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曼陀罗花

2022-06-27 10:59:29 百科资料

山茄花,又名洋金花、曼陀罗花、押不芦等,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备定喘、祛风、麻醉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哮喘、惊痫、风湿痹痛、脚气、疮疡疼痛等。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等地;上海、南京一带有栽培。

  山茄花,又名洋金花、曼陀罗花、押不芦等,属茄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具备定喘、祛风、麻醉止痛等功效。可用于治疗哮喘、惊痫、风湿痹痛、脚气、疮疡疼痛等。分布于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等地;上海、南京一带有栽培。

山茄花

  山茄花(5张)

  除了草本曼陀罗花外,还有木本曼陀罗,木本曼陀罗与草本曼陀罗同科同属,一般为灌木或小乔木。与草本的曼陀罗不同的是,木本曼陀罗花筒较长,能长到20~35厘米,花朵下垂,有芳香果木实质不裂。由于花朵形态优美,状如喇叭,所以英文名为Angel's Trumpet。

  白曼陀罗;又名:风茄儿、山茄子(《纲目》),大颠茄(《生草药性备要》),颠茄、闷陀罗(《广西通志》),野蓖麻、猪颠茄、猪波罗、老鼠愁、白花曼陀罗、金盘托荔枝、佛花、喇叭花、恶客、醉仙桃。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全体近于无毛.茎直立,圆柱形,高25~60厘米,基部木质化,

山茄花

  山茄花

  上部呈叉状分枝.叶互生,上部的叶近于对生;叶柄长2~6厘米,表面被疏短毛;叶片卵形、长卵形或心脏形,长8~14厘米,宽6~9厘米,先端渐尖或锐尖,基部不对称,圆形或近于阔楔形,全缘或具三角状短齿,两面无毛,或被疏短毛;叶脉背面隆起。花单生于叶腋或上部分枝间;花梗短,直立或斜伸,被白色短柔毛;萼筒状,长4~6厘米,淡黄绿色,先端5裂,裂片三角形,先端尖,花后萼管自近基部处周裂而脱落,遗留的萼管基部宿存,果时增大呈盘状,边缘不反折;花冠漏斗状,长12~16厘米,顶端直径5~7厘米,向下直径渐小,白色,具5棱,裂片5,三角状,先端长尖;雄蕊5,不伸出花冠管外,花药线形、扁平,基部着生;雌蕊1,子房球形,疏生细短刺,2室,胚珠多数,花柱丝状,柱头盾形。蒴果圆球形,表面有疏短刺,成熟后由绿变为淡褐色。种子多数,略呈三角状。花期3~11月,果期4~11月。

生长习性

  生长于山坡草地或住宅附近。

地理分布

  分布江苏、浙江、福建、广东、广西、湖北、四川、陕西等地;上海、南京一带有栽培。

分类学

山茄花

  山茄花

  植物名称山茄花,中文学名曼陀罗,拉丁文Datura stramonium;植物界;被子植物门;双子叶植物纲;茄目;茄科;曼陀罗属;山茄花种。

植物介绍

  毛曼陀罗;又名:软刺曼陀罗、毛花曼陀罗。

毛曼陀罗

  毛曼陀罗

  一年生草本。形与上种相似,但全体密被白色短柔毛;叶互生或近于对生,叶片广卵形,长8~20厘米,宽5~12厘米,全缘或微呈波状。花白色或淡蓝色,萼管基部宿存,边缘向外反折。蒴果近圆形,密生柔软针刺。花期5~9月。果期6~10月。

  分布辽宁、河北、江苏、浙江、陕西等地;北京、南京、上海等城市均有栽培。

  以上两种植物的根(曼陀罗根)、叶(曼陀罗叶)、果实(曼陀罗子)亦供药用,各详专条。

  为茄科植物白曼陀罗、毛曼陀罗的花。在7月下旬至8月下旬盛花期,于下午4~5时采摘、晒雨可用50~60℃烘4-6h即干。

  曼陀罗花原产于印度。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生于荒地、旱地、宅旁、向阳山坡、林缘、草地等。

