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汤面饺
新安县汤面饺是新安县当地的一种特色小吃。
- 中文名称 新安县汤面饺
- 别称 饺子
- 主要原料 面皮,饺子馅
- 是否含防腐剂 否
- 适宜人群 小孩,大人
汤面饺之趣
汤面饺是我们小镇的说法,可能有人会叫锅贴,也有人看了就说,这不是饺子嘛。在我看来锅贴与饺子也就是半成品相同烹饪方式不同而已。至于小镇上为什么把它叫汤面饺,我就不大明白了。
幼时我好吃,尤其喜欢吃各类小吃,小时候我妈给我的最高奖励就是带我去吃一顿有汤面饺的早饭。小镇上吃汤面饺的店子并不多,印象深刻的大概就大新小吃一家。大新小吃原来的名字叫"国营大新小吃店",那时候无论什么只要冠上"国营"二字,那东西就是正宗的。国营的商店规矩也多,要吃汤面饺就得先排队买票筹,木制的票筹污黑油亮,上面刻着"1只"、"2只"、"5只"、"豆腐花"等等的字样,这些是汤面饺或是汤团的票筹。拿了票筹就到汤面饺的大锅前付票筹,服务员把汤面饺装盘,自己再端着盘子找个位置坐下慢慢吃。要是星期天想要到国营大新小吃店去吃一顿早饭可得赶个早,一般还没到店门口就看到了门前的长队,有的人索性带了餐盒打包带走,没办法,人太多了店里坐不下了。等到走近那个长队听有人高喊着"当心烫!当心烫啊",只见一位身穿厨师白服的师傅端着一口大大的平底铁锅自厨房走出,锅盖是厚实的木制锅盖。排队的人看着来了一锅汤面饺都不由得挤拢了些,排在队伍前头的几个甚至要直接把票筹递给了那个专门负责盛汤面饺的服务员。等到服务员一揭锅盖,锅里滋哩哩的声响不断,排在前面的几个人不由得退了一步。服务员用铁铲先把黄澄澄油亮亮的汤面饺逐一翻个个儿才开始给客人们盛盘。运气好的兴许这一锅就能吃上,运气不好,那就对不起只能再等下一锅了。
我一般总是在星期天去大新小吃,妈妈去买菜,我去吃早饭。大新小吃是到菜市的必经之路。妈妈和我走到大新小吃门口付了钱拿了筹端了汤面饺和豆腐花帮我找个位置,我就坐下大吃起来,刚出锅的汤面饺亮亮的,一口咬下去薄薄的饺子皮煎得很有嚼劲,饺子底下的皮子微焦,却焦得恰到好处。印象中妈妈从来不怎么吃汤面饺,看着我吃就叮嘱我,她去买菜,让我吃完了就坐在这个位置上等她来接我,我怕和她走丢,说我可以边走边吃,妈妈笑着说,汤面饺可以边走边吃,豆腐花总不能边走边喝吧。我只好乖乖的喝完豆腐花,吃完汤面饺就坐在大新小吃店里等妈妈,店里人多挤的时候我也不让出位置。那时我大概八岁左右吧,总是担心自己被人贩子拐走,因为学校发的告家长书上就是建议为了防止意外事故,父母要到学校接孩子放学。有的时候甚至会边吃边幻想,要是有人把我拐走了我就再也看不到妈妈了,这样想的后果是妈妈来接我时,我的5只汤面饺还没有吃完,以往好吃的汤面饺也好像不那么好吃了。
回想
长大之后我很少去吃汤面饺,一来是学校作业多,二来是由于老镇改造,很多有些年代的老店都在搬迁,有阵子小镇上的人都在传大新小吃被人承包了,这个承包人没有找到好地段的店面暂时开不了张。我大概是因为长大的缘故,不再好意思一个人去吃早饭了。工作后不久我就转去了常州,看到常州人喜欢吃的常州大麻糕和萝卜干就会想到我们小镇上的汤面饺。每次回家我还是要拉着妈妈一起去吃大新小吃的汤面饺。在外工作的这几年我似乎特别想念家乡的小镇,几年之后我回到小镇,以彻底放松的姿势在家里放了自己两个月的假,这两个月里我平均一个星期要到大新小吃去一次。有时我想我到底是喜欢吃汤面饺还是喜欢那个大新小吃店,也许是喜欢那段儿时的回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