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期指交割日效应

2022-06-29 05:17:46 百科资料

2010年5月21日,中国证券市场将迎来一个从未遇到过的事件,那就是沪深300指数IF1005合约将迎来首一个交割日。"到期日效应"会否出现再度成为了投资者关注的焦点。

简介

  期指交割日效应也被称为期指到期日效应,是指在股指期货结算日当天,期货和现货的成交量和波动率都会显著增加的现象。其产生原因是由于股指期货采用现金交割,套利交易、移仓交易都会在同一天发生,造成现货市场波动。而套利的平仓交易、套期保值的转仓交易与投机交易者操纵结算价格的欲望,在最后结算日的相互作用产生了到期日效应。 最为明显的表现就是,现货市场出现大幅下跌。

影响因素

  而影响股指期货交割日效应的因素主要包括:最后结算价格的确定、投资者结构与行为、现货市场交易机制及深度、是否存在多种衍生品同时结算等等,其根本原因是现金交割制度。

市场表现

  交割日效应在海外市场普遍存在,在成熟市场,经常会出现"三重巫效应",也就是在股指期货,期权到期时发生的不同于往常的一些交易现象。相关研究发现:在所有指数衍生品合约同时到期日的最后1小时,会出现异常大的交易量和较小的股价波动。在到期日收盘前的最后半小时,S&P500股票的交易活动显著降低,在到期日开盘阶段显著增长。

  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国正式推出股指期货前,新加坡抢跑推出了新华富时A50股指期货,即便是远在万里,A50期货交割日时照样对A股形成了冲击。其中,在上轮牛市中投资者记忆深刻的几次暴跌,如"2·27"、"5·30"和"6·27"等在一定程度和新加坡新华富时A50指数期货合约的到期交割有关。A50与上证50指数高度相关,其交割日对A股的冲击为其赢得了"A50魔咒"的雅号。

  根据相关规定,各国股指期货的最后结算价确定方法可以分为单一价和平均价两种方式,而我国股指期货交割结算价为沪深300指数最后交易日的最后2小时的算术平均价,相比单一价,到期日效应相对较弱。

  不过,持有现货的套利者需要到期日按照期货结算价格出清股票才能完成套利。如果套利交易者比较多,同一时间内现货市场的抛压就会集中出现,对现货指数形成下跌压力。

  从历史上看,如果在交割日之前的持仓一直不减少,并且近远月价差有异动,那么表明可能有资金想要在交割日"有所行动",而且发动方往往是占据优势的一方,大幅上涨或者大幅下跌的可能性都有。

"到期日"如何规避风险?

  交割日当天有20%的涨跌幅,当天的交易成本是平日的一倍。因此,如果目前还持有5月合约,最好不要交割,转换为6月合约更为稳妥。

  如果A股市场在期指交割日当天出现剧烈波动,那也是受基本面的影响,而非股指期货的"到期日效应"。

  对于A股市场的投资者,业内人士表示,虽然A股市场不会出现"到期日效应",但由于目前市场走势并不明朗,建议暂时观望,不要盲目抄底。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