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有长者子

做事情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要一步一步走才能成功。
- 出处 《百喻经》
- 作者 伽斯那
- 国籍 古代天竺
原文
昔有长者子①,入海取沉水②。积有年载,方③得一车,持来归家。诣④市卖之,以⑤其贵故⑥,卒⑦无买者。经历多日,不能得售⑧。心生疲厌,以为⑨苦恼。见人卖炭,时⑩得速售。便生念言:不如烧之作炭,可得速⑪售。即烧为炭,诣市卖之,不得半车炭之价直⑫。世间愚人亦复如是。(选自伽斯那《百喻经》)
注释
①长者子: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
②沉水:即沉香木,是名贵的木材,香料,中药。因木质坚硬,能沉于水,故名。
③方:才,刚刚。
④诣:前往,到……去。
⑤以:因为。
⑥故:原因。
⑦卒:最终。
⑧售:卖出去。
⑨为:当做
⑩时:时常。
⑪速:很快的。
⑫直:同"值",价值。
译文
从前,有一位年长有声望之人的儿子,进入海中打捞沉香木。累积了很多年,才得到一车(沉香木),把它运回家。他到集市上去卖沉香木,因为沉香木价格昂贵的原因,最终没有人来买。过了许多天,他还不能卖出去。他心中产生疲劳厌烦的情绪,把这看成是一种苦恼。他看到别人卖木炭,时常能很快地将木炭卖出去,就产生了一种想法:不如把沉香木烧成炭,这样就可以很快卖出去了。他于是把沉香木烧成木炭,前往市场卖木炭,结果还不能卖到半车木炭的价钱。世界上的愚蠢的人也正是像这样。
释"诣"
"诣"可解释为"前往"、"到……去"。上文中"诣市卖之",译为前去市场出卖它。又,"诣官讼之",意为前往官府将这事告状。又"翌日诣京",意为第二天就前往京城。"诣"也可解释为"拜访"、"拜见"。《桃花源记》:"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句意为渔人到了郡府,去拜见太守,禀报了如此这般的情况。
练习题目
1 .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① 方得一车 ② 以其贵故 ③ 世间愚人亦复如是
2.你从文中得到什么启示?
答案
1 . ① 才② 因为③ 这样
2 . 做事不能急于求成,不能见异思迁,要有恒心和耐心,要一步一步走才能成功。(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拓展阅读
昔有大长者子,共诸商人入海采宝。此长者子善诵入海捉船方法,若入海水漩洑洄流矶激之处,当如是捉,如是正,如是住。语众人言:"入海方法,我悉知之。"众人闻已,深信其语。既至海中,未经几时,船师遇病,忽然便死。时长者子即便代处。至洄洑驶流之中,唱言当如是捉,如是正。船盘回旋转,不能前进,至於宝所。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启发
从长者子的角度:只会纸上谈兵是没用的,要多多实践,积累经验,才能办好一件事。
从商人角度:不要盲从、不要轻信别人说的话。
理论必须结合实践。这个大长者子很像战国时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前者断送了整船人的性命,后者断送了整个赵国。"纸上谈兵"是血的教训!徒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必须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知识与技能。
问题
'昔有长者子'长者之子来驾船后,为什么会"举船商人没水而死"?
其实就是'纸上谈兵',长者之子根本不会驾船,最后只会害死一些无辜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