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日本小檗

2022-07-16 09:28:43 百科资料

日本小檗(拉丁学名:Berberis thunbergii DC.)春日黄花簇簇,秋日红果满枝。宜丛植草坪、池畔、岩石旁、墙隔、树下,可观果、观花、观叶,亦可栽作刺篱。小檗可盆栽观赏,是植花篱、点缀山石的好材料。小檗分枝密,姿态圆整,春开黄花,秋结红果,深秋叶色紫红,果实经冬不落,是花、果、叶俱佳的观赏花木,适于园林中孤植、丛植或栽作绿篱。果枝可插瓶,根、茎入药。可以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抗菌消炎。

原产于日本,我国秦岭地区也有分布。小檗分枝密,姿态圆整,春开黄花,秋结红果,深秋叶色紫红,果实经冬不落,是花、果、叶俱佳的观赏花木,适于园林中孤植、丛植或栽作绿篱。果枝可插瓶,根、茎入药。

  • 中文学名 日本小檗
  • 拉丁学名 Berberis thunbergii DC.
  • 界 植物界
  • 门 被子植物门
  • 纲 双子叶植物纲

形态特征

  ​整体株型:落叶灌木,高约1米,多分枝。枝条开展,具细条棱,幼枝淡红带绿色,无毛,老枝暗红色;茎刺单一,偶3分叉,长5~15毫米;节间长1~1.5厘米。

  叶片特征:叶薄纸质,倒卵形、匙形或菱状卵形,长1~2厘米,宽5~12毫米,先端骤尖或钝圆,基部狭而呈楔形,全缘,上面绿色,背面灰绿色,中脉微隆起,两面网脉不显,无毛;叶柄长2~8毫米。

  花期与花型:花期4~6月;花2~5朵组成具总梗的伞形花序;花梗长5~10毫米,无毛;花黄色,花瓣长圆状倒卵形,长5.5~6毫米,宽3~4毫米,先端微凹,基部略呈爪状,具2枚近靠的腺体;雄蕊长3~3.5毫米,药隔不延伸,顶端平截;子房含胚珠1~2枚,无珠柄。

  果期与果型:果期7~10月;浆果椭圆形,长约8毫米,直径约4毫米,亮鲜红色,无宿存花柱。种子1~2枚,棕褐色

生态习性

  对光照要求不严,喜光也耐荫,喜温凉湿润的气候环境,耐寒性强,也较耐干旱瘠薄,忌积水涝洼,对土壤要求不严,但以肥沃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壤土生长最好,萌芽力强,耐修剪。

地理分布

  原产于中国东北南部、华北及秦岭,日本亦有分布。多生于海拔1000m左右的林缘或疏林空地,常栽培于庭园中或路旁作绿化或绿篱用。各大城市有栽培。

繁殖方式

  繁殖主要采用扦插法,也可用分株、播种法。因其植 小檗适应性强,长势强健,管理也很粗放,盆栽通常在春季分盆或移植上盆,如能带土球移植,则更有利于恢复。

  小檗适应性强,耐寒、耐旱。喜光线充足及凉爽湿润的环境,亦耐半阴。宜栽植在排水良好的砂壤土中,对水分要求不严.苗期土壤过湿会烂根。盛夏季节宜放在半阴处养护,其他季节应让它多接受光用;浇水应掌握问干间湿的原则,不于不浇。

  此植物虽较耐旱,但经常干旱对其生长不利,高温干燥时,如能喷水降温增湿,对其生长发育大有好处。移栽可在春季2—2月份或秋季10—11月份进行,裸根或带土坨均可。生长期间,每月应施一次20%的饼肥水等液肥。

  小檗萌蘖性强,耐修剪定植时可行强修剪,以促发新枝。入冬前或早春前疏剪过密枝或截短长枝,花后控制生长高度,使株形圆满。施肥可隔年,秋季落叶后,在根际周围开沟施腐熟厩肥或堆肥1次,然后埋土并浇足冻水。

  由于它的萌蘖力强,在早春或生长季节,应对茂密的株丛进行必要的疏剪和短执,剪去老枝、弱枝等,使之萌发枝新叶后,有更的观赏效果。

栽培技术

  播种时间

  北京平原地区在春季土壤解冻后的3月下旬至4月上旬进行。

  土壤准备

  在播种前深翻土壤30厘米,清除杂草、树根及其他杂物,然后进行作垄或作床及土壤消毒等工作。

  作垄作床

  小檗可采用高床育苗及宽垄育苗,尤其是在容易引起土壤板结的壤土及粘土上更是如此。在沙壤土上可以采用低床可平床育苗。

  先作高床。高床的规格:长×宽×高=(10-15)×(1-1.2)×(0.2-0.25)米,床间距30至40厘米。作床前应划线,床面平整,边角分明,大小相等,规格为一致。然后作宽垄,宽垄的规格为长×宽×高=(10-15)×0.4×0.3米,垄间距30厘米,作垄时做到:大小一致,平直,土块破碎,整齐美观。然后进行土壤消毒,在播种前的3至5天,选择晴朗的天气,用5%的多菌灵喷洒床面或垄面,进行土壤消毒。播种前3天至5天喷洒1:100的氟乐灵,可减少杂草滋生。

