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斑驴

2022-07-12 01:28:06 百科资料

斑驴(学名:Equus quagga)又叫半身斑马、拟斑马,半身马,普通斑马的亚种,一般体长2.7米,尾巴近1米,重约410千克。是南部非洲一种动物,前半身像斑马、后半身像马,灭绝于1883年。现时科学家通过克隆技术,期望能够把这种已灭绝的动物重现世上。

  • 中文名 斑驴
  • 拉丁学名 Equus zebra
  • 别称 拟斑马
  • 界 动物界
  • 门 脊索动物门

基本介绍

  中文学名:   斑驴  

  英文名:   Quagga、Steppe zebra、Spotdonkey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Chordata  

  纲:   哺乳纲Mammalia  

  目:   奇蹄目Perissodaxtyla  

  科:   马科Equidae  

  属:   马属Equus  

  亚属:   斑马亚属  

  种:   普通斑马  

  亚种:   E.q.quagga  

  分布:   斑驴生活在非洲广阔的草原地带,在南非从好望角到奥兰治的辽阔草原上。  

形态特征

  斑驴的四蹄健硕,奔走速度很快,每小时可达70千米,有“草原骑士”之称。斑驴最初是由南非的霍屯督人发现的。他们对这个类似于斑马的奇异动物充满好感,觉得斑驴生性机敏,对一切入侵者—一无论是人是兽都怀有强烈的敌意,比狗还警觉,因而便把斑驴驯做家马的夜间守护者。他们还模仿斑驴的嘶鸣之声而称其为“夸嘎”(Quagga)。斑驴不但能守护家园,而且在经过驯服后还能替主人拉车。

斑驴

  在1830年英格兰一度兴起用斑驴拉车的风气。斑驴由于肉鲜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猎食的对象,但原始的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直到19世纪,欧洲移民大量涌入非洲,他们采用套索、火器等装备进行疯狂的猎捕,还大肆劫掠、贮藏、盗运斑驴的皮张。当时欧洲人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倍感兴趣,一时间斑驴标本价格昂贵,这更促使了这些贪婪的欧洲人对斑驴大开杀戒。到了19世纪中期,非洲南部已经很少再能见到斑驴了。

  作为一种野生动物,斑驴的个性十分倔强,早年人们不得不用“桀骜不驯”和“宁死不屈”形容它的性格。1860年,一头饲养在伦敦动物园的斑驴,因不能忍受长期的禁锢,奋然撞墙而死,举世震惊。世界上最后一头斑驴是饲养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动物园的一头雌驴,她孤苦伶仃地活到1883年,便无可挽回的走向了灭绝。从此,地球上再也没有斑驴的踪迹了。

  马与斑马的南非亲戚——斑驴(马属的另一种动物),前半身有着斑马一样的条纹;后半身则像马,没有斑纹。这种动物已在100年前灭绝。斑驴身上的条纹不象斑马那样遍布全身,只是头到身体的前半部有条纹,并且脖颈上的条纹延伸到它短而立直的棕毛上。它的身体后半部为黑色,而腹部和四肢却为白色。斑驴脖子长,头也长,而耳朵却非常短小。斑驴的眼在脑颅的后方,这使它视野开阔,白天的视觉非常敏锐,,夜晚也可和狗、猫头鹰的视觉相媲美。斑驴一般体长2.7m,尾巴近1m,重约410kg。

斑驴

  它与其它斑马的区别就在于,通过斑驴身上前部仅有的斑纹与其它斑马区别开来。在它身体的中部,条纹褪色变黑,条纹内部空间变宽,前肢是普通的棕色。

生活习性

斑驴

  斑驴生活在非洲广阔的草原地带,主要以草为食,也食树皮、树叶、芽、果实和根。不论白天和黑夜,它们都要觅食,觅食要耗去一天60%以上的时间。斑驴没有永久性群体,暂时聚集虽也常见,但大多成年公驴是在很大的领域范围内独自生活。

