暮投石壕村
来源《石壕吏》的第一句,是著名诗人杜甫的一首杰出的现实主义叙事诗,写了差吏到石壕村乘夜捉人征兵,连年老力衰的老妇也被抓服役的故事,揭露了官吏的残暴和兵役制度的黑暗,对安史之乱中人民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艺术上,精炼是这首诗的一大特点,把抒情和议论寓于叙事之中,爱憎分明。
- 作品名称 暮投石壕村
- 创作年代 唐朝
- 作品出处 石壕吏
- 文学体裁 文言文、叙事诗
- 作者 杜甫
暮投石壕村
语出杜甫《石壕吏》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
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背景
唐乾元元年(公元758年),杜甫由于受房官一案的牵连,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由洛阳前往华州。此时,正值安史之乱,途中夜石宿石壕村(今陕县观音堂镇石壕村)时,发现这里征兵之残苦较之新安所见更甚,不是白天来抓兵,而是夜间来捕捉。他亲眼目睹一老翁翻墙外逃,老妇苦苦哀求并哭述全家的不幸:"三男邺城戍,二男新战死,唯有乳下孙。"这使人闻之落泪的话语,更加激发杜甫忧念时世,俯就弱者的高尚情操,于是挥笔写就千古名篇《石壕吏》: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存者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有孙母未去,出入无完裙。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急应河阳役,犹得备晨炊。夜久语声绝,如闻泣幽咽。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注释:
⒈ 选自《杜工部集》。杜甫(712~770),字子美,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少陵,杜工部。巩县(今河南巩义)人。唐代诗人。石壕,唐河南道陕州硖石县镇名,在今河南陕县东南。
⒉ 投:投宿。
⒊ 一何:何其、多么。
⒋ 邺城:即相州,在今河南安阳。
⒌ 附书:捎信。
⒍ 且偷生:姑且活一天算一天。
⒎ 长已矣:永远完了。
⒏ 乳下孙:正在吃奶的孩子。
⒐ 河阳:今河南孟生。
⒑ 犹得:还能够。
⒒ 泣幽咽:低微断续的哭声。有泪无声为"泣",哭声哽塞低沉为"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