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日语:日本人のノーベル赏受赏者),指获奖时或获奖前持有日本国籍的诺贝尔奖得主。迄2019年,已有27名日本人获得了诺贝尔奖(包括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除欧美诸国之外,日本是获奖人数最多的国家。
迄2018年,日本七所旧帝国大学的毕业生或教职人员占据了亚洲地区超半数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其中,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诞生了日本乃至亚洲最多的诺贝尔奖得主。
- 中文名称 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
- 外文名称 平假名:にほんじんのノーベルしょうじゅしょうしゃ
- 释义 获奖时或获奖前持有日本国籍的诺奖得主
- 主要高校 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等
- 获奖人数 27人(截至2019年)
概要
最早被提名诺贝尔奖的日本人,是北里柴三郎和野口英世。但1901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只单独颁给埃米尔·阿道夫·冯·贝林,而忽略一同开发血清疗法、主导抗毒素研究的北里,使得诺贝尔奖自始带有歧视现象。
1926年的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约翰尼斯·菲比格的错误学说,忽略世界最初人工诱发癌症的山极胜三郎、市川厚一。因评委主张"别让黄种人太早获奖"。 如今,在大英百科全书介绍的"诺贝尔奖癌症研究"中,只提及山极的成就,菲比格被完全删除。
1929年的化学奖忽略世界最初成功提取硫胺的铃木梅太郎,因为铃木论文的德文翻译没有标榜"世界首例"。
1951年至1963年间,有6人被提名物理学奖、化学奖。其后,1969年的物理学奖单独颁给默里·盖尔曼,忽略共同提出盖尔曼-西岛关系的西岛和彦。1996年的化学奖忽略世界最初预言C60分子存在的大泽映二,因为大泽论文没有翻译,评委不懂日文。因1998年发现中微子振荡被视为"必将获奖"的户冢洋二,终生没有获奖。
时至21世纪,诺贝尔奖仍多次遗漏日本人。由于日本科学实力被长期低估 ,造成许多日本人未被提名或失之交臂。
首次获奖的日本人,出现于1949年。汤川秀树的获奖,鼓舞了战败后的日本国民的自信心。仅有大学毕业的民间企业技术员田中耕一在2002年的获奖,引起了世界性的话题。
基于《所得税法》第9条13号,诺贝尔奖金无需课税。
统计
迄2018年,日本和以色列囊括了亚洲几乎所有诺贝尔奖得主。日本的绝大部分获奖者均出身于七所旧帝国大学或学术研究恳谈会(RU11)的成员高校。日本七所旧帝国大学占据了亚洲地区超半数的诺贝尔奖。虽然不同计算标准会导致重复累计或不同结果,但一般认为东京大学、京都大学和名古屋大学是迄今为止,日本乃至亚洲诞生最多诺奖得主的高校。
按获奖者本科毕业时所在的日本大学(学士学位)来排名为 :
(不包括2名美籍日裔诺贝尔奖获得者)
京都大学 - 11人
东京大学 - 11人
名古屋大学-5人
东北大学- 1人
北海道大学- 1人
东京工业大学- 2人
长崎大学- 1人
神户大学- 1人
德岛大学- 1人
埼玉大学- 1人
得奖人
物理学奖
获奖年 | 姓名 | 学历/获奖理由 |
---|---|---|
1949 | 汤川秀树 | 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大阪帝国大学) |
介子存在的预想 | ||
1965 | 朝永振一郎 | 京都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帝国大学) |
在量子电气力学分野的基础研究 | ||
1973 | 江崎玲于奈 | 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
在量子穿隧效应的实验中发现半导体 | ||
2002 | 小柴昌俊 | 东京大学理学部毕业、博士(Ph.D.罗彻斯特大学)、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
对于天体物理学、特别是宇宙微子检验有卓越的贡献 | ||
2008 | 小林诚 | 名古屋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
发现小林-益川理论与CP破坏源自粒子物理学的贡献 | ||
益川敏英 | 名古屋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 |
