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2022-06-26 20:24:44 百科资料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孔子闻而⑩记之曰:"攻原得卫者,信也。"

晋文公与军士们约定攻打原国,以十天为期,十天打不下原国,便撤兵。晋文公说:"如果不离开,这就是失了信用,我不干。"于是撤兵。原国人听到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向晋文公投降。卫国人也向晋文公投降。孔子听到后记载这件事说:"攻打原国而又得到卫国,是因为守信用。"可见"守信"是事业成功的基石。

  • 中文名称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
  • 选自 《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 类别 文言文作品
  • 注释 原:原国 

古文注译

原文

  晋文公攻原①,裹②十日粮,遂③与大夫期④十日。至原十日而原不下12,击金⑤而退,罢兵而去。士有从原中出者,曰:"原三日即下矣。"群臣左右13谏曰:"夫原之食竭力尽矣,君姑⑥待之。"公曰:"吾与士期十日,不去,是亡⑦吾信也。得原失信,吾不为也。"遂罢兵而去⑧。原人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乃降公。卫人14闻曰:"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从乎?"乃⑩降公。孔子闻11而记之曰:"攻原得卫⑨者,信也。"

  (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注释

  1.原:原国 。

  2.裹:携带。

  3.遂:于是,就。

  4. 期:约定。

  5.金:钟。

  6.姑:姑且,暂且。

  7.亡:失去。

  8.去:离开。

  9.卫:卫国。

  10.乃:于是,就。

  11.闻:听说。

  12.下:攻克。

  13.左右:身边的人。

  14.卫人:卫国人。

译文

  晋文公攻打原国,携带供十天食用的粮食,于是和大夫们约定十天攻下原国。到原国十天却没有攻下原国,晋文公鸣钟退军,收兵离去。有一个从原国出来的人说:"原国三日就可攻下。"晋文公身边的群臣也劝说:"原国的粮食已经吃完了,兵力也用尽了,请国君您姑且等待一下吧!"文公语重心长地说:"我跟大夫们约定十天,若不回去,是失去我的信用啊!得到原国而失去信用,我办不到。"于是撤兵回晋国去了。原国的百姓听说这件事,都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归顺他吗?"于是原国的百姓纷纷归顺了晋国。卫国的人听到这个消息说:"有像那样守信用的国君,能够不顺从他吗?"于是向文公投降。孔子听说了,就把这件事记载下来评价说:"攻下原国而又得卫国,是因为守信。"

出处

  《晋文公守信得原卫》选自《韩非子·外储说左上》

  韩非,生于周赧王三十五年,卒于秦王政十四年(约前281年-前233年),韩非为韩国公子(即国君之子),汉族,战国末期韩国人(今河南省新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政论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后世称"韩非"或"韩非子",中国古代著名法家思想的代表人物。 韩非的著作,是他逝世后,后人辑集而成的。据《汉书·艺文志》著录《韩子》五十五篇,《隋书·经籍志》著录二十卷,张守节《史记正义》引阮孝绪《七录》(或以为刘向《七录》)也说"《韩子》二十卷。"篇数、卷数皆与今本相符,可见今本并无残缺。自汉而后,《韩非子》版本渐多,其中陈奇猷《韩非子集释》尤为校注详赡,考订精确,取舍严谨;梁启雄的《韩子浅解》尤为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功力深厚。

启示

  诚信是立身之本。诚信能够彰显一个人良好的品质,它可以把耻辱变成光荣,把困窘变成通达,因此在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诚信。做人只有守信用,才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做人只有讲信义,才能广交天下朋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