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英晖
朱英晖,男,生于1996年,内蒙古满洲里人。中国台球运动员,被誉为"中国第二代台球神童"。
- 中文名称 朱英晖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内蒙古满洲里人
- 出生日期 1996
- 职业 台球
运动生涯
如果朱英晖没有学球,可能这一家人现在还会呆在满洲里,他也会跟这个城市其他居民家的小孩儿一样,上小学、初中、高中,然后长大成人,或许与众多普通人无异。
可是朱英晖的天赋注定他的人生轨迹与常人不同。
"英晖8岁时开始上学,那时每天早晨上学前和晚上放学后,他都会在家里的台球桌上打几杆球,我发现这小子打球还挺准的。"朱中海说。
朱家当时在满洲里开了一个小小的台球厅,仅四张球桌,往来的球客也还不少。这项营生对于朱中海来讲纯属业余创收项目,因为他有正式的工作。
后来,朱英晖的球技迅速蹿升,让朱中海坐不住了。"这小子才鼓捣了没多长时间,往来的球客都不是他的对手了。"小英晖的球技让朱中海不得不在意。
于是,朱中海开始考虑让朱英晖认真地学习台球,并以此为技生存。"如果我儿子走正常的学习文化的老路,将来不一定能考上清华北大;如果他真的有学台球的天赋,说不定能走出一条不寻常的路来。"
但儿子是否真的有学台球的天赋,朱中海也拿不准。从启蒙意义上来讲,朱中海算是朱英晖的第一个老师,朱中海对于台球也有一定的爱好。
朱中海想到了哈尔滨台球协会,在哈尔滨台球协会里有一个叫***的人,曾多次在国家级赛事上获过奖。"我想让***来我们家看看英晖是否有天赋,之后我就马上去了哈尔滨,把***给请了过来。"***来到朱家,并且一呆就是十多天,这个全国冠军"留恋"朱家的原因是他发现了一个好苗子。"如果不是***的评价,我还会犹豫要不要送英晖去学台球。结果***一看我儿子,就说'这孩子的天赋全国罕见'"。这个"全国罕见"的评价从此改写了朱英晖的人生。
南下学台球
满洲里不具备良好的学习台球的条件。朱中海在与儿子长谈了一次并确定朱英晖对台球存有很大的兴趣之后,说服了家人,把儿子送去哈尔滨台球协会学习,那里有***、马志宇、刘培显这样的国家级选手。到达哈尔滨那天是2004年7月3日,朱英晖才8岁。所有小孩子的天性都显现在他身上,调皮、捣蛋、偷懒……但都没有妨碍他天赋的发展。
一年之后,哈尔滨的训练圆满结束,在会长刘培显的推荐下,2005年12月,朱中海一家人又来到了广东惠州,这次投奔的对象叫梁义。梁义的名气现在没有他儿子的名气大,他的儿子梁文博是国内台球界响当当的选手,截止到2008年斯诺克世界锦标赛八强结束,排名国际前40。
9个月之后他们再次更换了求学地点,这次更换有点迫不得已。因为事情没有像朱中海想象得那么顺利,朱英晖开始出现了小小的厌学症状。
"这孩子太皮了,不听话,而且学球也不像从前那么认真了,打球的时候老看墙上的钟,感觉是在混时间。"儿子的细微变化让朱中海非常紧张。"多次跟他谈心,英晖也承认自己喜欢学球,估计还是年龄太小吧,定力不足。"
朱中海开始坐不住了,他想去找另外一个人--丁俊晖的父亲丁文钧。
2006年10月1日,他们一家人又来到了上海。在这里朱英晖接受了丁文钧的指导。但在上海,这一家人并没有驻留太长时间,"生活花销实在是太大了,当时英晖已经有点成绩了,广东东莞那边开出了很好的条件让他过去学球。"所谓很好的条件,就是这一家人可以免除房租水电费用和吃饭的花销。这对当时的朱家来讲已经是很大的优惠了。2007年3月,他们辗转来到东莞,也是在东莞,英晖的学球生涯发生了转折,因为在2007年6月6日,他终于师从国内最好的台球老师--伍文忠。
与奥沙利文较量了3个小时
老师伍文忠特别注重天赋,他无情地拒绝了很多人,但对于好苗子绝对珍惜。
伍文忠对朱英晖的评价是:极具天赋,超同龄丁俊晖。伍老师教学很有一套,因为都是8岁到12岁的孩子,很多都跟英晖一样调皮,每次孩子们打出不错的成绩,伍老师就会带他们去游乐园疯一天。英晖进步很快,并且走神也少多了。
谈起打球的经历,小胖子朱英晖说的很少,但最得意的事情他没忘记提,今年3月24日,中国公开赛正式开打之前,他与万众瞩目的奥沙利文较量了3个小时,奥沙利文让了50分。两人一共进行了十多局的比赛,朱英晖赢了大半,这当中不排除奥沙利文的谦让,但朱英晖的球技还是得到了人们的认同。
今年4月,朱英晖在广州市标赛上一鸣惊人,连续战胜多名成年选手后夺得冠军,"小神童"的美誉不胫而走。朱中海淡淡地说,只要儿子愿意学,他就支持到底。
生涯数据
广州市标赛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