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球大战6:绝地大反击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是科幻电影《星球大战》六部曲电影的最后一部,也是正传的第三部。影片由理查德·马昆德执导,哈里森·福特、马克·哈米尔、凯丽·费雪主演,于1983年5月25日上映。丹尼斯·穆伦和理查德·艾德兰德凭借此片获得了1984年奥斯卡特别成就奖。
影片获第56届奥斯卡特别成就奖,并获最佳艺术指导-布景,最佳声音剪辑,最佳原创电影音乐及最佳音效四项提名。
- 中文名称 星球大战6:绝地归来
- 外文名称 Star Wars: Episode VI - Return of the Jedi
- 其他译名 星球大战6:绝地大反击,星球大战第六集:武士复仇、绝地归来
- 类型 科幻
- 出品公司 卢卡斯影业有限公司
剧情简介
为了彻底消灭义军同盟,银河帝国准备建造一座威力更大的"死星"。在从赫特人贾巴的宫殿救出被碳凝的汉·索洛(哈里森·福特饰)后,义军策划对建造中的第二颗"死星"发动突袭,试图干掉正在其上视察的皇帝帕尔帕廷(伊恩·麦克迪阿梅德饰)。为了炸毁保护"死星"的护盾发生器,卢克·天行者(马克·哈米尔饰)、莱娅·奥加纳(凯丽·费雪饰)、索洛和丘巴卡带领一支义军特遣队潜入附近的恩多卫星,并与当地伊沃克人达成同盟对抗帝国。为拯救父亲,卢克登上"死星",但却被迫在皇帝面前与达斯·维德(大卫·鲍罗斯饰)展开最后的对决。就在皇帝试图杀害卢克的最后一刻,维德变回阿纳金·天行者(塞巴斯蒂安·肖饰),把帕尔帕廷扔下深渊,救赎了自己,他选择放弃原力黑暗面而去世。恩多战役终以义军的胜利而告终,银河系得以重获自由。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备注 |
---|---|---|
卢克·天行者 | 马克·哈米尔 | 配音 :吴凌云(电影频道配音版) |
汉·索洛 | 哈里森·福特 | 配音 :王明军(电影频道配音版) |
莱娅公主 | 凯丽·费雪 | 配音 :李世荣 |
兰多·卡瑞辛 | 比利·迪·威廉姆斯 | 配音 :范哲琛 |
C-3PO | 安东尼·丹尼尔斯 | 配音 :商虹 |
R2-D2 | 肯尼·贝克 | |
Paploo | 肯尼·贝克 | |
楚巴卡 | 彼特·梅靥 | |
阿纳金·天行者 | 塞巴斯蒂安·肖 | |
帕尔帕廷 | 伊恩·麦克迪阿梅德 | 配音 :任亚明 |
尤达大师 | 弗兰克·奥兹 | 配音 :高增志 |
Voice of Darth Vader(voice) | 詹姆斯·厄尔·琼斯 | |
达斯·维德 | 大卫·鲍罗斯 | 配音 :任亚明 |
欧比旺·克诺比 | 亚利克·基尼斯 | 配音 :齐克建 |
星区总督杰杰罗德 | 迈克尔·潘宁顿 | |
皮耶特 | 肯尼斯·考利 | |
丹尼斯·劳森 | 韦奇·安蒂列斯 | |
蒙·莫思马 | 卡罗琳·布莱奇斯顿 |
职员表
制作人 | Jim Bloom、霍华德·G·卡赞金、乔治·卢卡斯、里克·麦考伦、罗伯特·沃茨 |
导演 | 理查德·马昆德 |
副导演(助理) | Roy Button、Russel Lodge、Christopher Newman、Michael E. Steele、David Tomblin、Eric Jewett、乔治·卢卡斯 |
编剧 | 劳伦斯·卡斯丹、乔治·卢卡斯 |
摄影 | Alan Hume、Alec Mills |
配乐 | 约翰·威廉姆斯 |
剪辑 | Sean Barton、T.M.Christopher、杜维图·邓纳姆、玛西娅·卢卡斯、乔治·卢卡斯 |
选角导演 | Mary Selway |
配音导演 | 邓小鸥(电影频道版) |
艺术指导 | 诺曼·雷诺兹 |
美术设计 | Fred Hole、James L. Schoppe |
服装设计 | Aggie Guerard Rodgers、Nilo Rodis-Jamero |
视觉特效 | Dave Carson、约翰·诺尔 |
布景师 | Michael Ford、Harry Lange |