  在自然界中。斑驴常和牛羚、鸵鸟混群吃草,并一同作战,共同抵御共同的敌人——狮子。在宽阔的草原上对付捕食者的偷袭何谈容易,几种动物组合之后,凭借鸵鸟的视力、牛羚的嗅觉、斑驴的听力,取长补短,所以能够有效的御敌。正因为如此,斑驴才很少被天敌捕食。

物种灭绝

  最初在1788年时,斑驴被视作一个独立物种--马属斑驴;而在其后约五十年间,自然学者和探险家们发现了许多种其它斑马,由于各种斑马间毛皮的花纹各不相同(实际上任何两只斑马身上的条纹都不会完全一样),分类学家发现这样一来新兴物种太多了,并不利于人类区分哪些是真正的物种,哪些是亚种,哪些只是自然变异。就在人类还未理清分类的混乱之时,在人类的猎食、收集皮革、家养驯化之下,斑驴已走向了灭绝。

斑驴

  最后一只野生斑驴大约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末期被射杀,世界上最后一只捕获的斑驴则与1883年8月死于阿姆斯特丹的阿蒂斯.马吉斯特拉(Artis Magistra)动物园。 由于对斑马的分类极度混乱,尤其是对于一般大众来说,斑驴灭绝时人们还将它视作一个独立物种。斑驴是首类进行了DNA测试的灭绝动物,在史密森学会近斯关于遗传的调查中,发现斑驴实际上根本不是一个单独物种,而是草原斑马的众多变种之一。

  斑驴由于肉质鲜美,且出肉量高,因此一直是非洲人主要猎食的对象,但原始狩猎方法并没有给斑驴群体以致命打击。

  19世纪初期,欧洲人的到来才给斑驴的生存带来了威胁。欧洲人并不象当地人那样喜食斑驴肉,而是看中了斑驴亮丽的皮毛。他们大量猎杀斑驴,剥下皮做成标本运回欧洲市场出售,当时欧洲人看到如此美丽的动物都倍感兴趣,于是许多人收购斑驴标本,一时斑驴标本价格昂贵。由于利益的驱使,也使更多的人来到非洲猎杀斑驴,使斑驴数量进一步大量减少。

  到了19世纪70年代,斑驴已经所剩无几了,这时欧洲人就捕捉活斑驴运动欧洲,试图人工饲养繁殖。到了1880年同,人们再也捕捉不到野生的斑驴了,而运到欧洲的活斑驴因不适应生存环境一个接一个地死去了。

相关介绍

  ·DNA研究

  研究人员对博物馆的一个斑驴标本的皮进行组织取样,对斑驴古老的DNA再次作出分析。研究报告撰稿人之一,美国-耶鲁大学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系高级研究科学家基塞拉·卡康(Gisella Caccone)说:“20年前,有关斑驴的研究开辟了对灭绝物种古老DNA(脱氧核糖核酸)进行分析的新领域。现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我们将在群体水平上进行新的研究,对更庞大的DNA碎片以及若干物种作出分析。”

斑驴

  斑驴过去被认为是草原斑马的亚种。有研究人员发出这样的疑问:斑驴是在什么时候,又是如何从马、斑马和驴中脱离出来呢?为此,他们对现有斑马与相关灭绝物种的遗传基因、毛色和习性进行了比较。通过对13个博物馆的标本(包括耶鲁大学皮博迪自然历史博物馆提供的唯一骨骼样品)的线粒体DNA生物标志作出的分析显示,在12万到29万年前的冰河时代,斑驴开始脱离平原斑马种群。这些分析结果表明,斑驴脱离草原斑马群体成为一个独立的,截然不同的物种,其外形和毛色开始迅速进化。

  该项研究显示,冰河时代不但对欧洲和北美是一个重要时期,对非洲也是如此。卡康说:“斑驴毛色的迅速进化可以解释为基因流动的中断。地理位置上的隔绝或是干旱的生存环境促使这种进化的发生,也有可能是两种因素的共同作用。”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