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晏山亭

2022-07-09 20:14:36 百科资料
《宴山亭》,词牌名。一作《燕山亭》。与《山亭宴》无涉。以宋徽宋赵佶词为准。双片九十九字。上片十一句五仄韵,下片十句五仄韵。上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第九句二字,多为感叹词语,第十句首字领格,引领两个四言句。下片第二句首字领格。下片第八句为上三下四句式。下片第九句多为感叹词语。第十句为上三下四句式。此调有宋徽宋、毛圱、王之道、张雨诸词可校。
  • 作品名称 晏山亭
  • 作品别名 宴山亭、燕山亭
  • 创作年代 宋朝
  • 作品出处 《宴山亭·北行见杏花》
  • 文学体裁 古词

基本信息

  晏山亭 北行见杏花

  作者:赵佶

  裁剪冰绡,轻叠数重,淡着燕脂匀注。新样靓妆,艳溢香融,羞杀蕊珠宫女。易得凋零,更多少无情风雨。愁苦!问院落凄凉,几番春暮?凭寄离恨重重,这双燕何曾,会人言语?天遥地远,万水千山,知他故宫何处?怎不思量?除梦里有时曾去。无据,和梦也、新来不做。

作者介绍

  赵佶(1082-1135) 即宋徽宗,神宗之子,哲宗时封端王。1100-1125年在位。任用蔡京、童贯等人主持国政,穷奢极欲,兴建苑囿宫观,滥增捐税,以致国政日堕,河北、两浙等地都爆发了农民起义。宣和七年(1125)金兵南下,年底,传位与赵桓(钦宗),自称太上皇。靖康二年(1127)被金兵所俘,后死于五国城(今黑龙江依兰)。在位时广收古物和书画,扩充翰林图画院,并使文臣编辑《宣和书谱》、《宣和画谱》、《宣和博古图》等书,对绘画艺术有很大的推动和倡导作用。吹弹、书画、声歌、词赋无不精擅。书法方面自创"瘦金体"。平生著作极多,都散佚无存。存世画迹有《芙蓉锦鸡》、《池塘秋晚》、《四禽》、《雪江归棹》等图。有词集《宋徽宗词》。

  宋徽宗赵佶因荒淫失国,在公元1127年与其子钦宗赵桓被金兵掳往北方五国城,囚禁至死。在北行途中,忽见如火的杏花,万感交集,写下这首词。这是他生活遭遇最悲惨的实录,也可以说是一篇血书。他不仅工书善画,而且知乐能词,确足以与南唐李后主媲美。

作品译文

  这首词上片描写杏花,运笔极其细腻,好似在作工笔画。那些开放的杏花,如同一叠叠冰清玉洁的缣绸,经过巧手,裁翦出重重花瓣,还晕染上淡淡的胭脂。这一朵朵活色生香的杏花,似乎是妆束别致、美貌绝伦的仕女,连天上宫阙里的仙女也比不上。"艳溢"和"香融"也增加了人们的色泽感和香味感。接着从杏花的极盛,写到杏花凋零的可哀,忽转变徵之音,大有一落千丈之概。几番风雨,残红满地,春光已逝,春意阑珊。这不仅仅是写杏花,而且也是写自己故国不堪回首之感,怜花怜己,语带双关。词笔曲曲道出,层层深入,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下片抒写离恨哀情,层层深入,愈转愈深,愈深愈痛。第一层写看见燕子飞回故巢,便想托付它们寄去重重离恨,但它们恐怕领会不了人们的千言万语;第二层叹息身为俘虏,故宫相隔万水千山,再见不知何年;第三层以设问说明怀恋故国之情,惟有梦里曾到;第四层揭出近来梦都不做。内心百折千回,真是肝肠断绝之音。赵佶词虽不多,但这一首自足千古传诵。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