦顿、吉姆·里尔顿 | ||
最佳音响效果 | 本·贝尔特 | |||
最佳音效剪辑 | 本·贝尔特 | |||
最佳原创歌曲 | 彼特·加布埃尔、托马斯·纽曼 | |||
最佳原创配乐 | 托马斯·纽曼 | |||
2009年 | 美国金球奖 | 最佳动画片 | 获奖 | 全体剧组 |
最佳原创歌曲 | 彼特·加布埃尔、托马斯·纽曼 | |||
2009年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最佳动画片 | 获奖 | 全体剧组 |
最佳音效 | 提名 | 本·贝尔特 | ||
最佳配音 | 托马斯·纽曼 | |||
2009年 | 安妮奖 | 最佳动画电影导演 | 提名 | 安德鲁·斯坦顿 |
最佳动画效果 | 恩里克·维拉 | |||
最佳动画电影故事板 | 罗纳尔多·卡门 | |||
最佳动画电影 | 全体剧组 | |||
最佳动画电影艺术指导 | 拉夫·埃格尔斯顿 | |||
最佳动画电影角色动画 | 维克多·纳维尼 | |||
最佳动画电影配音 | 本·贝尔特 | |||
2009年 | 土星奖 | 最佳动画电影 | 获奖 | 全体剧组 |
最佳导演 | 提名 | 安德鲁·斯坦顿 |
幕后制作
情节设定
将一个反传统的故事概念融入到一部传统的电影当中,这就是由迪士尼和皮克斯联手制作的最新动画片《机器人总动员》所遵循的理念,讲述了一个与寂寞和孤独为伴的科幻故事,主角是当人类遗弃了地球之后、生活在地球上的最后一个机器人瓦力。然而制作这样一部非常规的科幻影片,却让皮克斯承担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因为瓦力不仅不会说话,也没有办法做出任何明显的面部表情,观众只能通过行为或发出来的电子声响,来猜测他到底在想些什么。这样的设定不知道会不会让观众产生一种正在观看默片的无聊感,不过影片的编剧兼导演安德鲁·斯坦顿却认为,这可以让整个观影过程具备更多的潜在乐趣。
角色设定
皮克斯所追求的艺术风格的自由化完美地促进了
动画工业的发展,在特别而又意义非凡的CG动画领域里独领风骚。《机器人总动员》似乎正在以一种独有的离奇方式,将故事中的主角瓦力首先定位成一台机器,其次才是一个角色。为瓦力设计出性格和人物特征,就像对待宠物一样,没有任何面部表情和语言做帮衬。
抽象语言
制作《机器人总动员》时所面对的最大挑战,自然是如何在没有对白的情况下清晰地表述整个故事的发展。导演安德鲁·斯坦顿认为‘无对白’这种说法本来就是一种错误的认知,因为这里始终都有对白贯穿着影片的始终,只是使用的是一种所不知道的语言而已。瓦力拥有独立的思考体系以及交流方式,虽然听不懂他在说些什么,但并不代表他就不能表达自己。
真人出演
《机器人总动员》还首开皮克斯作品的先河,在内容里加进了一段由真人出演的电影胶片。为影片加入一段与音乐有关的片断,内容则是从一部真人电影中节选出来的。这部影片所展现的人类的未来,本来就是一种有点奢华的进化,在影片中穿插真人画面,这部分内容的出处就是1969年的歌舞影片《你好,多莉!》 。
发行信息
上映信息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国家/地区 | 上映/发行日期 |
---|---|---|---|
俄罗斯Russia | 2008年7月3日 | 法国 France | 2008年7月30日 |
西班牙 Spain | 2008年8月6日 | 英国G.B.K. | 2008年7月18日 |
荷兰Netherlands | 2008年7月30日 | 中国香港Hong Kong China | 2008年7月31日 |
新加坡 Singapore | 2008年8月28日 | 澳大利亚Australia | 2008年9月11日 |
新西兰New Zealand | 2008年9月18日 | 德国 Germany | 2008年9月25日 |
意大利 Italy | 2008年10月17日 | 日本 Japan | 2008年12月20日 |
影片票房
影片以单馆1.5万美元的平均成绩,在3992家电影院内收获6250万美元的票房,与业界预期的6000万基本相符,凌驾早前公映的《功夫熊猫》的6024万数据。票房数据居影史“科幻卡通片”首映的历代第1位(第2位是福克斯的《机器人历险记》)、以智能机器人为主角的电影首映的第2位、6月开画作品首映的第2位、G级片首映的第3位、动画片首映的第8位;周五首映日的2310万美元,则仅次于《怪物史莱克3》和《辛普森一家》,居高居史动画片首映日的历代第3位 。
影片评价
中国评价
情感描写
在《机器人总动员》中,导演多次利用牵手来描写情感,展现着敏锐的感知能力,牵手在表面上是一种身体的联接,而内在的则是心灵的靠近,它更像是一个爱的仪式,虽然简单但却神圣而意义非凡。也许瓦力的故事就证明女神并不是那么难以企及,只要足够勇敢足够真诚,技术宅男也可以拥有春天。(新华网评)
讽刺生活
除了电影的爱情主题,影片普遍被认为讽刺了美国的生活方式,包括肥胖、环境破坏、消费主义、领导能力等问题。当故事进行到了离开地球,到达太空城的时候,一些社会问题也在这部科幻动画电影中被以隐藏化的形式郑重地提了出来。当虚拟的绚烂服装消失才有机会注意到彼此的眼睛,后来的一切改变都源于瓦力的勇气和浪漫,以及去除物质的简单和纯真,电影的意图已经格外明显,与那些肥胖到无法直立行走的人类相比,整部电影中也许只有瓦力才是真正的活人,在追寻人类业已丢失的内在感动和无悔情感。(新华网评)
北美评价
在主流娱乐工业内,有一家电影公司敢于创造出另类、大胆如《机器人总动员》这样的电影,光是这个事实,就能让我们对人性充满希望。(《华盛顿邮报》评)
《机器人总动员》成功来自以下三大要素:它是一部激动人心的动画片,一件令人拍案叫绝的视觉艺术品,还是一部严肃的科幻电影。(《芝加哥太阳时报》评)
影片的前40分钟,几乎没有任何对白,没有任何人类角色出现,却已经成就了一首充满了美和智慧的影像之诗,其中的深意更值得我们花时间用心体会。(《纽约时报》评)
这是一个美丽的电影。(《迈阿密先驱报》评)
一个迷人且有趣的机器人的爱情故事,非常适合整个家庭一起观影。(《纽约邮报》评)
影片展示了一次有趣和充满幻想的未来。(《今日美国》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