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泌尿系统感染
- 挂什么科 泌尿外科
- 哪些症状 小儿发热、厌奶、面色苍白、嗜睡、恶心与呕吐、新生儿蛋白尿、腹痛、排尿疼痛、呕吐、惊厥、黄疸、腹胀
- 好发人群 新生儿
- 需做检查 浊度、尿常规、尿液细菌培养、静脉肾盂造影、静脉尿路造影
- 引发疾病 黄疸、肾盂积水、肾瘢痕、反流性肾病、肾积脓 、肾周炎、高血压
病因
1.病原菌
可由多种致病菌引起,以大肠埃希杆菌感染最多,其次为副大肠杆菌、变形杆菌、产气杆菌、链球菌、克雷白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葡萄球菌、鼠伤寒沙门菌等,偶可由支原体、病毒或真菌引起。
2.感染途径 有以下几种:
(1)血行感染 为新生儿期泌尿系感染的最常见途径,常见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肺炎、脓疱病等过程中,与新生儿免疫功能较低有关。
(2)上行感染 新生儿尿路的特点是肾盂和输尿管较宽,输尿管管壁肌肉和弹力纤维发育不良,弯曲度大,易被压和扭转,易有尿潴留引流不畅而致感染;新生儿膀胱-输尿管连接处的瓣膜功能较弱,当膀胱充盈压力增高时,尿液易向上逆流而感染。新生儿女婴尿道仅长1cm(性成熟期为3~5cm),外口暴露且距肛门甚近,故上行感染机会多。新生儿男婴虽尿道较长,但每次排尿时膀胱内尿液不易排空,尤其有包茎的小儿,污垢积聚也易发生上行感染,以上特点均为上行性感染易发生的因素。
(3)淋巴感染 肠道与肾脏、泌尿道之间有淋巴通路,新生儿肠道感染,尤其患大肠埃希杆菌性肠炎和鼠伤寒沙门菌肠炎时,易致泌尿系感染。
(4)直接感染 较少见,但邻近器官或组织有化脓性感染,如化脓性腹膜炎、肾周围脓肿等,可直接波及泌尿道而感染。
症状
新生儿期的泌尿系感染多为血行感染,同时有全身或局部感染,症状极不一致,以全身症状为主,且缺乏特异性。表现为发热或低温、嗜睡、皮肤灰暗、吃奶差、呕吐或腹泻、腹胀、面色苍白、萎靡或不安及体重不增。可有黄疸或惊厥,如因尿道梗阻引起者,可于腹部触到胀大的膀胱,或肾盂积水的肿块或输尿管积水的肿块。
检查
1.尿液常规检查
(1)尿液采集 新生儿尿培养尿标本采集的常用方法有集尿袋和导尿法。
(2)尿液常规检查 尿液沉淀后沉渣镜检,如白细胞>10个/高倍视野,或不离心尿标本的镜检,白细胞>5个/高倍视野,即应考虑为泌尿系感染。如尿中有管型尤其颗粒管型,提示肾实质已受损。
2.尿液直接涂片找菌
混匀的新鲜尿,若在油镜下每个视野能找到1个以上细菌,表明尿内细菌在10万/ml以上,有诊断意义。
3.尿培养及菌落计数
是确诊的重要依据。方法是用耻骨上膀胱穿刺术采取尿标本,尿液采取后立即做细菌培养,若有细菌生长即可诊断。
4.其他检查
对新鲜尿标本进行床边试验有助于诊断:脓尿(男孩>10个白细胞/µl,女孩>50个白细胞/µl)有较好的阴性预测价值,亚硝酸盐还原试验有较好的阳性预测价值。若亚硝酸盐试验、白细胞酯酶过筛试验及清洁尿液的显微镜检查均为阴性结果,可以完全除外尿路感染。
鉴别
应与新生儿感染性疾病,如败血症,颅内感染等相鉴别,须注意上述疾病可发生血行播散,造成泌尿系感染,依赖对本症的高度警惕和相应的实验室检查确诊。
并发症
