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斑鳠

2022-07-15 11:29:29 百科资料

斑鳠,Mystus guttatus,斑鳠是鲿科鳠属的一个物种,也叫做魽鱼、芝麻魽、白须魽,在广东农村也有叫剑鱼,钳鱼的。个体大,一般常见个体为1-2公斤,个体大者也有5-10公斤,最大者可达15公斤。

  • 中文名 斑鳠
  • 亚    门 脊椎动物亚门
  • 英文名称 Spotted longbarbel catfish
  • 门 脊索动物门
  • 别    称 芝麻,梅花,鲶鱼,魽鱼、芝麻魽、白须魽

外形特征

  体长,侧扁。头平扁,吻宽而圆钝,略似犁头状。口宽大,下位,弧形。上、下颌齿带弧形,腭骨齿带略呈半环形,齿绒毛状。唇厚,下唇中间不连续。两鼻孔略近,前鼻孔管状,后鼻孔前缘有鼻须。须4对:上颌须最大,末端达腹鳍基;鼻须较短;颐须2对,外侧1对较长,可达鳃孔。眼中等大,眼睑游离。背鳍短,硬刺细短,后缘具细弱锯齿;胸鳍刺扁长,前缘锯齿细弱,埋于皮下,后缘锯齿粗大;腹鳍与臀鳍均短,无硬刺。脂鳍高,特别长,起点接近背鳍,末端靠近尾鳍,但不与尾鳍相连,后缘游离,圆形;尾鳍分叉,上叶略长。体呈棕色,腹部黄色;体侧具大小不等、排列不规则的圆形蓝色斑点(幼鱼无斑)。背鳍、脂鳍及尾鳍灰黑色,有褐色小斑点;胸鳍、腹鳍及臀鳍色淡,很少有斑点。

斑鳠

生活环境

  栖息于江河的底层,以小型水生动物为食,如水生昆虫、小鱼、小虾等,也食少量的高等水生植物碎屑。每年4-6月繁殖,但在6-8月也发现有成熟个体。

分布范围

  分布于中国钱塘江、九龙江、韩江、珠江、元江等水系。和南亚地区的湄公河流域及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的内陆河流.

经济价值

  肉质细嫩,味鲜美,现数量稀少,曾为产区的重要经济鱼类。尤其在西江,被视为西江的名贵鱼类之一,亟待保护。 是性情较为温和的大型肉食性经济鱼类,全身无鳞,肉质细嫩,味美,营养价值高,享有"淡水之王"的美誉,被誉为珠江"四大名鱼"之一。

食性

  斑鳠主要以甲壳类、昆虫类、鱼类、环节动物、植物碎屑等为食, 其中甲壳类的出现频率高达78.6%, 水生昆虫的出现频率为45.8%。其食物类群的季节变化明显, 但没有出现停止摄食的时期, 斑鳠在春季的摄食强度最大, 各类食物在春季出现的频率均高于其它季节, 斑鳠摄食率和充塞度的季节变化是一致的。不同体长斑鳠的饵料有一定的转化或更替阶段, 约170mm体长时为主要饵料转化的第一阶段, 约240mm体长时为主要饵料转化的第二阶段, 随着斑鳠体长的增长, 其摄食饵料的个体变大, 但种类减少。

繁殖和发育

  判定性成熟亲鱼的主要依据是: 1) 雌鱼腹部膨大, 两侧稍能显出卵巢轮廓, 手摸有明显松软感, 其生殖孔稍红、鼓胀。2) 雄鱼生殖孔微红。

  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 h) , 第1针注射PG () + LRH - A +DOM, 第2 针注射LRH - A +DOM +HCG。对斑鳠进行人工授精后, 在水温27.5℃的条件下, 受精卵约经17 h 30 m in进入原肠期, 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 h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