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望丛寺

2022-06-29 03:47:06 百科资料

望丛祠位于郫县城南,距成都市20公里。为古代蜀国望帝杜宇、丛帝开明的祀祠。

  • 中文名 望丛祠
  • 别名 望丛祠
  • 地址 郫县城南
  • 用途 祀祠

简介

  望丛寺应为望丛祠。

  郫县古为蜀都,相传望帝杜宇教民务农,丛帝开明为民治水。二帝遗爱于民,后人尊祀。原二帝分祠,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建望丛祠。此后各代均有修葺。

  史书上记载,郫县曾是古蜀国都城,古蜀王丛帝鳖灵的墓就在县城西南的望丛村。南北朝时,孟州刺史刘季连将灌县(今都江堰市)的望帝祠墓迁往郫县,原址改为祭祀李冰的"崇德祠"(后改二王庙)。北宋仁宗康定二年(1041年),邑令赵可度将望帝与丛帝合祀,从此便有望丛祠。

  北宋皇佑四年(1052年),郭侯任郫县县令时"修杜宇、鳖灵二坟",望丛祠墓便初具规模。此后历代均有修葺,祠陵规模进一步扩大。1985年扩建后的望丛祠,占地约5.5万平方米。祠内亭、台、池、榭错落起伏,竹影婆娑、翠柏森森,成为一座规模宏大的仿古园林。丛帝陵墓高约12米,周长200米;望帝陵墓高约15米,占地1万平方米。两陵区共有古柏200余株,枝繁叶茂,给祠堂增添了几分肃穆、庄严的气氛。

  望丛祠前门屏墙上,镶嵌有辛亥革命志士但懋辛手书刻石《望丛祠》三个大字。东西侧门分别额题"功在田畴"、"德垂揖让",以歌颂二帝的历史功德。望丛祠是纪念古蜀国两位著名君主望帝和丛帝合葬的墓地和祠宇,近年重修。殿宇陵墓之间,水池环绕,碧波荡漾。临水就势建有"稻荪楼"、"听鹃楼"等楼台亭阁。

民俗活动

  每年农历端午节,附近民众都要聚集在这里举行"赛歌会"。赛歌会起源于"杜鹃啼血"的故事。"赛歌会"规模宏大,人数众多,参赛者都是普通平民,带着浓烈的乡土气息,场面热烈。望丛祠附近还有子云亭、扬雄墓和杜鹃城遗迹等游览点。

  目前,占地4.81平方公里的望丛产业园顺势而生,成为了千年蜀文化的演绎场所,与三星堆、金沙遗址等文化遗产一道构成了蜀人祭祖、祭天的圣地,望丛祠成了蜀人祭祖、寻根胜地,集蜀文化展示、观光、旅游的综合性园林式纪念祠。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