可并发黄疸、惊厥、呕吐、腹胀,尿道梗阻可并发肾盂积水,也可并发肾瘢痕和反流性肾病、高血压等。
预防
新生儿和婴儿尿路感染的治疗:婴儿尿路感染易招致肾损害,此可能与正在发育成长的肾脏对肾盂肾炎性损害较成人敏感有关。在治疗新生儿尿路感染时,应注意几个问题:
1.新生儿尿路感染往往属于血源性,是全身感染败血症的一部分。
2.可能存在严重的尿路先天性畸形。
3.在新生儿第1周常存在重度膀胱输尿管逆流,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改善或消失。
4.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或肾功能尚未发育健全的婴儿,调节体液及电解质平衡及代谢变化的能力较差,并易因药物引起肾损害,因此选择抗菌药物时应注意其副作用。
5.新生儿之尿路感染,临床上以非特异症状为主,主要是发热、惊厥、烦躁、呕吐、厌食、腹胀、便秘及麻痹性肠梗阻,肤色苍白或青紫,呼吸不规则,体重不增加等,有时出现黄疸。这些都是全身性毒血症的表现。Bergstrom等报道新生儿有1.4%存在尿路感染。目前多主张先用灭菌塑料袋收集尿标本,若培养阳性,则进一步做耻骨上穿刺尿以证实诊断。
在治疗上,氨苄西林类及头孢菌素类均可选用,一般10天为1个疗程。菌尿反复出现,则一年内用小剂量抗菌药物预防再发。氨基糖苷类及喹诺酮类不宜使用。如发现有重度膀胱输尿管逆流或尿路梗阻存在,易发展成梗阻性肾病,应定期复查观察,必要时采取手术矫正。
治疗
对怀疑有泌尿系统感染的新生儿,应予以广谱抗生素治疗,直到药物敏感试验提示有效单个药为止,同时须注意有无尿路畸形等异常。
1.药物治疗
在做完尿培养后应即刻静脉给予抗革兰阴性菌的抗生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及氨基糖苷类是最常用的。
2.尿路梗阻治疗
由于抗生素能随尿流到达感染处,早期抗感染治疗对大多数患儿有效。患急性肾盂肾炎新生儿,抗感染治疗72小时后热不退,应怀疑有潜在梗阻的可能。已知有尿路梗阻的新生儿发生泌尿系统感染,必要时应行经皮肾造瘘术;对严重或有肾功能不全的泌尿系统感染新生儿,暂时性排尿措施亦有助于稳定病情。
3.有尿路畸形等异常时
泌尿系统感染的新生儿,若怀疑有先天性尿路畸形、尿路梗阻和膀胱输尿管反流可能,在急性感染控制后,应预防性抗生素治疗(氨苄西林每天12.5mg/kg),直至放射影像检查排除上述疾病可能。
饮食
1、忌发物:发物(如猪头肉、鸡肉、蘑菇、带鱼、螃蟹、竹笋、桃子等)对炎症发热有加重病情的作用,故而忌食。
2、忌胀气之物:胀气之物包括牛奶、豆浆、蔗糖等,尿路感染常出现小腹胀痛之感,而腹部胀满往往使排尿更加困难。
3、忌助长湿热之品:包括酒类、甜品和高脂肪食物,本病为湿热太盛之病,凡助长湿热之品都能加重病情。
4、忌辛辣刺激之物:这些食物可使尿路刺激症状加重,排尿困难,有的甚至引起尿道口红肿,还可使炎症部位充血肿痛。
5、忌酸性食物:酸性食物包括猪肉、蛋类、牛肉、鸡肉、鸭、鲤鱼、牡蛎、虾,以及面粉、大米、花生、大麦、啤酒等。尿的酸碱度对细菌的生长、药物的抗菌活力都有密切关系,忌食酸性食物的目的,是使尿液呈碱性环境,增强抗生素的作用能力;因糖类在体内也可提高酸度,故含糖量高的食物也需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