朦胧诗经典

20世纪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是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时代,思想解放是时代的主基调,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兴起于此时并得到快速发展,成为诗界的思想解放之声。《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朦胧诗经典》一书收录了当时朦胧诗派北岛、舒婷等杰出诗人的作品。
- 中文名称 朦胧诗经典
- 出版时间 2011年10月01日
- 印刷时间 2011-10-01
- 页数 242 页
- 开本 32 开
内容简介
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北岛、舒婷、顾城、杨炼、江河、芒克、多多等为代表的一批"新"诗人,率先冲破旷日持久的文化"冻土",将诗歌直面时代,指向内心。他们的集体崛起与繁衍,在中国近百年的新诗史上镂刻成了一段永恒的文化记忆。那些灿若星辰的美丽诗篇,至今仍在影响着我们。《朦胧诗经典》遴选更有生命力的佳作,包括食指、北岛、舒婷、顾城、芒克、多多、杨炼、江河、梁小斌、林莽、王小妮等知名朦胧诗人的代表诗歌作品,供广大文学爱好者欣赏。
背景价值
作为当代中国文学史上的诗歌新思潮,朦胧诗崛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初。那个时代是中国社会的历史转型时代,思想解放是时代的主基调,朦胧诗则是诗界的思想解放之声。朦胧诗在艺术维度和精神维度上全然不同于当时的主流诗歌,它大量使用现代派诗歌的手法,它肯定个体存在的价值……这些使它在青年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
因对于当时主流诗坛的叛逆,朦胧诗在诗歌界引发激烈争议。三十年来,随着朦胧诗完成了它的经典化过程,它在诗歌史上的价值已经得到公认,在这一过程中,学界对于朦胧诗的发掘、整理和研究的成果也越来越丰富。
《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朦胧诗经典》借鉴了已有的研究成果,收入了众多为读者传诵的朦胧诗经典之作,旨在为读者提供一个较精简的选本。如果想更深入、全面地了解朦胧诗,读者可以参阅本社已经出版的、由两位资深诗歌研究学者编选的《朦胧诗新编》(《新编》也为《中外名家经典诗歌:朦胧诗经典》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经典诗句
在没有英雄的年代里,我只想做一个人。
――北岛《宣告》
摇曳着曙光那枝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
――食指《相信未来》
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生相依。这才是伟大的爱情,坚贞就在这里: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舒婷《致橡树》
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
――顾城《一代人》
收录诗歌
北岛卷
雨夜 | 黄昏:丁家滩 | 回答 | 走吧 |
太阳城札记 | 一切 | 你在雨中等待着我 | 宣告 |
结局或开始 | 无题 | 红帆船 | 我们每天早晨的太阳 |
古寺 | 枫叶和七颗星星 | 同谋 | 履历 |
随想 | 雨中纪事 | 关于传统 | 这一步 |
另一种传说 | 空白 | 期待 | 语言 |
孤儿 | 回声 |
芒克卷
天空 | 冻土地 | 十月的献诗 | 心事 |
葡萄园 | 阳光 | 黄昏 | 四月 |
春天 | 一个死去的白天 | 灯 | 晚年 |
食指卷
命运 | 烟 |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 相信未来 | 热爱生命 |
多多卷
蜜周 | 当人民从干酪上站起 | 致太阳 | 乌鸦 |
北方闲置的田野上有一张犁让我疼痛 | 教诲 | 给乐观者的女儿 | 妄想是真实的主人 |
一个故事中有他全部的过去 | 从死亡的方向看 | 造物 | 北方的海 |
告别 | 马 |
舒婷卷
寄杭城 | 赠 | 珠贝――大海的眼泪 | 船 |
当你从我的窗下走过 | 四月的黄昏 | 这也是一切 | 往事二三 |
也许? | 致橡树 | 祖国呵,我亲爱的祖国 | 流水线 |
无题 | 双桅船 | 黄昏剪辑 | 还乡 |
神女峰 | 惠安女子 | 会唱歌的鸢尾花 |
顾城卷
一代人 | 结束 | 在夕光里 | 远和近 |
感觉 | 我们去寻找一盏灯 | 我是一个任性的孩子 | 在这宽大明亮的世界上 |
简历 | 冬日的温情 | 微微的希望 | 年夜 |
小春天的谣曲 | 有墙的梦寐和醒 | 静静的落马者 | 穷,有一个凉凉的鼻尖 |
净土 | 应世 | 内画 | 自然 |
很久以来 | 是树木游泳的力量 | 我承认 |
江河卷
纪念碑 | 祖国啊祖国 | 葬礼 | 没有写完的诗 |
星星变奏曲 | 故园 | 月光 | 火车或传统 |
创造之夜 | 太阳和他的反光(组诗) | 我得重听贝多芬 |
杨炼卷
大雁塔 | 我们从自己的脚印上…… |
神话的变奏:给一个歌唱的精灵 | 诺日朗(组诗) |
命运(《敦煌》组诗之五) | 颂歌(《敦煌》组诗之六) |
墓园 | 休眠火山(《人与火》之一) |
王小妮卷
我感到了阳光 | 爱情 |
梁小斌卷
雪白的墙 | 中国,我的钥匙丢了 | 因为,习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