  曼陀罗花花期很长,只要温度合适一年四季都可开花,野外生长的曼陀罗花花期在5月到9月之间,果期成熟其6月到10月之间,靠种子繁殖。

病虫防治

  1、黑斑病:为黑叶片,病斑近圆形,直径2~14mm,初为淡褐色,逐渐变为灰褐色,最后变成褐色,具有同心轮纹,空气潮湿时病斑上生出淡黑色霉状物,严重时病斑连片,局部

曼陀罗花种子图片

  曼陀罗花种子图片

  枯死,并可危害蒴果。防治方法:秋季清园,烧掉病株残体,减少菌源。也可在发病初期喷洒75%的百菌清500~600倍液或复方百菌清500倍液。

  2、烟青虫:以幼虫危害曼陀罗的花蕾和花,尤其是花蕾。幼虫钻入花蕾内部,咀食雌蕊、雄蕊,造成花蕾和花很快腐烂,影响花的产量。诱杀幼虫:3龄期前施药,可使用BT、HD-1等苏云金芽孢杆菌制剂或棉铃虫多角形病毒连续防治2次。以上午为宜,重点喷洒植株上部。诱杀成虫:性诱剂诱杀。每50亩地设黑光灯一盏,诱杀成虫。

  3、桃蚜:以成、若蚜密集在烟叶背面吸食汁液,致烟株生长缓慢或叶片卷缩且受害烟叶烘烤时易成枯焦烟。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防治。

  4、二十八星瓢虫:成虫、幼虫食害曼陀罗的叶片,被害叶片仅留叶脉及上表皮,形成许多不规则的透明凹纹后变成褐色斑痕,过多会导致叶片枯萎。防治方法:①及时清洗田园处理残株,降低越冬虫源基数。②在产卵盛期,摘除叶背卵块;利用成虫的假死性,拍打植株,将震落的成虫集中加以杀灭。③田间卵孵化率达15~20%时,用药剂防治,可选用;80%敌敌畏乳油或 90%晶体敌百虫或50%马拉硫磷乳油1000倍液。

采集

  8~11月间,将初开放的花朵采下,晒干、阴干或微火烘干。亦可捆把后再晒干。

曼陀罗花

  同属植物:

  除上述两种外,尚有几种同属植物的干燥花,亦同等入药

  欧曼陀罗

  茎淡绿色。

  花白色。

  蒴果卵球形,先端具较长的坚硬针刺,成熟时规则的4瓣裂(分布长江流域各省)。

  紫花曼陀罗

  茎淡紫红色。

  花淡紫色;花萼上部亦略具淡紫点。

  蒴果卵球形,具近于等长的坚硬针刺;成熟时规则的4瓣裂(分布长江流域各省)。

  无刺曼陀罗

  花白色,蒴果平滑无刺。

  重瓣曼陀罗

  花冠2~3层,外面紫色,内白色。

药用价值

  南洋金花

  为白曼陀罗的干燥花朵。多为数十朵捆成一把。花萼一般已除去。

  花冠漏斗状,长10~15厘米,黄棕色至淡棕色,皱褶,筒状部具纵皱纹,上部5裂,多已破碎,完整者裂片尖端呈丝状,两者之间呈凹陷,雄蕊5,多包于花冠筒内。

  雌蕊1。花纸质,易碎。气微,味苦而涩。以去萼、朵大、质厚、整齐、黄棕色、有香气者为佳。

  主产江苏、福建、广东等地。

山茄花

  山茄花

  北洋金花

  为毛曼陀罗的干燥花朵。

  多分散,或捆成小把。

  花形状与南洋金花类似而较短,但带有黄绿色至灰绿色的萼筒,萼筒上有5个棱角,长3~5厘米,灰绿色,外被灰白色柔毛。

  气味同南洋金花。以朵大、黄棕色、完整、无杂质者为佳。

  主产河北、山东、河南等地。

化学成分

  白曼陀罗植物(其他曼陀罗属植物也一样)各部分都含生物碱,但以花中含率为最高,达0.43%。

  生物碱中以天仙子碱为主,天仙子胺次之(叶中生物碱含率的主次恰与花中的相反)。

  毛曼陀罗花头含总生物碱约0.3~0.4%,主要为天仙子胺及天仙子碱。

医学用途

山茄花

  曼陀罗花整株有毒,种子毒性最大。花的主要成份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东莨菪碱。它的作用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抑制,因此古人将此花所制的麻醉药取名为"蒙汗药"。

  宋朝《扁鹊心书》中说:"人难忍艾火炙痛,服此(曼陀罗花等)即昏不知痛,亦不伤人。"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中记述"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宜先服此,则不觉其苦也"都强调了它的麻醉作用。三国时期华陀所制的"麻沸散"中也含有曼陀罗花,民间的"蒙汗药"也是用其所制。

  曼陀罗花除有麻醉作用外,还有止咳平喘功效,可以治疗寒性咳喘、少痰等病症。但不论做为麻醉还是用来治咳喘,都要谨遵医嘱,否则就会中毒。

药理实验

  中枢作用

  ①白曼陀罗花的主要有效成分为东莨菪碱,有显著的镇静作用(阿托品则兴奋大脑)。

曼陀罗花相册

  曼陀罗花相册(20张)

  一般剂量可使人感觉疲倦、进入无梦之睡眠;它还能解除情绪激动,产生健忘。

  个别病人可产生不安、激动、幻觉乃至谵妄等阿托品样兴奋症状。

  过去仅知其可作麻醉前给药,现与冬眠药物合用(在某些情况下,可不用或少用冬眠药物),产生强大的协同作用,广泛应用于中药麻醉。

  电生理方法证明,东茛菪碱对大脑皮层及中脑网状结构上行激活系统有抑制作用;临床实践证明,毒扁豆碱(静脉注射,可用至4毫克)有良好的催醒作用,说明其麻醉作用可能与中枢性递质有关。

