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春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

2022-07-07 02:19:01 百科资料

"春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为清代曹雪芹所著《红楼梦》中诗句,是灯谜谜面。

  • 作品名称 春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
  • 作品别名 春灯谜
  • 创作年代 清代
  • 作品出处 《红楼梦》
  • 文学体裁 七言,灯谜

作品概况

  作品名称:春灯谜·能使妖魔胆尽摧

  创作年代:清代

  作者:曹雪芹

  作品体裁:灯谜

作品原文

  能使妖魔胆尽摧,(1)

  身如束帛气如雷。(2)

  一声震得人心恐,

  回首相看已化灰。(3)

  --谜底:爆竹

  (出自《红楼梦》第二十二回。)

作品注释

  (1)"能使"句:迷信传说爆竹能驱鬼辟邪,所以说妖魔丧胆。南北朝时期梁朝宗凛《荆楚岁时记》:"先于庭前爆竹,以辟山臊恶鬼。"

  (2)身如束帛:形容爆竹像一束卷起来的绢帛。又合形容女子身材的话。如战国辞赋家宋玉的《登徒子好色赋》和汉代末期诗人曹植的《洛神赋》中皆有"腰如束素"语,而"束素"也可说"束帛"。气,声气,气势。也是物与人两指的。

  (3)回首:既是回头间、转眼间之意,又隐喻死亡,因"回首"是佛教称俗人死亡的婉词(用吴世昌先生说)。书中有此用法,如第五十四回:"袭人道:'正是我也想不到能够看着父母回首,……'"脂砚斋批语中也用"回首时无怪乎其惨痛之态"(《红楼梦》庚辰本第十六回)来形容王熙凤死时的情景。

作品赏析

  这首灯谜是小说中贾元春所作,一响而散的爆竹正是她富贵荣华瞬息即逝的命运的写照。《红楼梦曲》中贾元春曾以自己的死为鉴,劝父亲赶快从官场中"退步抽身",脱免即将临头的大祸。可见,她的早死与她所依仗的势力在皇室权贵内部各派的勾心斗角中失势没落有关,而并非像续书中所说的因"圣眷隆重,身体发福","偶沾风寒"遂成不起的。这样,在她入宫为妃、显赫飞腾之时,敌对政治势力亦即所谓"妖魔"因贾家忽然得到皇亲为靠山,所以就被震恐得"胆尽摧"了。见到过后半部佚稿的脂砚斋说,贾元春之死是"通部书之大过节、大关键"(《红楼梦》庚辰本、戚序本第十八回批),这句话可帮助读者理解贾府"一败涂地"的真正的原因。

作者简介

  曹雪芹(1715~1763或1724~1764),清代小说家,名沾,字梦阮,号雪芹、芹圃、芹溪。他的先世原是汉人,大约在明代末年被编入满洲籍。他出身于一个"百年望族"的大官僚地主家庭,从曾祖父起三代世袭江宁织造一职达六十年之久。后来父亲因事受株连,被革职抄家,家庭的衰败使曹雪芹饱尝了人生的辛酸。他历经十年创作了长篇名著《红楼梦》,死后遗留下前八十回的稿子。该书内容丰富、情节曲折、思想认识深刻、艺术手法精湛,是中国古典小说中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品。

曹雪芹画像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