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无抽搐电休克

2022-06-27 00:42:10 百科资料

无抽搐电休克治疗(MECT),又称为改良电痉挛治疗、无痉挛电痉挛治疗,是在通电治疗前,先注射适量的肌肉松弛剂,然后利用一定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从而达到无抽搐发作而治疗精神病的一种方法。

  • 中文名称 无抽搐电休克
  • 属性 医疗方法
  • 简称 MECT
  • 医学类别 西医疗法
  • 适用人群 无高钾血症、无闭角型青光眼患者

适应症

  除普通电痉挛治疗的适应证外,对年老体弱,骨折,骨质疏松和伴有躯体疾病的患者均可酌情施治。

方法

  (一)术前准备

  1. 治疗前应详细进行体格检查和必要的理化检查,包括心电图等。

  2. 治疗前至少禁食6小时,治疗前应排空大、小便。

  3. 每次治疗前半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

  4. 在专门治疗室进行治疗。应备齐各种急救药品与器械。

  5. 工作人员至少3名。1名麻醉师负责麻醉及活瓣气囊加压人工呼吸;1名精神科医师操作电痉挛治疗机,负责观察药物用量及通电后情况;1名护士进行器械准备及负责静脉穿刺。

操作方法

  1. 患者仰卧于治疗床上,检查口腔,摘除义齿,解开衣带领扣。

  2. 静注阿托品0.5~1mg。

  3. 静注麻醉剂(目前常用丙泊酚),静注时应缓慢,以诱导麻醉,静注至睫毛反射迟钝,对呼唤无反应,嗜睡状态时即可。

  4. 氯化琥珀胆碱1ml(50mg),用注射用水稀释到3ml,静脉注射(10秒钟注射完),注射药后1分钟即可见自睑面口角至胸腹四肢的肌束抽动。约3分钟全身肌张力下降,腱反射(膝、踝)消失,自主呼吸停止,此时为通电的最佳时机。氯化琥珀胆碱一般用量为50mg左右。

  5. 麻醉后期将涂有导电糊的电极紧贴在患者头部两颞侧,或单侧大脑非优势半球的顶颞侧(百会穴一印堂穴)。电流为90~130mA,通电时间为2~4秒。患者出现面肌、口角、眼轮匝肌、手指和足趾轻微抽动,有的没有抽动,只是皮肤出现鸡皮疙瘩。同时进行脑电图监测,以证实为有效发作。

  6. 通电结束后,在睑面部和四肢肢端抽搐将停止时,用活瓣气囊供氧并行加压人工呼吸,约5~10分钟,自主呼吸恢复后,拔除静脉针头。改良电痉挛治疗关键应掌握好肌肉松弛剂的剂量,麻醉药量和通电量。

  7. 疗程一般为6~12次。急性患者可每日一次后改隔日一次。

术后处理

  治疗结束后应继续监护15分钟左右,以防止患者在意识恢复过程中,因意识模糊、躁动不安而致的意外。个别体质虚弱者因可能出现继发性呼吸抑制,故应倍加警惕。

禁忌症

  同一般电痉挛治疗。但年老体弱,关节疾病,心功能不全但代偿功能好的可除外。高血钾症患者应禁用。

并发症

  呼吸停止、心血管并发症和记忆障碍同普通电痉挛治疗。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