  东莨菪碱对呼吸中枢的兴奋作用、抗晕作用与治疗帕金森氏病的作用,都比阿托品强。

  周围作用

  ②东莨菪碱能阻断毒草碱型乙酰胆碱受体,因此作用性质上与阿托品相同,仅在作用强度上略有差异。

  其散瞳、麻痹眼调节及抑制腺体分泌的作用,较阿托品约强1倍,对心脏迷走神经的作用则较弱,中药麻醉过程中,心率显著加快,可事先给心得安以克服之。

  由于它的抗胆碱作用,洋金花总碱注射液在解救有机磷农药中毒有良好效果。

  它与阿托品同样有解除血管痉挛的作用,因此能改善微循环及组织器官的血液灌注,而有抗休克的功效。

  体内过程

  ③体内过程与毒性洋金花总碱口服,较易吸收,分布于全身,可通过胎盘至胎儿循环。

山茄花

  用犬和小鼠实验表明,洋金花对生殖功能及胎儿均无影响;大部分在肝中被酶水解,东莨菪碱仅1%以原形从肾排出。

  犬静脉注射洋金花总碱后,可发生强烈惊厥或角弓反张,终于呼吸衰竭而死亡。

  用总碱对犬作静脉麻醉(2毫克/公斤),3天后处死,未见内脏有明显形态学改变。

  犬静脉注射最小致死量为80毫克/公斤,麻醉的最小有效量为2毫克/公斤,安全范围较大。

  性味

  辛,温,有大毒。

  ①《纲目》:辛,温,有毒。

  ②《生草药性备要》:味甘,性温,有毒。

  ③《本草便读》:辛,温,大毒。

  归经

  《本草便读》:入肺。

功用主治

  定喘,祛风,麻醉止痛。

  治哮喘,惊痫,风湿痹痛,脚气,疮疡疼痛。

山茄花

  山茄花

  并作外科手术麻醉剂。

  ①《纲目》:诸风及寒湿脚气,煎汤洗之。

  又主惊痫及脱肛,并入麻药。

  ②《生草药性备要》:少服止痛,通关利窍,去头风。

  ③《本草便读》:止疮疡疼痛,宣痹着寒哮。

  ④《陆川本草》:治咳嗽,跌打疼痛。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或泡水),1~1.5分;入散剂,3~5厘;煎酒或作卷烟吸。

  外用: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单方:面上生疮,花及花子,同研细末,以少许水,解而涂之,片时,不觉痛:叶少许,和烟草中,同吸其烟,治咳嗽。

  宜忌

  内服宜慎。体弱者禁用,如有不适,及时就医。

选方

  ①治哮喘:曼陀罗花两五,火硝一钱,川贝一两,法夏八钱,泽兰六钱,冬花五钱。

山茄花

  上共研细末,用老姜一斤,捣烂取汁,将药末合匀,以有盖茶盅-只盛贮封固,隔水蒸一小时久,取出,以熟烟丝十两和匀,放通风处,吹至七、八成干(不可过于干燥,恐其易碎)时,贮于香烟罐中备用。

  每日以旱烟筒或水烟袋,如寻常吸烟法吸之。

  (《外科十三方考》立止哮喘烟) ②治小儿慢惊:曼陀罗花七朵(重一字),天麻二钱半,全蝎(炒)十枚,天南星(炮),丹砂、乳香各二钱半。

  为末。

  每服半钱,薄荷汤调下。

  (《御药院方》) ③治阳厥气逆多怒而狂:朱砂(水飞)半两,曼陀罗花二钱半。

  上为细末。

  每服二钱,温酒调下,若醉便卧,勿令惊觉。

  (《证治准绳》祛风一醉散) ④治(病)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痛,亦不伤人:山茄花(八月收)、火麻花(八月收一说七月收)。

  阴干,共研末。

  每服三钱,小儿只一钱,茶酒任下。

  一服后即昏睡,可灸五十壮,醒后再服再灸。

  (《扁鹊心书》睡圣散) ⑤治诸风痛及寒湿脚气:曼陀罗花,茄梗、大蒜梗、花椒叶。

  煎水洗。

  (《四川中药志》) ⑥治面上生疮:曼陀罗花,晒干研末,少许贴之。

  (《卫生易简方》)

临床应用

  ①用于麻醉相传中国名医华佗早在公元200余年,就曾应用麻沸散作为麻醉剂为病人施行刮骨、剖腹手术。

  继针刺麻醉之后,又进一步采用了以洋金花为主的中药麻醉,获得初步成功。

山茄花

  山茄花

  基本处方为:洋金花,生草乌、川芎、当归。

  给药途径:计采用口服、灌肠、肌肉注射、静脉点滴、穴位注射(耳穴、鼻穴)及耳根非穴位麻醉等6个途径给药,麻醉效果相似。

  据临床应用425人次的介绍,其中有高年老人及乳婴;有肝硬变、高血压病患者、休克病人、恶液质患者等,共施行大小手术81种,手术时间最长者达9小时以上,洋金花生药用量。

  1次高达20克,术后一般恢复良好。

  上述病例采用中麻手术无1例失败,麻醉效果满意者(指麻醉平稳,病人安静,能顺利完成手术,或手术刺激反应较明显,但不需改用其他麻醉,仍能完成手术操作者)占90%左右。

  禁忌症:一青光眼或有眼压增高者;二心动过速或有心动过速病史者以及心肺功能明显代偿不全者;三高热病人;四严重高血压患者;五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

