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木旃

朱栴(zhān音毡)(1378.2.6.-1438.8.23.),汉族。安徽凤阳人。明太祖朱元璋的第16皇子,号凝真、凝真子。明洪武戊午即洪武十一年正月壬午(初九日)(1378年2月6日),出生于明朝最初的都城应天府(即金陵,今江苏南京市)。正统三年八月乙卯初三日(1438 年.8月23日)病逝,享年61岁。逝世后,埋葬在今宁夏同心县韦州明王陵。朱栴死后,被明英宗谥曰"靖",史称"庆靖王"、"大明庆靖王朱栴"。
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他历经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正统六朝,在宁夏生活45个春秋。
- 出生地 安徽凤阳
- 主要作品 宁夏志、文章类选、增广唐诗鼓吹续编等书,诗词三十多首
- 字 号 凝真
- 别 称 凝真子
- 所处时代 明代
人物生平
朱栴的栴字也有书上作木字加旃。考朱元璋诸子名字,都是木字旁,故今通作朱栴。朱栴是庆王府第一代庆王,从他开始的庆藩,传位十世,册封庆王十一,世子一;郡王四十二;授将、尉爵近百。
洪武二十四年辛未年(1391 年)四月十三日册封为庆王,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朱栴先到封地庆阳(今甘肃庆阳市庆城县)。后,藩国宁夏,以饷未敷,同年,"自庆阳徙韦州",令驻庆阳北古韦州城(今宁夏同心县韦州镇),就延安、绥德、宁夏租赋。洪武三十四年(建文三年)辛已年(1401 年)就藩宁夏(今宁夏银川市)。
洪武二十四年,封庆王。

洪武二十六年,就籓宁夏。以饷未敷,令驻庆阳北古韦州城,就延安、绥、宁租赋。
洪武二十八年,诏王理庆阳、宁夏、延安、绥德诸卫军务。
洪武三十年,始建府邸。
王好学有文,忠孝出天性。成祖善之,令岁一至韦州度夏。宣德初,言宁夏卑湿,水泉恶,乞仍居韦。不许,令岁一往来,如成祖时。
正统元年(1436年),宁夏总兵官史昭奏王沮边务,占灵州草场畜牧,遣使由绥德草地往还,煽惑土民。章未下,或告王阅兵,造戎器,购天文书。木旃疑皆昭为之。
正统三年(1438年),上书,请徙国避昭。明英宗不许,贻书慰谕。不久,郁郁成疾,一病不起,此年八月初三日(8月23日)病逝在庆王府,享年61岁,谥"靖",史称"庆靖王",其子康王朱秩煃嗣。
他历经明太祖、明惠帝、明成祖、明仁宗、明宣宗、明英宗六朝,对明代政治、经济、历史、文化、军事等方面的发展,都作出了杰出贡献。
家族状况

