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曹刿抗击齐军

2022-07-10 05:47:09 百科资料

曹刿抗击齐军,出自《左传·庄公十年》。讲述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对此次战争的一番评论,并在战时活用"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原理击退强大的齐军的史实。

文章说明了在战争中如何正确运用战略防御原则--只有"取信于民",实行"敌疲我打"的正确方针,选择反攻和追击的有利时机,才能以小敌大,以弱胜强。

  • 作品名称 曹刿抗击齐军
  • 创作年代 先秦
  • 作品出处 《左传》

原文

  (1)十年春,齐师伐我(2)。公(3)将战。曹刿(读音guì)请见(4)。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读音jiàn)(5)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6)入见。问:"何以战(7)?"公曰:"衣食所安(8),弗敢专也(9),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11),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读音bó),弗敢加也,必以信(12)。"对曰:"小信未孚(读音fú)(13),神弗福也(14)。"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15)。"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16)。公将鼓之(17)。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18)。刿曰:"未可。"下视其辙(19);登轼(读音shì,车前扶手的横木,全车最高处)而望之(20),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21),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22),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读音zhé)乱,望其旗靡(读音mǐ)(23),故逐之。"

  ──选自《左传 庄公十年》

注释

  1)十年:鲁庄公十年(公元前684年)。

  (2)齐师:齐国的军队。齐,在今山东省中部。我,指鲁国。鲁,在今山东西南部。《左传》传为鲁国史官而作,故称鲁国为"我"。

  (3)公:鲁庄公。

  (4)曹刿(guì):鲁国人。

  (5)肉食者:吃肉的人。这里指居高位、享厚禄的人。

  (6)间(jiàn):参与。

  (7)鄙 :鄙陋,指目光短浅

  (8)乃:于是,就。

  (9)何以战:即"以何战",凭什么作战。以:凭.

  (10)衣食所安:衣服食物这类养生的东西。

  (11)专:个人专有。

  (12)遍:遍及,普遍。

  (13)牺牲玉帛(bó):古代祭祀用的祭品。牺牲,指猪、牛、羊等。玉帛,玉石、丝织品。

  (14)孚(fú):为人所信服。

  (15)福:作动词,赐福,保佑。

  (16)狱:案件。

  (17)长勺:鲁国地名,在今山东曲阜县北。

  (18)鼓:作动词,击鼓进军。

  (19)驰:驱车(追赶)。

  (20)辙(zhé):车轮滚过地面留下的痕迹。

  (21)轼:古代车厢前边的横木,供乘车人扶手用。

  (22)既克:已经打了胜仗。

  (23)盈:充满。这里指士气正旺盛。

  (24)靡(mǐ):倒下.

  (25)弗:不。

  (26)忠:尽力做好分内的事。

  (27)必以分人:就是"必以之分人",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8)加:虚夸。这里是说以少报多。

  (29)察:弄清楚。

  (30)情:实情。

  (31)忠之属也:这是尽了本职的一类事情。忠,尽力做好本分的事。

  (32)可以一战:就是"可以之一战",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可:可以;以:凭借。

  (33) 败绩:大败

  (34)战则请从:(如果)作战,就请允许我跟随去。

翻译

  齐桓公即位后,依靠管仲的帮助,争取霸主的地位。但是,在他对鲁国的战争中,却遭到一次不小的挫折。

  在齐桓公即位的第二年,也就是公元前684年,齐桓公派兵进攻鲁国。鲁庄公认为齐国一再欺负他们,忍无可忍,决心跟齐国拼一死战。

  齐国进攻鲁国,也激起鲁国人民的愤慨。有个鲁国人曹刿(音guì),准备去见鲁庄公,要求参加抗齐的战争。有人劝曹刿说:"国家大事,有当大官的操心,您何必去插手呢?"

  曹刿说:"当大官的目光短浅,未必有好办法。眼着国家危急,哪能不管呢?"说完,他一直到宫门前求见鲁庄公。鲁庄公正在为没有个谋士发愁,听说曹刿求见,连忙把他请进来。

  曹刿见了鲁庄公提出了自己的要求,并且问:"请问主公凭什么去抵抗齐军?"

  鲁庄公说:"平时有什么好吃好穿的,我没敢独占,总是分给大家一起享用。凭这一点,我想大家会支持我。"

  曹刿听了直摇头,说:"这种小恩小惠,得到好处的人不多,百姓不会为这个支持您。"

  鲁庄公说:"我在祭祀的时候,倒是挺虔诚的。"

  曹刿笑笑说:"这种虔诚也算不了什么,神帮不了您的忙。"

  鲁庄公想了一下,说:"遇到百姓吃官司的时候,我虽然不能一件件查得很清楚,但是尽可能处理得合情合理。"

  曹刿才点头说:"这倒是件得民心的事,我看凭这一点可以和齐国打上一仗。"

  曹刿请求跟鲁庄公一起上阵,鲁庄公看曹刿这种胸有成竹的样子,也巴不得他一起去。

  两个人坐着一辆兵车,带领人马出发。

  齐鲁两军在长勺(今山东莱芜东北)摆开阵势。齐军仗人多,一开始就擂响了战鼓,发动进攻。鲁庄公也准备下令反击,曹刿连忙阻止,说:"且慢,还不到时候呢!"

  当齐军擂响第二通战鼓的时候,曹刿还是叫鲁庄公按兵不动。鲁军将士看到齐军张牙舞爪的样子,气得摩拳擦掌,但是没有主帅的命令,只好憋着气等待。

  齐军主帅看鲁军毫无动静,又下令打第三通鼓。齐军兵士以为鲁军胆怯怕战,耀武扬威地杀过来。

  曹刿这才对鲁庄公说:"现在可以下令反攻了。"

  鲁军阵地上响起了进军鼓,兵士士气高涨,像猛虎下山般扑了过去。齐军兵士没防到这一着,招架不住鲁军的凌厉攻势,败下阵来。

  鲁庄公看到齐军败退,忙不迭要下令追击,曹刿又拉住他说:"别着急!"说着,他跳下战车,低下头观察齐军战车留下的车辙;接着,又上车爬到车杆子上,望了望敌方撤退的队形,才说:"请主公下令追击吧!"

  鲁军兵士听到追击的命令,个个奋勇当先,乘胜追击,终于把齐军赶出鲁国国境。

  鲁军取得反攻的胜利,鲁庄公对曹刿镇静自若的指挥,暗暗佩服,但是心里总还有个没打开的闷葫芦。回到宫里,他先向曹刿慰劳了几句,就问:"头两回齐军击鼓,你为什么不让我反击?"

  曹刿说:"打仗这件事,全凭士气。对方擂第一通鼓的时候,士气最足;第二通鼓,气就松了一些,到第三通鼓,气已经泄了。对方泄气的时候,我们的兵士却鼓足士气,哪有不打赢的道理?"

  鲁庄公接着又问为什么不立刻追击。曹刿说:"齐军虽然败退,但它是个大国,兵力强大,说不定他们假装败退,在什么地方设下埋伏,我们不能不防着点儿。后来我看到他们的旗帜东倒西歪,车辙也乱七八糟,才相信他们阵势全乱了,所以才请您下令追击。"

  鲁庄公这才恍然大悟,称赞曹刿想得周到。

  在曹刿指挥下,鲁国击退了齐军,局势才稳定了下来。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