  种子处理

  主要是种子的消毒及催芽工作,两者可以结合起来同时进行。

  方法是:把小檗种子浸泡在5%的多菌灵溶液中24至36小时,然后捞出,与经过消毒过筛的湿河沙按种子与河少的体积比为1:3混合均匀。然后选择地势高,背风向阳,地下水位小于1.5米的地方,挖一四壁垂直的催芽坑,坑的大小依种子的数量而定。在催芽坑的最底下添5厘米的河沙,然后放置通气秆(用4 至6根玉米秆作成),在把种子与河沙的混合物放置其中,上面覆盖5厘米的河沙,再覆盖5厘米的黄土即可。随时检查种子的发芽情况。一般情况下,北京平原地区3月下旬催芽后,10天至15天种子即可裂口发芽。

  播种要点

  1、垄播:用播种小镐在垄的两侧各开出宽深各5厘米的播种沟。开沟时做到深浅一致,大小相等,端直。撒种时要均匀,不漏播,不重播。播种量为每亩15公斤。覆土厚度为3至5厘米较合适。覆土后用镇压机镇或踩实,通过侧方灌溉灌一次透水。

  2、高闲播种:在做好的高床上,均匀撒种,种子间距1至1.5厘米。覆土厚度2厘米。覆土后喷雾,灌透水。

  松土除草

  播种后如杂草大量滋生,可通过人工或机械方法进行清除杂草,除草时应做到“除小、除早、除了”的原则。松土厚度2至3厘米。

  施肥灌溉

  当苗高3至5厘米时进行土壤,复合肥每亩用量10至15千克即可。依土壤墒情及时灌溉。

病害防治

  白粉病

  小檗极易生白粉病,尤其是在大面积栽植,又通风不良的情况下更为严重。一旦发现此病,应立即用三唑酮稀释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一般情况下,一周一次,连续2-3次即可治愈。

  通过以上措施,小檗当年苗高可达20至25厘米,壮苗率达80%以上。虽然通过播种方法可以获得较高的出苗率,但播种后会出现性状分离现象,即播种出苗后苗木叶片不全是紫色的,也有绿色的,大小也有差异。因此,选择纯种小檗种子至关重要。

主要价值

药用价值

  根和茎叶供药用,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民间用其枝叶煎水洗治眼病,内服可治结膜炎;根皮作苦味健胃药;根和茎内含小檗碱,可供提取黄连素的原料。

  药用部位:根、茎、叶

  主治:眼疾

园林用途

  鲜艳的叶色

  小檗的叶色有绿色、紫色、金色、红色等,根据品种的不同以及阳光照射的强度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色彩,紫叶小檗初春新叶呈鲜红色,盛夏时变成深红色,入秋后又变成紫红色。小檗艳丽的色彩,可形成热情奔放、喜气洋洋的气氛,而且观色期长,无论是孤植还是群植都有较好的色彩效果。

  鲜艳的果实

  小檗浆果椭圆形,根据品种不同有鲜红色和紫黑色,红色小檗果实不但色彩艳丽,而且冬季落叶后可缀满枝头,丰富冬季园林的色彩变化,有突出的美化作用。

  奇特的盆景

  红叶小檗中有的根形变化奇特,或曲或折,或盘旋,或根蔸粗壮,令人爱不释手。配上精巧的微型(或小型)盆,根据所育桩子的形状特点,或提跟,或斜栽,或挂植,或拼合,都可以形成令人愉悦的小型美景。

经济价值

  剥取茎皮,除外皮后,可作黄色染料。根、茎的木质部含小檗碱、氧化爵床碱、药根碱、木兰花碱等多种生物碱。紫叶小檗因其木质不易燃烧,在北方地区园林建设中是防火措施中的关键树种。

植物文化

  生日花

  小檗是6月9日生日花

  苏格兰传福音的僧侣,圣可伦坡之花

  自古以来,基督教里就有将圣人与特定花朵连结在一起的习惯,这因循于教会在纪念圣人时,常以盛开的花朵点缀祭坛所致!而在中世纪的天主教修道院内,更是有如园艺中心般的种植着各式各样的花朵,久而久之,教会便将366天的圣人分别和不同的花朵和在一起,形成所谓的花历。当时大部分的修道院都位在南欧地区,而南欧属地中海型气候,极适合栽种花草。小檗属于童氏小檗科,是带剌的灌木植物。产地多半在欧洲、亚洲及喜马拉山脉一带。这种花主要是纪念公元6世纪,在苏格兰个地传福音的爱尔兰僧侣圣可伦坡。

  花语

  小檗的花语:善与恶

  这种植物由于叶片会危害农作物的生长,所以不受农人们的喜爱。可是,它是一种美味可口的果冻材料,还可以从根部提炼出色素制成黄色染料。因此算是一种利害共存的植物,花语即代表“善与恶”。受到这种花祝福的人,兼具善恶共存的性格,个性矛盾。谈恋爱的时候,这善恶并存的个性会更为突出,而显得阴晴不定,往往会把对方搞得一头雾水,不知如何是好。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