发现小林-益川理论与CP对称性破裂源自粒子物理学的贡献 | ||
南部阳一郎(美籍) | 东京帝国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 |
粒子物理学之中自发对称性破缺的发现 | ||
2014 | 赤崎勇 | 京都大学理学部毕业、工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
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的贡献 | ||
天野浩 | 名古屋大学工学部电子工学科毕业、工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 |
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 | ||
中村修二(美籍) | 德岛大学工学部电气工程科毕业、工学硕士(德岛大学) | |
发明高亮度蓝色发光二极管,带来了节能明亮的白色光源 | ||
2015 | 梶田隆章 | 埼玉大学理学部物理学科毕业、理学博士(东京大学) |
发现中微子振荡现象,并因此证明中微子具有质量 |
化学奖
获奖年 | 姓名 | 学历/获奖理由 |
---|---|---|
1981 | 福井谦一 | 京都帝国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京都大学) |
化学反应过程的理论研究 | ||
2000 | 白川英树 | 东京工业大学理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东京工业大学) |
导电性高分子的发现与发展 | ||
2001 | 野依良治 | 京都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京都大学) |
手性触媒之不对称合成研究 | ||
2002 | 田中耕一 | 东北大学工学部毕业、东北大学名誉博士 |
活体高分子同定与构造解析手法的开发 | ||
2008 | 下村修 | 长崎医科大学附属薬学専门部毕业、理学博士(名古屋大学) |
绿色萤光蛋白(GFP)的发现与生命科学的贡献 | ||
2010 | 铃木章 | 北海道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北海道大学) |
发现铃木耦合反应 | ||
根岸英一 | 东京大学工学部毕业、博士(Ph.D.宾夕法尼亚大学) | |
发现根岸耦合反应 | ||
2019 | 吉野彰 | 京都大学工学部毕业,工学博士(大阪大学) |
开发锂离子电池 |
生理学或医学奖
获奖年 | 姓名 | 学历/获奖理由 |
---|---|---|
1987 | 利根川进 | 京都大学理学部毕业、博士(Ph.D.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 |
多样性抗体的生成和遗传原理的解明 | ||
2012 | 山中伸弥 | 神户大学医学院毕业、医学博士(大阪市立大学医学研究科) |
诱导多功能干细胞(iPScell) | ||
2015 | 大村智 | 山梨大学毕业、药学博士(东京大学)、化学博士(东京理科大学) |
发现了治疗蛔虫寄生虫感染的新疗法 | ||
2016 | 大隅良典 | 东京大学理学部毕业,理学博士学位(东京大学) |
发现细胞自噬的机制 | ||
2018 | 本庶佑 | 京都大学医学部毕业,医学博士学位(京都大学) |
发现负性免疫调节治疗癌症的疗法方面的贡献 |
文学奖
获奖年 | 姓名 | 学历/获奖理由 |
---|---|---|
1968 | 川端康成 | 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部英文专业毕业 |
《伊豆的舞娘》、《雪国》 高超的叙事性作品以非凡的敏锐表现了日本人的精神特质 | ||
1994 | 大江健三郎 | 东京大学文学部法文专业毕业 |
《万延元年的足球队》 通过诗意的想象力,创造出一个把现实与神话紧密凝缩在一起的想象世界, 描绘了现代人的芸芸众生相 |
和平奖
获奖年 | 姓名 | 学历/获奖理由 |
---|---|---|
1974 | 佐藤荣作 | 东京帝国大学法学部毕业 |
提倡非核三原则 |
化学奖(与日本有关的)
获奖年 | 姓名 | 学历/获奖理由/与日本的关系 |
---|---|---|
1987 | 查尔斯·佩德森 | 戴顿大学毕业,麻省理工学院 |
高选择性且构造特异的相互作用的分子(冠型化合物)的开发及应用 | ||
母亲为日本人,有日本名"良夫"。曾在釜山、长崎、神奈川县横滨市成长受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