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

《昆虫记》(Souvenirs Entomologiques)又称《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或《昆虫的故事》,是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所著的长篇科普文学作品,共十卷。1879年第一卷首次出版,1907年全书首次出版。
该作品是一部概括昆虫的种类、特征、习性和婚习的昆虫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富含知识、趣味美感和哲理的文学宝藏。这部著作的法文书名直译为《昆虫学的回忆》,副标题为"对昆虫的本能及其习俗的研究"。它的文字清新、自然有趣,语调轻松幽默诙谐,基于事实的故事情节曲折奇异。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字里行间都透露出作者对生命尊敬与热爱。
- 中文名 昆虫记
- 别名 昆虫世界、昆虫物语、昆虫学札记、昆虫的故事
- 作者 【法国】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
- 类别 生物学
- 外文名称 Souvenirs Entomologiques
内容简介
《昆虫记》是一本讲昆虫生活的书,涉及蜣螂、蚂蚁、西绪福斯虫等100多种昆虫。在这个世界上,人类现在已知的昆虫种类约100万种,占所有已经知晓的动物种类的5/6;并且仍有几百万的未知晓的昆虫仍待人类去发现和认知。法布尔在19世纪中期,于学校教课之余,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在田野间观察各类昆虫,为之定名,为之讴歌。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作者依据其毕生从事昆虫研究的经历和成果,以人性化观照虫性,以虫性反映社会人生,其重点介绍了他所观察和研究的昆虫的外部形态、生物习性,真实地记录了几种常见昆虫的本能、习性、劳动、死亡等。
另外,此书不仅详尽地记录着法布尔的研究成果,更记载着法布尔痴迷昆虫研究的动因、生平抱负、知识背景和生活状况等,尤其是《阿尔玛实验室》、《返祖现象》、《我的学校》、《水塘》、《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数学忆事:我的小桌》、《童年的回忆》、《难忘的一课》和《工业化学》这几章。如果换一种眼光看,不妨把《昆虫记》当作法布尔的自传,一部非常奇特的自传,昆虫只不过是他研究经历的证据,传记的旁证材料。
作品目录
序号 | 章节(译名) | 序号 | 章节(译名) | 序号 | 章节(译名) | 序号 | 章节(译名) |
---|---|---|---|---|---|---|---|
1 | 圣甲虫 | 1 | 荒石园 | 1 | 土蜂 | 1 | 伯罗奔尼撒虫 |
2 | 大笼子 | 2 | 毛刺砂泥蜂 | 2 | 进食的技巧 | 2 | 伯罗奔尼撒虫的食物 |
3 | 捕食吉丁的节腹泥蜂 | 3 | 一种未知的官能灰毛虫. | 3 | 金匠花金龟幼虫 | 3 | 本能的变异 |
4 | 栎棘节腹泥蜂 | 4 | 本能的理论 | 4 | 土蜂的问题 | 4 | 燕子与麻雀 |
5 | 高明的杀手 | 5 | 黑胡蜂 | 5 | 寄生虫 | 5 | 本能及识辨力 |
6 | 黄翅飞蝗泥蜂 | 6 | 蜾蠃 | 6 | 寄生理论 | 6 | 节约体力 |
7 | 匕首三击 | 7 | 对石蜂的新实验 | 7 | 石蜂的苦难 | 7 | 切叶蜂 |
8 | 幼虫和蛹 | 8 | 我的猫的趣事 | 8 | 卵蜂虻 | 8 | 黄斑蜂 |
9 | 高超的理论 | 9 | 红蚂蚁 | 9 | 褶翅小蜂 | 9 | 采树脂的虫类 |
10 | 朗格多克飞蝗泥蜂 | 10 | 本能的心理学片段 | 10 | 另一种钻探者 | 10 | 采树脂的虫类 |