起源
南宋晚期句容朱家巷人朱仲八,娶陈氏,生三子:长子朱六二、次子朱十二、第三子明德祖朱百六。
明德祖朱百六,娶胡氏,生二子:长子朱四五、次子明懿祖朱四九。
明懿祖朱四九,娶侯氏,生四子:长子明熙祖朱初一、次子朱初二、第三子朱初五、第四子朱初十。
明熙祖朱初一,娶王氏,生二人:长子明仁祖朱五四,后改朱世珍;次子寿春王朱五一。
明仁祖朱世珍,娶陈氏,生四子:长子南昌王朱兴隆,本名朱重五;次子盱眙王朱兴盛,本名朱重六;第三子临淮王朱兴祖,本名朱重七;第四子明太祖朱元璋,本名朱重八,后改朱兴宗;朱世珍还生有二女:太原长公主和曹国长公主(李文忠之母)。
南昌王朱兴隆生二子:长子山阳王朱圣保、次子大都督朱文正。
大都督朱文正生一子:靖江王朱守谦。
盱眙王朱兴盛生一子:昭信王朱旺。
寿春王朱五一生四子:长子霍丘王朱重一、次子下蔡王朱重二、第三子安丰王朱重三、第四子蒙城王朱重四。
霍丘王朱重一生宝应王朱铁哥。
安丰王朱重三生四子:长子六安王朱转、次子来安王朱记、第三子都梁王朱臊、第四子英山王朱润。
朱栴母亲是朱元璋的妃子皇贵人余氏。王妃孙氏,次妃汤氏。
明太祖朱元璋,有二十六子:高皇后马氏生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明成祖朱棣、周王朱橚;胡充妃生楚王朱桢;达定妃生齐王朱榑、潭王朱梓;郭宁妃生鲁王朱檀;郭惠妃生蜀王朱椿、代王朱桂、谷王朱橞;胡顺妃生湘王朱柏;韩妃生辽王朱植;余妃生庆王朱木旃(也作朱栴);杨妃生宁王朱权;周妃生岷王朱楩、韩王朱松;赵贵妃生沈王朱模;李贤妃生唐王朱柽(又名朱桱);刘惠妃生郢王朱栋;葛丽妃生伊王朱木彝(也作朱彝,又名朱鹥);郜氏生肃王朱楧;赵王朱木巳(又名朱杞)、安王朱楹、皇子朱楠,皆不详其生母。
子嗣
长子 庆康王朱秩煃
次子 靖宁王朱秩燽
第三子 真宁庄惠王朱秩爃
第四子 安化惠懿王朱秩炵
第五子 岐山悼庄王朱秩炼
第六子 安塞宣靖王朱秩炅
庆王世表
庆靖王 朱木旃(即朱栴)

庆康王 朱秩煃
庆怀王 朱邃欻
庆庄王 朱邃塀
庆恭王 朱寘錖
庆定王 朱台浤
庆惠王 朱鼒枋
庆端王 朱倪爋
庆宪王 朱伸域
庆王 朱帅锌
庆王 朱倬纮
个人作品
大明庆靖王朱栴,不仅是明朝的一个王爷,同时,作为宁夏著名的古代历史文化名人。他"好学有文",庆王朱栴"好古博雅,学问宏深,长于诗文和书法。"不但撰写不少专著,而且,也有大量诗词传世。留下宁夏第一部志书《宁夏志》一集等多部著作,创作诗词三十六首。庆靖王朱栴在宁夏历史上是颇有作为的,他对明代宁夏的政治、军事、经济、历史、文化等方面的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
文史著作

1、撰《宁夏志》二卷一册,
2、《集句闺情》一册,
3、《凝真稿》十八卷,
4、《夏城诗集》一册,
5、还有《愕斋随笔录》六册,
6、《沧州愚隐录》四册,
7、《忍辱文集》二册。
现今传世的著作,只有《宁夏志》和《文章类选》、《增广唐诗鼓吹续编》等书,其余书籍都已失传。
诗词作品

朱栴诗词,能够收集到的,包括在韦州六首,和银川32首,诗词,白述礼著《大明庆靖王朱栴》一书,收录总共38首。
(1)、登韦州城北拥翠亭
朱栴
天际风云起,山椒结夕阳。
园林含珉色,笳鼓动哀音。
边报军书急,南来雁信沉。
病怀与秋思,漻凓苦难禁。
(2)、晚登韦州楼
朱栴
炊烟几处起荒城,柳外游丝百尺萦。
把笔登楼漫回顾,夕阳流水总关情。
(3)、东湖春涨
朱栴
三月东湖景始饶,水光山色远相招,
鱼冲雨急牵浮藻,莺逐颠风过逝桥。
花落咋疑金谷地,浪痕初识海门潮。
临堤尽日忘归去,为惜余春谩寂寥。
(4)、夜宿鸳鸯湖闻雁声作
朱栴
月朗星稀夜景清,水寒沙冷若为生。
嗈嗈似说南归意,感我穷边久住情。
(5)、朝中措 忆韦州拥翠亭