注:演职员表的参考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卢克·天行者 演员 马克·哈米尔本片主角,义军成员,阿纳金·天行者之子,用爱感化了自己的父亲。 | |
汉·索洛 演员 哈里森·福特走私货船"千年隼号"船长,由于欠了赫特人贾巴的钱而被囚禁在贾巴的宫殿。 | |
莱娅公主 演员 凯丽·费雪奥德朗皇室成员,义军同盟重要领袖,与索洛相恋。 | |
达斯·维德(阿纳金·天行者) 演员 大卫·鲍罗斯,塞巴斯蒂安·肖原本是绝地武士的阿纳金投靠了黑暗,成为了西斯尊主达斯·维德,但自从和儿子见面后,内心发生了些许变化。 | |
帕尔帕廷 演员 伊恩·麦克迪阿梅德银河帝国皇帝,最大的反派。外表看起来是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实际上,却是一位野心家、阴谋家和暴君。 | |
兰多·卡瑞辛 演员 比利·迪·威廉姆斯云城前城主,曾因惧怕帝国出卖了索洛,但最终良心发现,加入了义军。 | |
R2-D2 演员 肯尼·贝克一个机智、勇敢、而又鲁莽的宇航技工机器人,不止一次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 | |
C-3PO 演员 安东尼·丹尼尔斯礼仪机器人,精通六百万种沟通方式、懂得各地风俗,唯一的缺点是十分贫嘴。 |
注:角色介绍的参考资料来源
音乐原声
CD1 | ||
序号 | 名称 | |
01 | 20th Century Fox Fanfare | |
02 | Main Title/Approaching The Death Star/Tatooine Rendezvous | |
03 | The Droids Are Captured | |
04 | Bounty For A Wookie | |
05 | Han Solo Returns | |
06 | Luke Confronts Jabba/Den of The Rancor/Sarlacc Sentence | |
07 | The Pit of Carkoon/Sail Barge Assault | |
08 | The Emperor Arrives/The Death Of Yoda/Obi-Wan's Revelation | |
09 | Alliance Assembly | |
10 | Shuttle Tydirium Approaches Endor | |
11 | Speeder Bike Chase/Land Of The Ewoks | |
12 | The Levitation/Threepio's Bedtime Story | |
13 | Source Music:Jabba'sBaroque Recital | |
14 | Source Music:JediRocks | |
15 | Archival Bonus Track:Sail Barge Assault(Alternate) | |
CD2 | ||
序号 | 名称 | |
01 | Parade Of The Ewoks | |
02 | Luke And Leia | |
03 | Brother ANd Sister/Father And Son/The Fleet Enters Hyperspace/Heroic Ewok | |
04 | Emperor's Throne Room | |
05 | The Battle Of Endor I(Into The Trap/Forest Ambush/Scout Walker Scramble/Prime Weapon Fires) | |
06 | The Lightsaber/The Ewok Battle | |
07 | The Battle Of Endor II(Leia Is Wounded-The Duel Begins/Overtaking The Bunker/The Dark Side…) | |
08 | The Battle Of Endor III(Superstructure Chase/Darth Vader's Death/The Main Reactor2) | |
09 | Leia's News/Light Of The Force | |