11 | 本能的技能 | 11 | 黑腹狼蛛 | 11 | 幼虫的二态现象 | 11 | 吃蜜蜂的泥蜂 |
12 | 本能的无知 | 12 | 蛛蜂 | 12 | 步甲蜂 | 12 | 泥蜂的技巧 |
13 | 登上万杜山 | 13 | 树莓桩中的居民 | 13 | 三种芜菁 | 13 | 土蜂的技巧 |
14 | 迁徙者 | 14 | 西塔利芫菁 | 14 | 变换食谱 | 14 | 黑红蛛蜂 |
15 | 砂泥蜂 | 15 | 西塔利芫菁的初态幼虫 | 15 | 给进化论戳一针 | 15 | 异议及回答 |
16 | 泥蜂 | 16 | 短翅芫菁的初态幼虫 | 16 | 配额根据性别 | 16 | 蜂毒 |
17 | 捕捉双翅目昆虫 | 17 | 多次变态 | 17 | 壁蜂 | 17 | 天牛 |
18 | 寄生虫与茧.- | 18 | 性别分布 | 18 | 树蜂问题 | ||
19 | 回窝 | 19 | 卵的性别母亲控制 | ||||
20 | 石蜂 | 20 | 产卵的调换顺序 | ||||
21 | 实验 | ||||||
22 | 换窝 | ||||||
23 | 附录 |
序号 | 章节(译名) | 序号 | 章节(译名) | 序号 | 章节(译名) | 序号 | 章节(译名) |
---|---|---|---|---|---|---|---|
0 | 前言 | 1 | 西绪福斯虫与父性本能 | 1 | 大头黑步甲 | 1 | 金匠花金龟 |
1 | 圣甲虫的粪球 | 2 | 月光蜣螂 | 2 | 装死 | 2 | 豌豆象产卵 |
2 | 圣甲虫的小梨 | 3 | 论祖传 | 3 | 催眠与自杀 | 3 | 豌豆象幼虫 |
3 | 圣甲虫的造型术 | 4 | 我的学校 | 4 | 老象虫 | 4 | 花生豆象 |
4 | 圣甲虫的幼虫 | 5 | 潘帕斯草原食粪虫 | 5 | 色斑菊花象 | 5 | 椿象 |
5 | 圣甲虫蛹及成虫离窝 | 6 | 昆虫的着色 | 6 | 熊背菊花象 | 6 | 花脸猎蝽 |
6 | 阔颈金龟及裸胸金龟 | 7 | 葬尸虫埋肉 | 7 | 植物性本能 | 7 | 食客隧蜂 |
7 | 西班牙蜣螂及其产卵 | 8 | 葬尸虫及经验问题 | 8 | 象态象 | 8 | 看门人隧蜂 |
8 | 西班牙蜣螂及母虫习俗 | 9 | 白面螽斯的习俗 | 9 | 坚果象 | 9 | 单性生殖的隧蜂 |
9 | 食尸虫 | 10 | 白面螽斯产卵和卵的孵化 | 10 | 杨树象 | 10 | 笃耨香树蚜虫 |
10 | 埋粪虫与环境卫生 | 11 | 白面螽斯的发声器 | 11 | 葡萄象 | 11 | 笃耨香树蚜虫迁移 |
11 | 埋粪虫做窝 | 12 | 绿螽斯 | 12 | 其他卷叶虫类 | 12 | 笃耨香树蚜虫的交配及虫卵 |
12 | 埋粪虫的幼虫 | 13 | 蟋蟀的地洞和卵 | 13 | 黑刺李树象 | 13 | 以蚜虫为食的虫类 |
13 | 蝉和蚂蚁的寓言 | 14 | 蟋蟀的鸣响与交配 | 14 | 叶甲虫 | 14 | 绿蝇 |
14 | 蝉出地洞 | 15 | 蝗虫的角色和蝗虫的发声器 | 15 | 叶甲虫(续篇) | 15 | 麻蝇 |
15 | 蝉虫变形 | 16 | 蝗虫产卵 | 16 | 白沫叶蝉 | 16 | 腐阎虫及皮蠹 |
16 | 蝉的鸣响 | 17 | 蝗虫的最后一次脱皮 | 17 | 锯角叶甲 | 17 | 珠皮金龟 |
17 | 母蝉产卵和蝉卵的孵化 | 18 | 松毛虫产卵及卵的孵化 | 18 | 锯角叶甲的卵 | 18 | 昆虫的几何学 |
18 | 螳螂猎食 | 19 | 松毛虫的巢室与社会 | 19 | 池塘 | 19 | 胡蜂 |
19 | 螳螂恋爱 | 20 | 结串而行的松毛虫 | 20 | 石蛾 | 20 | 胡蜂(续篇) |
20 | 螳螂造巢 | 21 | 松毛虫的气象学 | 21 | 普赛克蛾产卵 | 21 | 蜂蚜蝇 |
21 | 螳螂卵的孵化 | 22 | 松毛虫蛾 | 22 | 普赛克蛾的外套 | 22 | 受惊的圆网蛛 |
