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日语翻译

2022-06-29 09:50:27 百科资料
《日语翻译》作者是张鸿成,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书籍。
  • 书名 日语翻译
  • 作者 张鸿成
  • ISBN 9787561 146842
  • 出版社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 出版时间 2009-2-1

​日语介绍

  日语(日本语:平假名にほんご,片假名ニホンゴ,罗马音nihon go),简称日语、日文,是一种主要为日本列岛上大和民族所使用的语言,是日本的官方语言。日语属于黏着语、通过在词语上粘贴语法成分来构成句子,称为活用,其间的结合并不紧密、不改变原来词汇的含义只表语法功能。语言系属有争议,有人认为可划入阿尔泰语系,也有学者认为是扶余语系,也有日本学者认为是孤立语言(有些日本学者继而提出韩日-琉球语族的概念、并认为日语从属之)或日本语系。国内存在不少的翻译机构,在广州,如信实翻译机构。

图书信息2

图书目录

  概论

  第一课 合用谓语

  第二课 长句中的并列、中顿

  第三课 含有因果、转折等关系的长句

  第四课 句中有较长修饰句节

  第五课 含有插入句节的长句

  第六课 句中套句

  第七课 句节中包含多层次的长句

  第八课 综合分析(一)

  第九课 综合分析(二)

  第十课 综合分析(三)

  第十一课 否定句的分析和翻译

  第十二课 被动态句子的分析和翻译

  第十三课 使役态句子的分析和翻译

  第十四课 词的增加、减少和词组的搭配

  第十五课 直译和意译

  参考译文

内容简介

  《日语翻译》是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材编委会组编的日语类课程规划教材之一。听、说、读、写、译是El语学习的五项基本技能。翻译是学习日语的学生必须掌握的技能之一。要掌握这一技能就必须弄清楚它的规律。本教材通过大量的分析、实例翻译和比较,让学生去体会、感悟这些规律,从而达到掌握它的目的。具体地说,只有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原意和语境后才能进行翻译。所以,本教材在第一到第十课把翻译的过程分成分析、理解和表达三个阶段,在第十一到第十五课把分析和理解合并在一起,分为分析和翻译两个阶段。

  这些阶段都很重要。特别是“分析”,虽然很麻烦,有时也很难。但这是翻译的基础和根据,文章译得好坏都在于“分析”。因此,切忌看到文章就立即动手翻译。只有把原文分析透彻,才能掌握原文的全局和语境,才能翻译出好文章。本教材每一课都设置了10个例句。每一个例句都做了详细的语法分析,并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翻译。只有通过大量的训练,才能掌握翻译中各个环节的基本要领,提高翻译能力和水平。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不同的翻译方法,很难说哪一种更好。翻译时根据行文的需要有时用直译,有时用意译,有时也可以直译和意译相结合。其关键在于对原文的分析和理解以及对要翻译的句子的语境的掌握。直译不能译得太直,一味地追求原汁原味;意译也不能意译得太过,意译得失去了原文的语境和风貌。翻译时如何掌握好这个“度”很重要。

  《日语翻译》共有十五课,每一课都独立为一个单元。每课后都附有练习,其中练习一是结合课文的短句翻译,有助于学生理解、巩固所学的内容。练习二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翻译能力而设置的1~2篇日语文章的翻译。书后统一附有练习的参考译文,方便使用。

  建议高职高专院校在二年级下半学期或三年级上半学期开设本课程,每周2~4个学时。

图书信息1

  日语翻译定 价:¥20.00

  作 者:龙开胜,王珏 主编

  出 版 社: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0-9-1

  开 本:16开

  I S B N:978781 1348101

  包 装:平装

  内容简介

  “新世界全国高职高专院校规划教材·商务日语专业”是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联合全国重点职业学院的骨干教师推出的一套全新的商务日语系列教材。本套教材适用于全国高职高专院校日语专业商务/应用/外贸日语方向的学生。

  高职教育提出了“工学结合,项目为中心,案例驱动教学,边讲边练”为核心的理念。本套教材就是贯彻这个理念,着眼于提高学生实际操作能力和就业能力,采取了模块化、多案例、互动式、重实训的编写方式,让学生在理论够用的基础上,在实训环节上有所突破。

  根据国家教育指导思想,目前我国高职高专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以能力培养和技术应用为本位,其基础理论教学以应用为目的、够用为尺度、就业为导向;教材强调应用性和适用性,符合高职高专教育的特点,既能满足学科教育又能满足职业资格教育的“双证书”(毕业证和技术等级证)教学的需要。本套教材编写始终贯彻商务日语教学的基本思路:将日语听说读写译技能与商务知识有机融合,使学生在提高日语语言技能的同时了解有关商务知识,造就学生“两条腿走路”的本领,培养以商务知识为底蕴、语言技能为依托的新时代复合型、实用型人才。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