10 | Victory Celebration/End Title | |
11 | SourceMusic:Ewok Feast/Part Of The Tribe | |
12 | Archival Bonus Track:The Forest Battle(Concert Suite) |
幕后花絮
- 执导本片的理查德·马昆德是星战系列电影中唯一的一位非美籍导演。
- 大卫·林奇曾有机会执导本片,但他予以拒绝,因为他认为星战系列是乔治·卢卡斯的专利。
- 大卫·柯南伯格也曾有缘执导本片。
- 片中反抗军战机上的标志由蓝色变为红色,因为有碍于蓝屏特效。
- 本片导演最初人选是史蒂文·斯皮尔伯格,但由于斯皮尔伯格是美国导演工会会员,而卢卡斯曾因《星球大战5:帝国反击战》与导演工会产生争执并决定退出,于是双方的合作只好作罢。
- 厄文·克什纳在接受采访时称,理查德·马昆德并未全程执导本片,由于演员们对马昆德颇有微辞,卢卡斯随即接手,并由克什纳作助理导演,当时卢卡斯同马昆德的合作也很不愉快。
- 赫特人贾巴所说语言源于印加语。
- 贾巴的大型帐篷飞船在亚利桑那州的尤马拍摄,影片拍摄因35000名粉丝的疯狂探班而受阻,剧组不得不对外宣称是在拍摄名为"Blue Harvest"的恐怖片,剧组人员的帽子和体恤上也都印上了相关标记,还加设了栅栏和24小时保安,然而即便如此,铁杆影迷仍能乘虚而入,进入片场偷拍照片。
- 片中原定有一段沙暴场景,但由于不太必要和难于拍摄而放弃。
- 在一段沙漠镜头中,观众可以发现凯丽·费雪后背上的胎记。
- 片中兰多的副驾驶员说的是肯尼亚方言,据说肯尼亚观众因此激动万分。
- 据传影片拍有第二个结尾,但最终放弃。
- 导演曾为询问者机器人配音。
- 在本片中,穿上C-3PO的道具服装仅需10分钟,而在前两部中,竟需两个小时。
- Anakin(阿纳金)源于希腊语的"Anax",意为"王"。
- 贾巴死去的一场戏源于1972年《教父》中Luca Brasi被勒死的一段。
- 与其他星战电影不同,本片不到1年便拍摄完成。
- 卢卡斯说之所以让尤达告知卢克的父亲是达斯·维德,是因为他在影片拍摄期间咨询了儿童心理专家,专家称如果不明确维德是卢克的父亲,12岁以下观众会以为是个谎言。
- 本片是唯一一部在美国实景拍摄的星战电影。
- 在speeder-bike的追逐场景中,有些镜头明显粗心大意,卢克的黑手套在左右手间变换多次。
- 在恩多的战斗中,莱娅公主的肩膀受伤,而后来,汉·索洛将她的胳膊缠上绷带,肩膀的伤口却无影无踪。
获奖记录
年份 | 届数 | 组织 | 奖项 | 获奖者 | 种类 |
---|---|---|---|---|---|
1984 | 第56届 | 奥斯卡金像奖 | 特别成就奖 | 理查德·艾德兰德 丹尼斯·穆伦 肯·罗尔斯顿 菲尔·提佩 | 获奖 |
最佳艺术指导 | 诺曼·雷诺兹 Fred Hole James L.Schoppe 迈克尔·福特 | 提名 | |||
最佳音响 | 本·贝尔特 Gary Summers 兰迪·汤姆 Tony Dawe | 提名 | |||
最佳音效剪辑 | 本·贝尔特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约翰·威廉姆斯 | 提名 | |||
1984 | 第37届 | 英国电影和电视艺术学院奖 | 电影奖-最佳特殊视觉效果 | 理查德·艾德兰德 丹尼斯·穆伦 肯·罗尔斯顿 Kit West | 获奖 |
电影奖-最佳制作设计/艺术指导 | 诺曼·雷诺兹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音效 | 本·贝尔特 Tony Dawe Gary Summers | 提名 | |||
电影奖-最佳化妆师 | 菲尔·提佩 斯图尔特·弗里伯恩 | 提名 | |||
1984 | 第11届 | 土星奖 | 最佳男主角 | 马克·哈米尔 | 获奖 |
最佳服装 | Aggie Guerard Rodgers Nilo Rodis-Jamero | 获奖 | |||
最佳特效 | 理查德·艾德兰德 丹尼斯·穆伦 肯·罗尔斯顿 | 获奖 | |||
最佳化妆 | 菲尔·提佩 斯图尔特·弗里伯恩 | 获奖 | |||