22 | 椎头螳螂 | 23 | 松毛虫引起的刺痒 | 23 | 大孔雀蛾 | 23 | 纳尔包讷狼蛛 |
24 | 野草莓树上的肉虫 | 24 | 条斑小费蚊 | ||||
25 | 一种昆虫病毒 | 25 | 嗅觉问题 |
序号 | 章节(译名) | 序号 | 章节(译名) |
---|---|---|---|
1 | 纳尔包讷狼蛛的地洞 | 1 | 大力神埋粪虫的地洞 |
2 | 纳尔包讷狼蛛的家庭 | 2 | 大力神埋粪虫的第一个观察器 |
3 | 纳尔包讷狼蛛的攀缘本能 | 3 | 大力神埋粪虫的第二个观察器 |
4 | 幼蛛群出巢 | 4 | 大力神埋粪虫的道德 |
5 | 蜘蛛与螃蟹 | 5 | 球象 |
6 | 圆网蛛织网 | 6 | 木蠹蛾 |
7 | 圆网蛛,我的邻居 | 7 | 牛蜣螂的隔室 |
8 | 圆网蛛的黏性陷阱 | 8 | 牛蜣螂的幼虫和蛹 |
9 | 圆网蛛的电报线 | 9 | 松树鳃角金龟 |
10 | 圆网蛛的蛛网几何学 | 10 | 沼泽地鸢尾象 |
11 | 圆网蛛交尾与猎食 | 11 | 素食昆虫 |
12 | 圆网蛛的个人财产 | 12 | 小矮子昆虫 |
13 | 数学忆事:牛顿二项式 | 13 | 说反常 |
14 | 数学忆事:我的小桌 | 14 | 金步甲的食性 |
15 | 蜘蛛迷失方向 | 15 | 金步甲的婚俗 |
16 | 兜圈的蜘蛛 | 16 | 肉蓝蝇产卵 |
17 | 朗格多克蝎的栖驻地 | 17 | 肉蓝蝇蛆 |
18 | 朗格多克蝎的食性 | 18 | 以蛆为食的寄生虫 |
19 | 朗格多克蝎的蝎毒 | 19 | 童年忆事 |
20 | 朗格多克蝎幼虫的免疫力 | 20 | 昆虫与蘑菇 |
21 | 朗格多克蝎婚恋序幕 | 21 | 值得记住的一课 |
22 | 朗格多克蝎的交配 | 22 | 工业化学 |
23 | 朗格多克蝎的家庭 | 补遗: | |
24 | 蜡衣虫 | 1 | 萤火虫 |
25 | 圣栎胭脂虫 | 2 | 菜青虫 |
创作背景
1823年12月,法布尔降生在法国南方一个贫穷的农民家中。上小学时,他常跑到乡间野外,兜里装满了蜗牛、蘑菇或其他植物、虫类。法布尔15岁考入师范学校,毕业后谋得初中数学教师职位。他花了一个月的工资,买到一本昆虫学著作,立志做一个为虫子写历史的人。靠自修,法布尔取得大学物理数学学士学位,两年后又取得自然科学学士学位。又过一年,31岁的法布尔一举获得自然科学博士学位。他出版了《天空》、《大地》、《植物》以及《保尔大叔谈害虫》等系列作品后。1875年,法布尔带领家人迁往乡间小镇。整理20余年资料而写成的《昆虫记》第一卷于1879年问世。1880年,法布尔用积攒下的钱购得一老旧民宅,他用当地普罗旺斯语给这处居所取了个雅号--荒石园。年复一年,"荒石园"主人穿着农民的粗呢子外套,尖镐平铲刨刨挖挖,一座百虫乐园建成了。他把劳动成果写进一卷又一卷的《昆虫记》中。1910年,《昆虫记》第十卷问世,法布尔86岁。
作品鉴赏
作品主题
煌煌10卷的《昆虫记》一书,以其瑰丽丰富的内涵,唤起人们对万物,对人类和对科普的深刻省思。作者将昆虫的多彩生活与自己的人生感悟融为一体,用人性去看待昆虫。通过详细、深刻地描绘,各种昆虫的外部形态和生物习性,记录各种昆虫的生活和为生活以及繁衍种族所进行的斗争,既表达了作者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又传播了科学知识,体现了作者观察细致入微、孜孜不倦的科学探索精神。
艺术特色
《昆虫记》一书,其艺术特色概括起来可以说是:通俗易懂、生动有趣、亦诗情画意的散文笔调,同时兼具人文精神,人性与虫性交融,知识、趣味、美感、思想相得益彰,其准确无误地记录了观察得到的事实,没有任何增添,也没有什么忽略。
法布尔具有“哲学家一般的思、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与抒写”,此书是为昆虫谱写的生命乐章,也是一部不朽的世界名著。它将作者对昆虫的细心观察、潜心研究和人生体会熔于一炉,不仅使人们在阅读时获取相关的科学知识,而且睿智的思想哲理跃然纸上,在作者朴素的笔下,一部严肃的学术著作如优美的散文,读者们不仅能从中获得知识和思想,阅读本身就是一次独特的审美过程。
