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日式乌冬面

2022-06-27 06:55:26 百科资料

日饮食发展

  日本人以米饭为主食,但也爱吃用小麦粉和荞麦粉做的面条,口感光滑,食用方便,许多人每天都要吃一顿面条。日本的面条的制作方法与意大利的通心粉一样,用强粘度的小麦粉掺水加盐后揣揉并擀开切成细条,荞麦面条是在荞麦粉里掺入小麦粉和水制成的,当然不同的地区都有各自不同的面条制作方法。

  传说吃面条的习惯起源于中国,在奈良时代面条从中国(唐朝)传来日本,并在江户时代得到普及。面条的吃法一般是先把面条煮熟,然后浸蘸或淋上用汤汁冲淡的酱油。浸蘸食法中有"锅汤面条",即把煮面条的汤水盛在碗里一起吃。而淋浇汤汁或佐料(葱、五香粉等),这在关西地区被称为"素面条",而在关东地区被称为"盖交面条"。还有些地方是在面条上放上或浇上油炸物、鸡蛋、咖喱等,总称为"盖交汤面"。面条的味道因东西部地区的差异而不同。一般来说,关西是在用淡酱油做成的 汤汁里放入绿色葱料,而关东是在浓酱油的汤汁里加入白葱等。(伊田面馆编辑)

制作方法

  乌冬面是用盐水和好面团(盐可促使面团内快速形成面筋),擀成一张大薄饼,再把大饼叠起用刀切成面条。后来在制作过程中人们往往在面粉中再加入大米粉,这样做出来的面条介于切面与米粉之间,吃起来口感比较软。

  现在的乌冬面基本都是机器加工的了,并且有时还会在面里加上蔬菜汁等佐料,制作出花样繁多的品种。

  以消费量来说讃岐乌龙面在四国的香川县排第一,干乌龙面的产地群马县排第二。不同地区的乌冬面汤料也明显不同,一般日本东部用味浓色深的老抽加海鲜汁,而西部则用味轻色淡的生抽加海鲜汁。甚至在东、西两个地区销售的乌冬方便面调料都有这样的区别。

起源及发展

  提到各国特色的美食,人民一定会如数家珍:意大利披萨、日本乌冬面和寿司、韩式烧烤等等。尤其是日式乌冬面由于其浓厚的异域特色,筋道爽滑的口感,备受年轻人的喜爱。去日式餐厅吃乌冬面,已成为了"食尚"一族的最爱。

  相传乌冬面的真正起源地,是在中国。在唐朝时,来中国求学的日本高僧弘法大师从中国带回了小麦种子,同时也带回了乌冬面的制法。用小麦磨粉制成的乌冬面,能够很好的弥补日本一些地区由于不能种植水稻所造成的粮食短缺。由此也开启了日本的面食时代。但乌冬面在中国却逐渐式微不被人们关注了。

  乌冬面在日本的普及大概是在江户时代中期以后。有两个原因:一是都市饮食业的发达,另外是酱油的普及。江户时代各种食摊的繁荣,大大推进了乌冬面的普及,以后又从都市推广到乡村,成了日本人的日常饮食之一。

  而在中国,当乌冬面借助日式餐厅的包装重新回归,更多的人只是把它当做是日本的饮食文化的一部分。中国的乌冬面行业起步于1992年,当时北京金田麦国际食品有限公司率先引进了一条当时价值4800万元的乌冬面自动化生产线,拉开了将乌冬面重新"国有化"的序幕。19年年的苦心经营,如今已经拥有4条自动化生产线,并建立了国际化领先的研发中心和产品检测中心,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乌冬面生产商。产品远销美国、英国、加拿大、澳大利亚、俄罗斯等世界各地,让世界人民认识和认可中国人生产的乌冬面。 目前,金田麦的自有品牌"伊田面馆",以"水煮型速食面"的创新工艺和产品,将高品质的乌冬面产品从日式餐厅、西式餐厅和高档酒店进入各大连锁超市从而带入百姓家庭。

制作过程

  原料:

  乌冬面200克,肥牛片50克,油菜心2根,香菇1朵。调料:日本大酱20克,日本酱油20ml,墨鱼素1克,清酒5ml,味林10ml,高汤20ml。

  做法:

  1.锅中放入高汤、日本大酱、日本酱油、墨鱼素、清酒和味林,小火煮约5分钟开后,放入乌冬面,3分钟后盛入碗中。

  2.油菜心、香菇焯熟摆入面中。

  3.肥牛片上淋少许酱油,大火煎约10秒钟,盛碗即成。

  风味特点:

  面条滑软,酱汤浓郁。

  厨师提示:味林就是日本的味精,超市有售,但无需刻意求全,买不到可用味精或鸡精代替。日本大酱味咸,不可多放。煮制酱汤时注意用小火,否则容易糊底。肥牛片应冰箱保存,并趁其未解冻时油煎,否则易散不成形。乌冬面是用小麦粉制成的粗面条,既可做汤面,又可做炒面,而且因为乌冬面水煮不会软烂,口感极佳,还可用做火锅涮面。

  日式乌冬面

  乌东面1包、日式高汤、竹轮 2块、鱼板 2片、蛋 1颗、肉片蛋1颗 、 肉片1片

  腌料/调味:葱段 适量、薄盐酱油少许、盐 少许

  1.肉片用薄盐酱油稍腌

  2.肉片放入高汤内煮滚,放入乌冬面,放入鱼板、竹轮煮熟

  3.打入蛋 (保持完整)

  4.加入盐,放入葱段即可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