朱栴
构亭高在古城端,拥翠万山还。四面轩窗高启关河千里平看。
珠帘画栋,金铺文础,与问平安,记得当年雨霁,常时坐对西山。
(6)、临江仙 避暑韦州,行有日矣,喜而赋此.
朱栴
塞上冰霜三十载,新来华发盈颠。韦城风景自堪怜,螺峰初雪霁,月榭谈笼烟。
想得灵州城下路,绿杨芳草依然。黄骝蹀躞杏花天。丙辰初日出,南上渡头船。
西夏八景图诗序
凝真
洪武戊寅(洪武三十一年,1398年)冬,予自韦州来宁夏,道路凡三百余里。历观经涉之所,因山川之盛概,思所以赋之诗而未得暇。及后欲经营新宅,遂登高眺远,披阅地图,若黄河之襟带东南,贺兰之蹲峙西北,雄镇藩畿,亦可谓殊方之胜地矣。徘徊久驻,慨然兴怀。不觉落日之西沉,寒风之袭衣,追思往昔,有动于诗情。因古有八景咏题,又重而删修之曰:贺兰晴雪、 汉渠春涨 、月湖西照、 黄沙古渡、灵武秋风、黑水故城、官桥柳色、梵刹钟声,随题而赋之诗,以见风景之佳,形胜之势,观游之美,无异于中土也。
(7)、贺兰晴雪
凝真
嵯峨高耸镇西陲,势压群山培塿随。
积雪日烘岩冗莹,晓云晴驻岫峰奇。
乔松风偃盘龙曲,怪石冰消卧虎危。
屹若金城天设险,雄藩万载壮邦畿。
(8)、汉渠春涨
凝真
神河浩浩来天际,别络分流号汉渠。
万顷腴田凭灌溉,千家禾黍足耕锄。
三春雪水桃花泛,二月和风柳眼舒。
追忆前人疏凿后,于今利泽福吾民。
(9)、月湖西照
凝真
万顷清波映夕阳,晚风时骤漾晴光。
瞑烟低接渔村近,远水高连碧汉长。
两两忘机鸥戏浴,双双照水鹭游翔。
北来南客添乡思,仿佛江南水国乡。
(10)、黄沙古渡
凝真
黄沙漠漠浩无垠,古渡年来客问津。
万里边夷朝帝阙,一方冠盖接咸秦。
风生滩渚波光渺,雨打汀洲草色新。
西望河源天际远,浊流滚滚自昆仑。
(11)、灵武秋风
凝真
翠辇曾经此地过,时移世变奈愁何。
秋风古道闻笳鼓,落日荒郊牧马驼。
远近军屯连戍垒,模糊碑刻锁烟萝。
兴亡千古只如此,何必登临感慨多。
(12)、黑水故城
凝真
日落荒郊蔓草黄,遗城犹在对残阳。
秋风百雉苏苔碧,夜月重关玉露凉。
枯木有巢栖野雀,断碑留篆卧颓墙。
绕城黑水西流去,不管兴亡事短长。
(13)、官桥柳色
凝真
桥北桥南千百树,绿烟金穗映清流。
青围娟眼窥人过,翠染柔丝带雨稠。
没幸章台成别恨,有情灞岸管离愁。
塞垣多少思归客,留着长条赠远游。
(14)、梵刹钟声
凝真
斛棱殿宇耸晴空,香火精严祀大雄。
蠡吼法庭闻梵呗,铃鸣古塔振天风。
月明丈室僧禅定,霜冷谯楼夜陋终。
忽听钟声来枕上,惊回尘梦思无穷。
(15)、 戊戌岁金波湖合欢莲(九首)

