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黄花

昨日黄花,汉语成语,拼音是zuó rì huánɡ huā,意思是比喻已经过时的失去意义的事物。
昨日黄花源于"明日黄花",却一直被批为误用。然而却生命力特强,使用者多,用例也渐趋频繁。根据2004年的搜索使用频次来看,昨日黄花"的用例已经远远超过了"明日黄花"。
- 中文名称 昨日黄花
- 拼音 zuó rì huánɡ huā
- 近义词 明日黄花、昔日黄花
- 释义 比喻已经过时的失去意义的事物
成语释义
同"明日黄花"。比喻已经过时的失去意义的事物。
成语用法
示例
1. 黄宗江是一位大才子、大学者,然而他却以"艺人"自诩;他对自己过去的成绩,自谦为"昨日黄花"。(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5.30)
2. 3年前,正当互联网的发展如日中天之时,人们曾经认为电子图书将是图书出版界的未来之星,传统的纸张印刷书籍将成为昨日黄花。然而,今日的《科技日报》报道说,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灭,电子图书并没有成为图书出版界的新宠,也并没有为出版业撑起一片蓝天。(中国新闻网2003.10.21《电子图书风光难再 传统纸张书籍非"昨日黄花"》)
3.可如今,决赛也赛完快俩月了,李宇春陆续登上各大报刊的封面,就连大名鼎鼎的《时代》周刊也没放过她。渐渐地,超女比赛这事就成昨日黄花了,李宇春成了众人皆知的大众偶像了,再对这事狂热下去,就显得有那么点土了吧唧的,不够in了。(新华网2005.10.14《新鲜事物 还有多久化作昨日黄花?》)
4.万科、金地集团日前发布的9月份销售数据也进一步确认了房产业"金九银十"已如昨日黄花。(证券日报2008.10.18《"金九银十"如昨日黄花》)
5.清华百年祭: 教授民主治校已成昨日黄花(中国新闻周刊2011.4.14标题)
成语辨析
使用频繁
"昨日黄花"源于"明日黄花",却一直被批为误用,有人主张应坚决摈弃,然而却生命力特强,使用者多,用例也渐趋频繁。2004年的时候,《咬文嚼字》编辑部曾就这个成语的合理性有过一次讨论。其中有作者说,他两次在互联网上搜索"昨日黄花"和"明日黄花",两次搜索到的用例分别为16200∶7420和17800∶8500。(见《咬文嚼字》2004.7期)就此统计看,"昨日黄花"的用例已经远远超过了"明日黄花"。
误用原因
"明日黄花"原是一条来自书面文献的成语,无法望文生义。"明日"尚未到来,怎么就已过时了呢?确实会产生很多疑问。这条成语的源头是苏轼,在诗《九日次韵王巩》中说:"相逢不用忙归去,明日黄花蝶也愁。"这"九日"即农历九月九日,是我国传统的重阳节,而过了重阳,菊花开始凋零,所以就引申出过时的意思来。
然而,人们对这类字面义看上去好像没有难点的成语常常不愿去查阅,而"明日"与"过时"又很矛盾,似乎联系不到一起,于是便有了改写的"昨日黄花"。这"昨日黄花"其实是望义生文的,望"过时"之义,生"昨日"之文,而其中"黄花"的意象似乎已被淡出。应该说这种约定俗成是有一定的群众基础的。
应当保留
明日黄花变为昨日黄花,是不变原义的变化,即只改变字词而不变意义。如"揠苗助长"变成"拔苗助长","唾手可得"变成"垂手可得"。这种变化的原因都是由于社会用语习惯的变化。"昨日黄花"应该就是这一种性质的变化。
被误用的成语之所以也能流行,是因为其具备了词语流行的两个必要条件: 一是具有新的可解释性,一是具有较强的表现力。"昨日黄花"正具备了这两个必要条件,所以它就流行了。所以,应当认可"昨日黄花"一词。
又,"昨日黄花"还偶见变体的"昔日黄花",如:"现在许多地方的小夫妻,用'先生'来指称丈夫,用'太太'来指称妻子,已经成了时髦用语,'爱人'一词已成了昔日黄花。"(唐得阳主编《中国文化的源流》第六章《民俗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