一个人耗费一生的光阴来观察、研究“虫子”已经算是奇迹了;一个人一生专为“虫子”写出十卷大部头的书,更不能不说是奇迹。在该书中,作者将专业知识与人生感悟融于一炉,娓娓道来,在对种种昆虫、日常生活习性、特征的描述中体现出作者对生活世事特有的眼光,字里行间洋溢着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同时,该书的问世又被看作是动物心理学的诞生。人类并不是一个孤立的存在,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包括“蜘蛛”“黄蜂”“蝎子”“象鼻虫”在内,都在同一个紧密联系的系统之中,昆虫也是地球生物链上不可缺少的一环,昆虫的生命也应当得到尊重。此书是由人类杰出的代表法布尔与自然界众多的平凡子民——昆虫,共同谱写的一部生命的乐章,一部永远解读不尽的书。
但《昆虫记》又不同于一般科学小品或百科全书,它同时还散发着浓郁的文学气息。首先,它并不以全面系统地提供有关昆虫的知识为唯一目的。除了介绍自然科学知识以外,作者利用自身的学识,通过生动的描写以及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昆虫的生活与人类社会巧妙地联系起来,把人类社会的道德和认识体系搬到了笔下的昆虫世界里。他透过被赋予了人性的昆虫反观社会,传达观察中的个人体验与思考得出的对人类社会的见解,无形中指引着读者在昆虫的“伦理”和“社会生活”中重新认识人类思想、道德与知的准则。其次,虽然全文用大量笔墨着重介绍了昆虫的生活习性,但并不像学术论著一般枯燥乏味,而是行文优美,堪称一部出色的文学作品。作者的语言朴实清新、生动活泼,语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情趣和诗意。作者对自然界动植物声、色、形、气息多方面的绘都恰到好处,使用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比喻,此外,他凭借自己拉丁文和希腊文的基础,在文中引用希腊神话、历史事件以及《圣经》中的典故,字里行间还时而穿插着普罗旺斯语或拉丁文的诗歌。法布尔之所以被誉为“昆虫界的荷马”,并曾获得诺贝尔奖文学奖的提名,除了《昆虫记》那浩大的篇幅和包罗万象的内容之外,优美且富有诗意的语言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昆虫记》融合了科学与文学,这也意味着它既有科学的理性又有文学的感性。书中不时语露机锋,提出对生命价值的深度思考,试图在科学中融入更深层的含义。在研究记录之余,作者在字里行间也提及自己清贫乐道的乡间生活、所居住的庭院、外出捕虫的经历,向读者介绍膝下的儿女,乃至他的家犬,这正符合了“回忆”二字,充满了人情味。可以说,这部作品的感性基调以及动力,就是一种对生命的敬畏和关爱,一种对生存的清醒认识,一种对生活的深厚感情。而科学的理性就是得到了这种感性的支持才能持续下去。总之,《昆虫记》记载的情况真实可靠,详细深刻;文笔精练清晰,所以深受读者欢迎。
作品影响
1907年《昆虫记》全十卷完成后,法布尔因此被世人誉为“动物心理学的创导人”。
1911年,法布尔因此书而被法国文学界推荐为诺贝尔文学奖候选人。
《昆虫记》一版再版,先后曾被翻译成50多种文字。
《昆虫记》被选为中国人教版初一下学期学生必读课外书目。
作品评价
法国作家雨果:《昆虫记》不愧为“昆虫的史诗”。
现代作家巴金:《昆虫记》融作者毕生的研究成果和人生感悟于一炉,以人性观察虫性,将昆虫世界化作供人类获取知识、趣味、美感和思想的美文。