凝真
盛泽周流遍八埏,穷边喜见合欢莲。
同根一柄凌波出,共蒂双头照水妍。
二女并肩游汉日,两乔低首读书年。
不惭才拙诗成后,拟继唐人短李桃。
(16)、游高台寺庄经辛卯战场王骠骑阵殁处感伤而作 凝真
辛卯年见旧战场,重过此地景悲凉。
水边折戟侵苔色,风里惊尘惨日光。
芳草有情空怅望,遗骸报恨足哀伤。
英魂泉下如相慰,一曲哀歌 一觞。
(17)、夏日游丽景园
凝真
仲夏名园里,肩舆花下行。
鸣鸠频唤雨,布谷苦催耕。
麦浪因风起,戎葵向日明。
病怀方寂寞,聊慰此时情。
(18)、似古边城春
凝真
东风起边城,堤柳叶尽吐。
尤怜塞下见,乡心此时苦。
(19)、宁夏新建社稷山川坛
凝真
藩守河西已二年,群神祀礼未能全。
驿书近命修坛墠,使者先行饰豆笾。
版筑始成新社稷,金汤还是旧山川。
春祈秋报思韵格,佑我边人降福绵。
(20)、永乐二年春祭社稷山川礼成后作
凝真
受命分茅土,万里藩西疆。
韦州夏州路,移徙不少康。
封内群山川,八载祀典荒。
社稷祈报礼,非余独敢忘。
但为移徙中,以致久不遑。
永乐当二年,尊兄今天王。
大明御寰宇,鱼扆理乾纲。
念兹群神祀,春秋事有常。
礼固不可阙,敕命筑坛场。
修举久废礼,为民祁福祥。
仲春择吉日,二祀思神飨。
礼乐既兼备,肥腯烹猪羊。
诸公陪祀者,佩玉声锵锵。
灯火明煌煌,载拜望景光
三献礼初陈,牲醴列馨香。
祀神冀来格,非徙歌乐章。
屏息俯伏待,如临气洋洋。
所愿风雨时,秋收足千仓。
愧予方幼年,才薄德又凉。
自惭忝王爵,享有此一方。
受胙饮福酒,不肖岂敢当。
尚赖诸贤哲,事事为赞襄。
昧爽行礼毕,烹胙饮公堂。
珍羞具前列,百味罗芬芬。
大事在祀戎,岂可令德爽。
善恶二途间,降各有福殃。
饮罢为三思,战栗复恐慌。
(21)、秋日登楼
凝真
乾坤牢落此生浮,憀栗幽怀谩倚楼。
衰草斜阳关塞远,残山剩水古今愁。
千林木叶经霜日,万里风烟满日秋。
回望长安在何许,雁声过处暮云稠。
(22)、念奴娇 雪霁夜月中登楼望贺兰山作(外十首)
凝真
登楼眺远,见贺兰。万仭雪峰如画,瀑布风前,千尺影,疑泻银河一派。独倚危栏,神游无际,天地犹嫌隘。琼台玉宇,跨鸾思返仙界。
我醉宿酒初醒,景融诗兴笔。扫千军快,下视红尘,人海混,脱履不能长喂。对月清光,饮余沆瀣,气逼人清煞。玉笙吹彻,此时情意谁解?
(23)、浪淘沙 秋
凝真
塞下景荒凉,谈薄秋光,金风淅淅透衣裳。读罢安仁秋兴赋,漻栗悲伤。廿载住边疆,两鬓成霜。天边鸿雁又南翔。借问夏城屯戌客,是否思乡?
(24)、青杏儿 秋
凝真
午枕梦初残,高楼上,几凭阑干。清商应律金风至,砧声断续,笳音幽怨,雁阵惊寒。
景物不堪看,凝眸处愁有千般。秋光谈薄人情似,迢迢野水,茫茫衰草,隐隐青山。
(25)、长相思 秋眺
凝真
水悠悠,路悠悠,隐隐遥山天尽头,关河又阻修。
古兴州,古灵州,白草黄云都是愁,劝君休倚楼。
(26)、风流子 秋日书怀
凝真