  存在问题:一麻醉深度不够:临床观察及脑电图表明,过去大部分中药麻醉病人的麻醉深度,相当于乙醚麻醉的Ⅲ期一级。

  因此,对上腹部手术,部分病人肌肉松弛不够满意,内脏牵拉反应明显,使手术操作有一定困难,如在术前或术中配合使用八角枫、锡生藤及汉防己等,或封闭两侧足三里穴等方法,可有助于腹肌松弛。

  二苏醒时间长:采用口服或灌汤法,苏醒时间多在10~12小时;注射给药,苏醒时间约为6~8小时。

  有报告在手术将结束时,肌肉注射槟榔注射液1~2毫升,同时静脉注射美解眠40毫升,能使苏醒提前3小时左右。

  对采取口服给药的病例,亦可在手术结束前从胃管抽去剩余药液,并注入甘草绿豆汤,亦能提早清醒。

  三窦性心动过速:可用1%普鲁卡因静滴代替冬眠药物,既能提早苏醒时间,又能控制心率。

  ②治疗慢性气管炎用洋金花注射液每5天肌注1次,一般注射4~5次,每次注射液中含东莨菪碱0.5~1.0毫克,根据病人年龄、性别、体质强弱等具体情况,用量略有不同。

山茄花

  一般于注射后10~15分钟出现反应迟钝;15~20分钟进入浅睡,40~60分钟进入深睡;3~4小时后苏醒,醒后呼吸通顺,略有倦意。

  共治疗慢性气管炎1200例,临床控制率为70%,显效率为17%,用药后作心、肝、肾功能测定,未见有损害。

  此外,有用曼陀罗组成复方气管炎片、气管炎注射液作穴位(肺俞、定喘穴)交叉注射,10次为一疗程,验证640例,其中临床近控率36%,显效率23%或用曼陀罗叶100克(鲜叶用600克),甘草50克,制成25%曼陀罗合剂内服,每次4~5毫升,10天一疗程,共治44例,均取得较好疗效。

  ③治疗精神分裂症将曼陀罗花用白酒浸成10%酊剂,或制成20%煎剂。

  每日早餐后服1次,连服6天,停服1天。

  用量由10毫升开始,根据反应程度,逐渐增加至40~80毫升,以用药后1小时左右出现迷睡,并维持2~3小时为适宜。

  服药后有胃部不适及食欲减退的副作用,可在每次服药当天上下午给胃蛋白酶或稀盐酸,并采用0.5%毛果芸香碱眼膏以减轻瞳孔散大及视力模糊。

  接受此种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一般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服药15分钟左右开始出现轻度不安,口干。

  瞳孔散大,视物不清。

  并可出现幻视,意识蒙胧,定向障碍,步态不稳。

  部分患者有尿意频繁,少数有躁动恐怖情绪。

  这一阶段约持续1/2~2小时。

  第二阶段,主要为迷睡状态,可出现肌张力增强或减退,口涎增加,呼吸深缓,这一阶段约2~10小时不等。

  第三阶段为醒转期,醒后自感头脑清醒,除胸闷、不思饮食、口干外,前述的临床表现均消失。

  根据对62例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观察,单独使用曼陀罗的疗效似不高,但对精神运动性兴奋有良好的宁静作用。

毒性

  关于曼陀罗中毒的报道并不少见,据64例的介绍,曼陀罗的花、叶、果实、种子均能使人中毒,中毒的发生一般以深秋(9、10月份)为多,此时的中毒以果实(种子)为主,春季中毒患者往往误将曼陀罗叶与野菜一同煮食而中毒。

  误食的中毒量,种子为2~30粒,果实为1/4~10枚(一般中毒量约为3枚,有服5枚致死者,但亦有服12枚而得救者),干花为1~30克,用叶而致中毒的病例仅见于外敷。

