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邪
2022-07-10 03:41:07 百科资料

无邪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wúxié,意思是谓无邪癖,无邪趣;没有邪恶的想法和行为。用来形容天真、思想纯正、活泼、可爱、善良的年少的人与友善年幼的动物。常作成语:"天真无邪"。出自《诗经》第一篇《鲁颂·駉》。
- 中文名称 无邪
- 拼音 wúxié
- 外文名称 naivete;innocency;naivety
- 出处 《诗经·鲁颂·駉》
- 意思 谓无邪癖,无邪趣;没有邪恶的想法和行为。
释义
1.谓无邪癖,无邪趣。
2.我国古代诗教的一种观点。谓诗的最高标准是中和雅正,谓之"无邪"。
3.指物体中分没有偏差。
4.没有邪恶的想法。用来形容天真、思想纯正、活泼、可爱、善良的年少的人与柔弱、友善年幼的动物。常作成语:"天真无邪"
《鲁颂·駉》:"駉駉牡马,在垧之野。薄言駉者,有骃有騢,有驔有鱼,以车祛祛。思无邪,思马斯徂。"
《论语》:"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刘宝楠《正义》:"思无邪者,此诗之言。诗之本体,论功颂德,止僻防邪,大抵归于正,于此一句,可以当之也。"因此后人用"思无邪"形容《诗经》。包咸,邢丙(上加日字)注《论语》也有类似解释。孔子所谓无邪就是指思想纯正而不歪邪,符合儒家的政治道德标准。
成语解释
天真无邪(多形容儿童心地单纯善良,直率而不虚伪)。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