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法栏目剧

《普法栏目剧》是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推出的法制栏目剧。
节目以普及法制为宗旨,将真实的法律案例拍摄成通俗易懂的小短剧,同时加入主持人的评说,从内容到形式,使观众更易于接受。
节目于2011年4月18日起每天20:49在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首播。 2017年9月3日起,取消周日播出。 2019年3月24日起,恢复每日播出。
普法栏目剧(停播)更名为方圆剧阵。
- 中文名称 普法栏目剧
- 外文名称 The columns show
- 别名 精彩一刻:普法栏目剧
- 国家/地区 中国大陆
- 类型 法制栏目剧
节目形式
节目背景
2011年4月18日,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进行了改版,为进一步开拓社会服务和建设的内容资源,锁定高端,提供专业的法制内容,服务百姓、关注青少年,构建"援助、帮助、救助"的社会服务网络,推出了《普法栏目剧》。
节目制作
节目以好看、实用且有法律服务功能的电视栏目剧形式,进行法制宣传、建设和谐社会。
节目以主持人普及法律知识点的形式,也很好地避免了部分观众"效仿"剧中人物犯罪的行为,起到了法律威慑的作用。
节目对人物的刻画、剧情的设置、多维展示上较为考究,对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实法律案例进行情景再现和相应的改编。
节目特色
节目采用观众喜闻乐见的栏目剧形态,运用真实再现、情景剧、系列剧等手法,在和全国普法办等部门充分合作的前提下广泛搜集素材,进行二度创作,生动普法,弘扬正气,震慑犯罪。
节目将中国的法律条款以字幕的形式清晰地呈现出来,并且配以严肃的口吻,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向观众传播法律知识的同时也传播了正能量。
制作团队
策划 | 李建华、尹熙 | 责编 | 尚婧、琚蕊静、陈元凯 |
后期视频编辑 | 尹林、王帅 | 视频监制 | 赵贵华 |
编辑 | 陈宇鑫、林成增、李蕊 | 音频监制 | 关朝洋 |
技术监制 | 崔建伟 | 演播室统筹 | 侯茜 |
统筹 | 李建华、尹熙、李沙石 | 制片人 | 倪俊、王琳 |
监制 | 盛振华 | 总监制 | 王广令 |
后期制作 | 北京科影传媒有限公司 | 出品 |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 |
参考资料来源于第20170905期片尾字幕
主持人
姓名 | 职业 | 代表作 |
---|---|---|
屠化 | 节目主持人 | 《风车工作室》《新闻袋袋裤》 |
王筱磊 | 节目主持人 | 《一线》《平安365》 |
高潮东 | 节目主持人 | 《首都经济报道》《热线12》 |
路一鸣 | 节目主持人 | 《道德观察》《一鸣论道》 |
参考资料: |
获奖记录
时间 | 活动 | 奖项 | 剧集名称 |
---|---|---|---|
2013年1月 | 2011年度全国法制好新闻评选 | 一等奖 | 《墨色丁香》 |
参考资料: |
播出信息
播出频道 | 播出日期 | 播出时间 | 网络播放 | 播出性质 |
---|---|---|---|---|
中央电视台社会与法频道 | 2011年4月18日起 | 每天20:49 | 央视网 | 首播 |
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 | 2015年11月1日起 | 未知 | 精编播出 |
节目评价
正面评价
《普法栏目剧》悬念化的叙事结构、大众化的叙事定位、合理化的叙事逻辑、多样化的叙事风格值得法制节目工作者学习。(人民网评)
《普法栏目剧》每期时长控制在40分钟左右,观众能够利用休息的时间集中观看一个完整的短剧,同时节目的内容多与观众现实生活息息相关,且主题突出,易于理解。演员多是业余演员,同时不同的剧目更换不同的演员,增加了观众的新鲜感,也提高了短剧的亲和度。 (安徽科教频道陶玮评)
《普法栏目剧》以法律为核心,围绕着家庭、婚姻、伦理、道德等内容展开。 (安徽科教频道陶玮评)
《普法栏目剧》通常会利用某一主题制作一系列的内容,观众在就可以在主题的串联下欣赏多样化的普法内容。(安徽科教频道陶玮评)
反面评价
《普法栏目剧》法律知识点的讲解过于简单,且存在雷同的趋势;故事的讲述难以与法律知识点实现契合,有些内容过于猎奇,淡化了法律宣传的目的。(安徽科教频道陶玮评)
《普法栏目剧》故事内容题材枯竭,且涉及婚外情的内容过多,出现了迎合观众,甚至媚俗的倾向;播出时间不合理,《普法栏目剧》的首播时间为每天晚上9点09分,重播时间分别在次日的早中晚,但是这一时间段更多的是迎合中老年人的生活规律,而失了对年轻观众的把握。(安徽科教频道陶玮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