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蜡树

木蜡树(拉丁学名:Toxicodendron sylvestre (Siebold & Zucc.) Kuntze) 漆树科、漆属乔木植物。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幼枝和芽被黄褐色绒毛,树皮灰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6对,稀7对,叶轴和叶柄圆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
长江以南各省区均产;生于海拔140-800(-2300)米的林中。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
- 中文名 植物界
- 学名 Toxicodendron sylvestre (Siebold & Zucc.) Kuntze
- 族 漆树族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形态特征
落叶乔木或小乔木,高达10米;幼枝和芽被黄褐色绒毛,树皮灰褐色。奇数羽状复叶互生,有小叶3-6对,稀7对,叶轴和叶柄圆柱形,密被黄褐色绒毛;叶柄长4-8厘米;小叶对生,纸质,卵形或卵状椭圆形或长圆形,长4-10厘米,宽2-4厘米,先端渐尖或急尖,基部不对称,圆形或阔楔形,全缘,叶面中脉密被卷曲微柔毛,其余被平伏微柔毛,叶背密被柔毛或仅脉上较密,侧脉15-25对,两面突起,细脉在叶背略突;小叶无柄或具短柄。圆锥花序长8-15厘米,密被锈色绒毛,总梗长1.5-3厘米;花黄色,花梗长1.5毫米,被卷曲微柔毛;花萼无毛,裂片卵形,长约0.8毫米,先端钝;花瓣长圆形,长约1.6毫米,具暗褐色脉纹,无毛;雄蕊伸出,花丝线形,长约1.5毫米,花药卵形,长约0.5毫米,无毛,在雌花中雄蕊较短,花丝钻形;花盘无毛;子房球形,径约1毫米,无毛。核果极偏斜,压扁,先端偏于一侧,长约8毫米,宽6-7毫米,外果皮薄,具光泽,无毛,成熟时不裂,中果皮蜡质,果核坚硬。



生长环境
生于海拔140-800(-2300)米的林中。
分布范围
长江以南各省区均产;朝鲜和日本亦有分布。
栽培技术
采种
种子于9-10月成熟,成熟的种子外皮呈黄褐色,长期不脱落,9-11月都可采集,以霜降前树木落叶时采集较好。前期采种,可用镰刀将果穗采下,切忌损伤小枝,以免影响生漆产量;11月间采种时,则可摇动树干,就地捡拾落地的种子。采种时应选择15年生以上的健壮漆做母树,最好分品种采集,分别处理和贮存。采回的果实,先摊晾3-5天,阴干后出去果梗和杂质,然后用磨子或碾子、石臼等擦烂果皮,除去果皮和杂质。所得种子即可装入袋干藏。
种子处理
一般采种后沙藏至翌年春天播种。因种子外皮含蜡质,播前应先将种子放入70℃的草木灰水中(草木灰:水=3:7)或70℃的碱面水中(碱面10克、水25千克)浸泡,带水冷却后搓去蜡皮,用水冲洗后,再用粗沙将种子搓1-2次。然后用清水漂净,捞出,最后用湿润的河沙进行层积催芽,至种子裂嘴后播种。
播种育苗
秋播,保湿出苗,11月后在塑料棚中越冬,清明前可将百日苗出棚造林。春播于3-4月,选择肥沃砂壤土做苗床,施足底肥(每亩施农家肥3000千克、复合肥50千克),开好排水沟,按25厘米行距开3厘米深的沟,条播。每亩用种5千克左右,产苗2万株。
造林
40厘米以上高度的1年生大苗造林,可于冬至后至翌年春分前后进行,大穴栽培,穴口0.8米见方;百日苗造林于清明前后进行,穴径0.5米见方即可。每亩可栽培120-150株。
病虫防治
漆树病害较少,虫害主要有象鼻虫危害枝梢嫩叶,还有蚜虫、金龟子等,一般用40%的乐果400-600倍稀释液或者90%的敌百虫800倍稀释液喷施于枝梢、叶,防治效果较好。
主要价值
树干韧皮部割取生漆,漆是一种优良的防腐、防锈的涂料,有不易氧化、耐酸、耐醇和耐高温的性能,用于涂漆建筑物、家俱、电线、广播器材等。种子油可制油墨,肥皂。果皮可取蜡,作蜡烛、蜡纸。叶可提栲胶。叶、根可作土农药。木材供建筑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