  中毒后开始发病的时间,间隔短者仅10分钟,最长可至3小时,一般约为半小时至1小时。

  主要临床表现为,颜面及皮肤潮红,躁动不安,脉率增快,步态不稳,头晕,幻觉,幻听,口干,口渴,口发麻,呕吐,言语不灵,瞳孔放大,对光反射消失,甚至高烧,昏迷,大小便失禁,阵发性抽搐等。

  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均正常,或轻度增加,其中中性白细胞比率多在65%以上。

  诊断曼陀罗中毒,除详询病史,细心体检并参考各种临床表现外,还可用猫眼散瞳试验(用患者小便1滴,滴入猫眼,如系曼陀罗中毒,瞳孔可立即散大)来配合诊断。

  中毒的急救,与阿托品或东莨菪碱中毒相同;民间单方有用防风2钱、桂枝2钱煎服;生甘草4两煎服;生甘草、生绿豆各1~2两捣烂开水泡服或煎服;茶叶1两煎浓汁调豆腐半斤1次服下等法。

  也有用冷敷与冷浴法治疗儿童曼陀罗中毒者,法用冷湿布置患者额部及胸部,时时更换,至清醒为度。

  中毒现象较严重者,则用冷水浴法,把中毒的儿童放在浴盆内以冷水淋洗,淋至皮肤潮红全部退尽,可望逐渐清醒。

药用历史

曼陀罗

  曼陀罗(Darura stramonium Linn)麻醉药的发明和应用,在中国至少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列子·汤问》记载:战国名医扁鹊曾用"毒酒"将鲁国公扈、赵齐婴二人"迷死三日",给他们做"剖胸探心"手术。这里的"毒酒"无疑是指麻醉药。三国时代的神医华佗在民间"迷药"的基础之上,研制出名叫"麻沸散"的麻醉药,应用于全身及头颅手术。

  《后汉书·华佗传》记载:"若疾发于内,针药不能及者,乃令先以酒服麻沸散,既醉无知觉,因刳破腹背,抽割积聚,若在肠胃,则断肠煎洗,除去疾症,既而缝合,敷以神膏,四五日创愈,一月之间平复。"

  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应用麻醉药作全身大手术的记载。以上所提到的麻醉药,其主要成份可能都是曼陀罗,但实际上,在宋代以前的古籍中,从未提到"曼陀罗"一词,只是在后来的医书和小说中才有关于以曼陀罗为原材料制造麻醉剂或蒙汗药的论述。最早见于宋代周去钧《岭南代答》记载:"广西曼陀罗花,遍生原野,大叶白花,结实如茄子而遍生小刺,乃药人(毒害人)草也。盗贼采,干末之,以置人饮食,使之醉闷,则挈箧而趋。"

  宋代窦材《扁鹊心书》记载了内服麻醉药方"睡圣散",书中写道:"人难忍艾火灸痛,服此即昏睡,不知痛,亦不伤人。此方由山茄花(曼陀罗)、火麻花共研为末,每服三钱,一服后即昏睡。"

  元代外科医家危亦林《世医得效方》记载用"草乌散"作整骨麻醉,书中写道:"服后若麻不得,可加曼陀罗花及草乌五钱,用好酒少些与服。" 明代魏浚《峤陵记》记载:"予官农部河南司时,曹长(治理狱事的官员)陵龙君,理曹事毕,遗吏承印还寓,吏途遇一人,云当赴曹谍者(去曹部告状的人),引去他处,饮以酒,吏即昏迷,若及觉,印为次去矣。数日,捕得盗者,予偕往讯之,对云:用风茄(曼陀罗)为末,投酒中饮之,即睡去,须酒气尽乃罢。"

  明代大医学家李时针在《本草纲目》中对曼陀罗花记载:"相传此花,笑采酿酒饮,令人笑;舞采酿酒饮,令人舞。予尝试此,饮须半酣,更令一人或笑或舞引之,乃验也"。另外,李时针还写道:"八月采此花,七月采火麻子花,阴干,等分为末,热酒调服三钱,少顷昏昏如醉,割疮灸火,先宜服此,则不觉苦也"