楼头思往事,犹如梦,回首总堪伤。想童草山东,臂鹰走马,弱龄河外,开国封王;老来也,身成痼疾,双鬓点清霜。江左旧游,塞边久住,忆朝京辇,愁在毡多。
倚栏凝眸处,园林正摇落。雁阵南翔,天地暮云凝碧。衰草添黄,更秋容谈薄遥山隐隐,野烟漠漠,风景凄凉。惆怅闷怀无语,独对斜阳。
(27)、春云怨与吴谦。时谦客塞下
凝真
龙沙三月,尚不见桃杏,红芳颜色。镇日恶风频起,柳困欲眠眠不得。夕阳(口加)卸山,暮云横岭,憔悴江南倦游客。乡国他年,关河今日,到此欲愁绝。
可怜孤负佳时节,正清明禁火,幽怀萦结。怕听胡笳韵悲咽。古道红尘,旅馆清烟,酒旗高揭。一曲词成,九回断肠,娇首贺兰(山字下截字)(山字下果字)。
(28)、捣练子
凝真
风阵阵,雨潺潺,五月犹如十月寒。塞上从来偏节令,倦游南客亿乡关。
(29)、 鹧鸪天
凝真
天阔云低散玉花,茫茫四野少人家。严寒磷磷侵肌骨,雕帽随风一任斜。
沙似雪,雪如沙。谩斟绿醑听琵琶。琼楼玉宇今何在?天上人间道路赊?
(30)、行香子
凝真
五十之年,华发盈颠。得平安,感谢苍天。无忧无虑,即是神仙。有数书房,万钟禄,万丘田。
光阴似箭,冬冷春暄。侭今生,所事随缘,从他汗简,芳臭流传。但饥时饭,渴时饮,困时眠。
(31)、夜宿怀古
庆靖王
皎皎银河月,荧荧天上星。
星光和月影,相共照中庭。
中庭人独自,低首依云屏。
相思苦无寐,寂寞掩重扁。
凉飚吹罗衣,繁霜五夜零。
东邻洞箫声,呜咽不忍听。
眷言行路人,与君惜娉婷。
(32)、避暑
庆靖王
避暑高楼次日登,山川感慨客怀增。
地连紫塞三千里,水映朱栏十二层。
布谷催更声度柳,游鱼吹浪影身菱。
盈篇珠玉磋难和,章草尤惭写不能。
(33)、石沟驿
皇明庆靖王
山围城郭野烟中,亭馆萧然对晚风。
山下红尘是非路,星轺日夜自西东。
(34)、贺兰大雪
庆靖王凝真
北风吹沙天际吼,雪花纷纷大如手。
青山顷刻头尽白,平地须臾盈尺厚。
胡马迎风向北嘶,越客对此情凄凄。
寒凝毡帐貂裘薄,一色皑皑四望迷。
年少从军不为苦,长戟短刀气如虎。
丈夫志在立功名,青海西头擒赞普。
君不见,
母羝持节汉中郎,齿毡和雪为朝粮。
节毛落尽志不改,男子当途许自强。
(35)、登宜秋楼

庆靖王凝真
亭皋木落水空流, 陇首云飞又早秋。
白草西风沙塞下, 不堪吟倚夕阳楼。
楼头怅惘久踌躇, 目送征鸿向南去。
黄沙漫漫日将倾, 总是江南客愁处。
(36)、丽景园冬日 步王忍辱韵
庆靖王凝真
泽冰未见腹全坚,溶泄流澌泻冷泉。
木落易窥行客径,风寒难槝钓鱼船。
人间世外由来别,塞北江南自昔传。
十数边城行乐处,优游聊以度流年。
(37)、 总兵营
庆靖王凝真
故垒荒余草渐平,路人犹识总兵营。
旌旗寂寞埋金甲,风雨还疑鼓角声。
(38)、 菩萨蛮
庆靖王凝真
凉风淅淅凉云湿,羁怀何事归思急。秋气入单衣,偏增久客悲。贺兰三百里,只隔黄河水。何日是归程,中秋正月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