最佳科幻电影 | 获奖 | ||||
最佳女主角 | 凯丽·费雪 | 提名 | |||
最佳男配角 | 比利·迪·威廉姆斯 | 提名 | |||
最佳导演 | 理查德·马昆德 | 提名 | |||
最佳编剧 | 劳伦斯·卡斯丹 乔治·卢卡斯 | 提名 | |||
最佳配乐 | 约翰·威廉姆斯 | 提名 | |||
2012 | 第38届 | 土星奖 | 最佳DVD套装 | 提名 |
幕后制作
导演选择
同1980年的《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一样,乔治·卢卡斯亲自出资投拍了本片。已经退出美国导演工会的卢卡斯无法聘请长期合作伙伴史蒂文·斯皮尔伯格出任导演,他想到了凭《象人》荣获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的大卫·林奇,但后者为执导《沙丘》无暇他顾。卢卡斯随后又与大卫·柯南伯格取得联系,可后者正忙于筹拍《录影带谋杀案》和《再死一次》。卢卡斯最终选择了威尔士导演理查德·马昆德,由于马昆德对特效拍摄缺乏经验,所以卢卡斯经常出现在片场,马昆德曾打趣道:"这就像在莎士比亚在场的情况下去执导《李尔王》。"
制作过程
本片剧本由劳伦斯·卡斯丹和卢卡斯联手完成,而且直到拍摄计划和预算敲定之后才开始真正动笔,当时剧组艺术部门已经开始根据卢卡斯的故事大纲着手设计工作。卢卡斯、卡斯丹、马昆德和制作人霍华德·G·卡赞金用两周时间讨论剧本构思,卡斯丹随后参照谈话录音构建出正式剧本。因为哈里森·福特并没有签约出演两部续集,而且《夺宝奇兵》令其身价大涨,所以影片主创曾对是否邀请福特回归星战团队颇为纠结。福特建议汉·索洛在新片中以自我牺牲作结,却遭到了卢卡斯的强烈反对。尤达原本不会现身于本片,可马昆德认为重返达戈巴对解决上集中的困境尤为重要。在儿童心理学家的建议下,卢卡斯添加了尤达证实达斯·维德就是卢克生父的场景,因为他不想让儿童观众对维德产生说谎的误解。
拍摄过程
本片于1982年1月11日开拍,5月20日杀青。为了让工业光魔有足够时间制作特效,卡赞金希望尽可能的提前开拍,以致有些剧组人员开始怀疑自己是否有能力应对如此仓促的准备工作。本片拍摄成本为3250万美元,卢卡斯曾想像拍摄《星球大战2:帝国反击战》一样尽量压低预算,可由于卢卡斯电影公司未与其他公司结盟,所以获取拍摄场地需要支付高额费用。
制作发行
上映日期
上映国家/地区 | 时间 |
---|---|
美国 | 1983年5月25日 |
中国香港 | 1983年7月1日 |
日本 | 1983年7月2日 |
芬兰 | 1983年8月19日 |
瑞典,丹麦 | 1983年9月30日 |
法国 | 1983年10月19日 |
澳大利亚 | 1983年10月27日 |
哥伦比亚 | 1983年11月24日 |
阿根廷 | 1983年12月8日 |
联邦德国 | 1983年12月9日 |
[上映日期信息来源]
电影票房
影片首映票房为16,293,531美元,全美票房是309,306,177美元,海外票房是166,800,000美元。
影片评价
正面评价
本片有着比前两集更为紧张的情节,以更多令人眼花缭乱、让观众喘不过气来的特技给人造成一种影片是"表演视觉游戏"的感觉,并使观众发挥丰富的想象力而随着影片的生动画面在广阔的空间自由驰骋。虽然此片因过分强调特技而避开了剧中人物的感情描写而招致批评,但在众多的科幻片中仍是一部出色的作品。(时光网评)
虽然不如第一部《星球大战》有创意,也不如《帝国反击战》能引发共鸣,但却充满了快节奏的动作和可爱到底的伊沃克人。(《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评)
负面评价
最终,本片甚至放弃了《帝国反击战》扣人心弦的剧情提出的一些更诱人的可能性,这种抑制似乎是出于对青少年观众感受的考虑,这使得他们可以在享受影片带来的充足的惊险刺激的同时,不必担心会发生任何会使得片中英雄们失败的灾难。(《华盛顿邮报》评)
著名电影评论网站烂番茄从70份评论中计算得到此部电影的"新鲜"程度为78%,低于《帝国反击战》的96%和第一部《星球大战》的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