现代作家周作人:法布耳的书中所讲的是昆虫的生活,但我们读了却觉得比看那些无聊的小说戏剧更有趣味,更有意义。他不去做解剖和分类的工作(普通的昆虫学里已经说的够了),却用了观察与试验的方法,实地地记录昆虫的生活现象,以及本能和习性之不可思议的神妙与愚蒙。我们看了小说戏剧中所描写的同类的运命,受得深切的铭感,现在见了昆虫界的这些悲喜剧,仿佛是听说远亲—的确是很远的远亲—的消息,正是一样迫切的动心,令人想起种种事情来。他的叙述,又特别有文艺的趣味,更使他不愧有昆虫的史诗之称。戏剧家罗斯丹批评他说,“这个大科学家像哲学者一般的想,美术家一般的看,文学家一般的感受而且抒写”,实在可以说是最确切的评语。默忒林克称他为“昆虫的荷马”,也是极简明的一个别号。(《法布耳昆虫记》)——周作人1923年发表文章)
现代思想家、作家鲁迅:他的著作还有两种缺点:一是嗤笑解剖学家,二是用人类道德于昆虫界。但倘无解剖,就不能有他那样精到的观察,因为观察的基础,也还是解剖学;农学家根据对于人类的利害,分昆虫为益虫和害虫,是有理可说的,但凭了当时的人类的道德和法律,定昆虫为善虫或坏虫,却是多余了。有些严正的科学者,对于法布尔颇有微词,实也并非无故。但倘若对这两点先加警戒,那么,他的大著作《昆虫记》十卷,读起来也还是一部很有趣,也很有益的书。(《“医学泰斗”的悖论与所谓“名人名言”》)
福建日报:《昆虫记》不仅是一部研究昆虫的科学巨著,同时也是一部讴歌生命的宏伟诗篇。《昆虫记》是描写昆虫生活的诗篇。作为昆虫学家,法布尔是严谨而细致的。他根据观察得来的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将昆虫鲜为人知的生活习性生动地揭示出来。《昆虫记》是优秀的科普著作,也是公认的文学经典,笔调轻松诙谐,充满了盎然的情趣。
出版信息
书名 | 出版时间 | 出版社 | 备注 |
---|---|---|---|
《昆虫故事》 | 1927年 | 上海出版 | 林兰的选译本 |
《昆虫记》 | 1932年 | 上海商务印书馆 | 王大文据英文改写本译成 |
《“昆虫汉”法布尔》 | 20世纪80年代 | 商务印书馆 | 第一个译自法文原作的选本。 |
《昆虫记》 | 1992年 | 作家出版社 | 第一个由法文直接翻译的选译本 |
《昆虫记》 | 1997年 | 作家出版社 | 前一版本的修订增补本 |
《昆虫的故事》 | 1997年 | 花城出版社 | 据法文本选译,由黄亚治译,梁守锵校 |
《昆虫物语》 | 1998年 | 河北教育出版社 | (选译本) |
《昆虫世界》 | 1998年 | 上海文化出版社 | (选译本) |
《昆虫记》 | 1999年1月 | 陕西旅游出版社 | (选译本) |
《昆虫学札记》 | 1999年8月 | 湖南教育出版社 | |
《法布尔观察手记》 | 1999年12月 | 海南出版社 | (精华本) |
《昆虫记》 | 2001年1月 | 花城出版社 | 译自法文本的十卷全译本 |
《昆虫记》 | 2006年5月 | 陕西旅游出版社 | 程慧编译 |
《法布尔昆虫记》 | 2006年 |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 儿童版,彩图 |
《昆虫记》漫画版 | 2010年 | 安徽教育出版社 | 作者:[韩]崔大成 |
《昆虫记》 | 2010年 | 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 | (选译精华本) |
《昆虫记》 | 2010年8月 | 人民文学出版社 | 青少版 |
《昆虫记》 | 2010年 | 济南出版社 | 少儿版 |
《昆虫记》 | 2015年1月29日 | 中国文联出版社 | (选译本) |
作品相关
法布尔辞世后不到十年,10卷精装本《昆虫记》出齐,他的女婿勒格罗博士将介绍他一生的文章结集出版,续作“《昆虫记》第11卷”。
作者简介
让·亨利·卡西米尔·法布尔(Jean-Henri Casimir Fabre,1823-1915),法国昆虫学家、文学家。被世人称为“昆虫界的荷马”,昆虫界的“维吉尔”。他用水彩绘画的700多幅真菌图,深受普罗旺斯诗人米斯特拉尔的赞赏及喜爱。他也为漂染业作出贡献,曾获得三项有关茜素的专利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