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伤
日光性皮炎(SolarDermatitis)又称晒伤(sunburn)。是由于日光的中波紫外线过度照射后,引起人体局部皮肤发生的光毒反应。
- 挂什么科 皮肤科
- 哪些症状 红斑样皮疹、红斑(边界清楚高出皮肤)、皮肤弥漫性红肿、皮肤瘙痒、水疱或大疱损害、乏力、头痛、心悸
- 好发人群 多见于春来夏初,高原居民,雪地勘探或水面作恶者发病较多
- 需做检查 皮疹、皮肤试验、皮肤点刺试验
- 引发疾病 斑状色素沉着、痱子、皮疹
病因
日光大部分由可见光组成,光谱范围大约为390~770nm,它除了有刺激眼视网膜能力外,还有一些生物学活性,高于770nm的是红外线,是不可见的热线,能使皮肤发红。在390nm以下的紫外线。引起本病的是290~320nm中波紫外线。引起本病的是290~320nm中波紫外线。皮肤反应程度因照射时间、范围、环境因素及肤色不同而有差异。热可以增加机体对紫外线的敏感性。本病的发病也与个人的易感性有关。多见于春来夏初。高原居民、雪地勘探或水面作恶者发病较多。
症状
诊断可根据有日晒史,暴露部位皮肤红肿或出现水疱,发病与季节关系大,自觉烧灼及刺痛感。
表皮有个别坏死的角朊细胞至大片融合性坏死。真皮浅层血管扩张,血管周围少量淋巴细胞浸润。
【临床表现】
当皮肤受到强烈日光照射数小时至十数小时后,于暴露的部位如面、颈、手背等处发生皮疹。根据皮肤反应轻重分为一度晒伤和二度晒伤。
一度晒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经日晒后出现弥漫性红斑,边界清楚,24~36小时高峰。
二度晒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后,继而发生水疱甚至大疱,疱壁紧张,疱液为淡黄色。自觉症状有灼痛或刺痒感。水疱破裂后呈糜烂面,不久干燥结痂,遗留色素沉着或色素减退。
日晒后第二天病情到达高峰,可伴有发热、头痛、心悸、乏力、恶心、呕吐等全身症状。一周后可恢复。
检查
临床皮肤检查:暴露的部位如面、颈、手背等处发生皮疹。根据皮肤反应轻重分为一度晒伤和二度晒伤。一度晒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经日晒后出现弥漫性红斑,边界清楚,24~36小时高峰。二度晒伤表现为局部皮肤红肿后,继而发生水疱甚至大疱,疱壁紧张,疱液为淡黄色。自觉症状有灼痛或刺痒感。结合患者有强烈日晒的病史,可明确本病。
鉴别
本病应和光过敏相鉴别,临床表现和晒伤相似,其次也是由于接触了大量的日光或紫外线的照射诱发本病。后者的表现,通常是在暴露部位的皮肤出现红色斑疹、丘疹或大疱性皮疹,伴灼热、痒痛感。皮肤病变的严重程度与光照射的强度、距离及照射时间成正比。根据临床发作病史以及临床表现可进行鉴别。
并发症
最常见的晚期并发症是继发感染,斑状色素沉着和痱子样皮疹.鳞屑剥落后一至数周内皮肤更易受日光的损害.由于皮肤完整性被破坏,故可因患者抓挠诱发皮肤细菌感染或者真菌感染,通常继发于体质低下,或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以及有灰指甲等真菌感染的患者,如并发细菌感染可有发热、皮肤肿胀、破溃及脓性分泌物流出等表现。严重病例可导致脓毒血症,故应引起临床医生的注意。
预防
经常参加户外锻炼,使皮肤产生黑色素,以增强皮肤对日光敏感性较强的病人,应尽量避免日光曝晒。外出时做好防护如打伞、戴草帽、手套等。还可以外用一些避光剂:如反射性遮光剂,15%氧化锌软膏;5%二氧化钛乳剂;5%对氨基苯甲酸乳剂或酊剂;10%萨罗(salo)软膏等。可于曝晒前15分钟搽在暴露部位的皮肤上。
治疗
1.局部治疗
(1)2.5%消炎痛溶液(纯乙烯醇、丙二醇、二甲基乙酰胺,比例为19∶19∶12)外搽。
(2)大疱、渗出液多时,可用2%~4%硼酸溶液;牛奶液(牛奶和水50∶5)或生理盐水(一茶匙盐溶于500~600ml水中)等溶液进行湿敷,每次15~20分钟,一日2~3次,直到水交干涸。大部分水疱可不必处理。
2.全身治疗
(1)抗组织胺药:用于刺痒性日晒伤。赛庚啶2mg每日3次口服;扑尔敏4~8mg每日3次口服;息斯敏10mg每日一次口服。
(2)止痛药:阿斯匹林1g每日3次口服;扑热息痛0.25~0.5g每日3~4次口服。
(3)皮持类固醇激素:严重的晒伤可用强的松10mg每日3次口服,用2~3天,但要在晒伤后36小时后或更短时间内应用,有减轻红肿热痛的作用。
3.中医药治疗 中医称日晒作为了日晒疮。治则以凉血清热,除湿祛风。方剂可用凉血消风散加减。
饮食
用凉水浸过的毛巾溻在晒伤的地方,使晒伤的地方的毛细血管收缩,可减轻症状的效果. 淋浴避免让水注直接喷到受伤的皮肤上;不要穿任何会刺激到皮肤的衣服,且衣服要宽松些的;如果严重了吃止痛药;严重者就医;用5ml的橄榄油一点点加珍珠粉,没什么特定比例,比乳液状态再浓稠些就好了,另外可以买美白浴盐洗澡按摩,进行全身美白,效果也很好,因为身上有很多死皮角质一类的,用浴盐按摩后,皮肤就会光滑细腻了,之后在用牛奶加珍珠粉按摩全身,可以促进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