山茄花

  清代《宋人轶事汇编》记载:"范杞为湖南转运使,五溪蛮反,杞以金帛、官爵诱之出,为设酒宴,饮以曼陀罗,昏醉尽杀之,凡数千人……。"此外,脍炙人口、为人熟知的中国四大古典小说之一《水浒传》中有一段说的是,吴用、刘唐、阮氏兄弟等人在黄泥岗把蒙汗药偷偷放入水酒,麻翻了青面兽杨志和挑生辰纲的14个军士,智取了北京大名府梁中书送给老丈人蔡太师的价值十万贯的金银珠宝。以上这些记载、论述都充分说明,曼陀罗花就是制造麻醉剂、蒙汗药的主要成份。曼陀罗又名枫茄花、狗核桃、万桃花、洋金花、野麻子、醉心花、闹羊花等,为茄科野生直立木质草本植物。它还分为大花(白花)曼陀罗、红花曼陀罗、紫花曼陀罗等种类。曼陀罗花主要成份为莨菪碱、东莨菪碱及少量阿托品,而起麻醉作用的主要成份是东莨菪碱。由于它的主要作用是可使肌肉松弛,汗腺分泌受抑制,所以古人将此药取名为"蒙汗药"是极为确切的。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曼陀罗为主的中药麻醉剂重放异彩,经过20多万例临床实践,这种麻醉方法已引起国外医学专家的重视,并被收入各国的麻醉专著之中,为世界医学作出了贡献。曼陀罗花不仅可用于麻醉,而且还可用于治疗疾病。其叶、花、籽均可入药,味辛性温,有大毒。花能去风湿,止喘定痛,可治惊痫和寒哮,煎汤洗治诸风顽痹及寒湿脚气。花瓣的镇痛作用尤佳,可治神经痛等。叶和籽可用于镇咳镇痛。由于曼陀罗花属剧毒,国家限制销售,特需时必经有关医生处方定点控制使用,特别要谨防为不法分子所妄用。曼陀罗广泛分布于世界温带至热带地区,中国各省区均产。

  曼佗罗--诱惑性极强的花种,花色大起大落,艳丽无比,受了魔女的爱抚,有了邪恶的源头,易使人沾染邪气...... 曼陀罗是茄科植物,有毒,它分为大花(白花)曼陀罗、红花曼陀罗、紫花曼陀罗等种类。除作外科手术的麻醉剂和止痛剂,还作春药和治癫痫、蛇伤、狂犬病。雨果《笑面人》当中描述了狂人医生苏斯使用曼陀罗花的过程,他熟悉曼陀罗花的性能和各种妙处,谁都知道这种草有阴阳两性。自古埃及以始,曼陀罗的阴性力量总是四处都有知音,有一幅埃及的壁画是说古埃及人宴客时,常会把曼陀罗花果拿给客人闻,因为曼陀罗花果富有迷幻药的特性,可以让客人有快感。曼陀罗性属阴寒,其花、叶汁液具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味涩,其汁液提练之花油味淡,细嗅不易察觉,但却常在无意时嗅之清香,可用于香炉熏香之用,适量可提神,过多亦会中毒。因其花汁有兴奋神经中枢的作用,故吞食可产生兴奋作用,并可出现幻觉。若误食过量可致神经中枢过度兴奋而突然逆转为抑制作用使机体机能骤降,常致死亡。

  而白色的曼陀罗花则又称情花,如用酒吞服,会使人发笑,有麻醉作用。黑色曼陀罗闻都不可以闻。曼陀罗花既是情欲之门的门环,又是构造盛景的基地,它被摊开,成为了宏大的曼佗罗道场。但不明就里的很难知道,曼陀罗花外表艳丽,叶有麝香味,喇叭状的花朵,气味却十分独特,一些接触过它的人就觉得它不但不美,而且可以说它的气味极其难闻。作为"天使的号角",古人甘心以昏迷的方式,抵押理智而成为感觉的俘虏,把自己负载于一片花叶上,以抵达神谕的玄机。花语黑色曼陀罗花语:-------无间的爱和复仇! 代表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粉色曼陀罗花语--适意。黑色曼陀罗是一种凄美而诡异的花朵,她是美丽的,阴郁的.传说中,用心培育的黑色曼陀罗能够通灵。

