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晴天钟

2022-07-02 05:28:57 百科资料

晴天钟(7timer!)是一款全球天气预测系统。由叶泉志2005年创作。

  • 中文名称 晴天钟
  • 诞生 2005年6月
  • 创作 叶泉志
  • 来自 国国家海洋大气局

发明

  它诞生于2005年6月,由著名的中国天文爱好者叶泉志创作。灵感来自A. Danko的Clear Sky Chart。叶泉志在晴天钟的说明中这样说道:"本人爱好天文颇有时日,时常为天气所扰,故研发晴天钟,主要以提供天文用途的数值天气预测为目标。 "

  晴天钟使用来自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 Administration, NOAA)的数值天气产品,其称作全球预测系统 (Global Forecast System, GFS)。这一数值模型每日运行四次,能提供长达7天的精细预测及16天的趋势预测。

产品

  晴天钟旗下的产品有四个,分别是APanel、Weachart、中山大学降水临近预测系统(SYSURNS)、特定天象的精密预报服务(PFS)。

  1 APanel (Astroweather Panel)

APanel截图

  为天文观测用途量身打造的72小时数值预测产品,其预测元素包括云、视宁度、透明度、黑暗程度,以及近地面气象要素,并覆盖了中国大陆以及港澳台地区逾10万个城镇地区。

  2Weachart

  提供基于GFS的多要素天气图,每日更新四次,预测长度达16日。

  3 中山大学降水临近预测系统(SYSURNS)

  中山大学降水临近预测系统是一款实时自动预测中山大学四个校区(北校区、南校区、东校区、珠海校区)在未来90分钟内精确降雨情况的工具。

  4 特定天象的精密预报服务(PFS)

  人工对各类数值产品进行分析,并将分析结果由报告的形式发布,以便大家更好地准备特定天象的观测活动。

  使用

  很多天文爱好者使用晴天钟所提供的数据,对未来天气进行判断,往往得到很高的准确率。所以天文爱好者常常选择查看晴天钟,判断观测当天的天气。

  晴天钟第一版的研发工作在2005年暑期完成。一年后,叶泉志进入中山大学并学习大气科学(至2010年),晴天钟可以实现较大升级,但升级计划拖延许久,至2008年3月才开始进行。它于8月份基本完工,11月9日起正式运行。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