相关传说

曼陀罗

  在西方的传说中,曼陀罗则一直被赋予恐怖的色彩。因为曼陀罗盘根错节的根部类似人形,中世纪时西方人对模样奇特的曼陀罗多加揣想,当时传说当曼陀罗被连根挖起时,会惊声尖叫,而听到尖叫声的人非死即疯。(在圣斗士星矢OVA版冥王神话中,曼陀罗为冥斗士的冥衣称号。传说这朵曼陀罗花生长于断头台下,当它被人连根拔起时,所发出的尖叫会令在场所有生物死亡。)在西方曼陀罗花的解语是:1、诈情、骗爱;2、敬畏、敬爱;3、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相传在古老的西班牙,曼陀罗似冷漠的观望者,常盛开于刑场附近,麻木祷告着生命消逝的每一个灵魂。此花全株剧毒,据说千万人之中只有一个人能有机会看见花开,所以但凡遇见花开之人,她的最爱就会死于非命。

  在西方传说中黑色的曼陀罗当属花中极品,是高贵典雅而神秘的花儿。黑夜里的曼陀罗是一种花朵很象百合的花,它夜开昼合,花香清淡幽雅,闻多了会让你产生轻微的幻觉。传说中每一株黑色曼陀罗花里都住有一位精灵,它可以帮你实现愿望,但却有交换的条件,那就是人类的鲜血。只要你用自己的鲜血浇灌那妖娆的黑色曼陀罗,在它开花的时候,花中的精灵就会满足你的一个愿望。也只能用自己的鲜血浇灌,因为精灵们喜欢这种热烈而致命的感觉。曼陀罗的根部有麻醉和迷幻效果。此外它也是保护家庭的利器,也能为佩戴的人带来勇气。此外,想生子的女性或性无能的男性,据说在满月期间带着曼陀罗同床共眠则可以增加个人法力,心想事成。

  花语

  黑色曼陀罗花语:无间的爱和复仇! 代表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

曼陀罗花

  曼陀罗花也是有毒的。而且黑色的花连闻都不可以。

  黑色曼陀罗是一种凄美而诡异的花朵,传说中,用心培育的黑色曼陀罗能够通灵。还有种和它名字差不多,同样十分诡异的花,叫做曼珠沙华。曼珠沙华又称彼岸花,说白了就是石蒜.这种花也很神秘。传说花香有魔力,能唤起死者生前的记忆!

  曼陀罗花:光、暗界共有花种,仅生长于阴寒之地。

  紫色曼陀罗--预知的神秘,高贵而又诡异.

  蓝色曼陀罗--诈情,骗爱。

  红色曼陀罗--流血 血腥的爱

  粉色曼陀罗--适意。

  绿色曼陀罗-生生不息的希望。

  黑色曼陀罗--不可预知的黑暗、死亡和颠沛流离的爱。凡间的无爱与无仇,被伤害的坚韧创痍的心灵,生

  的不归之路。

  金色曼陀罗--敬爱,天生的幸运儿,有着不止息的幸福。

  白色曼陀罗--情花,如用酒吞服,会使人发笑,有麻醉作用。是天上开的花,白色而柔软,见此花者,恶自去除。

  红色曼陀罗--一般认为是生长在三途河边的接引之花。花香传说有魔力,能唤起生前的记忆。

  曼陀罗花语:无间的爱和复仇! 代表不可预知的死亡和爱。曼陀罗花系光、暗界共有花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