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百科资料> 正文

斑点鹞鲼

2022-07-02 00:26:40 百科资料

斑点鹞鲼(学名:Aetobatus narinari)是鹞鲼科、鹞鲼属的一种鱼类。体盘宽约为体盘长的2倍;前缘微凸,后缘凹入。吻较短,弧形,前端钝圆,向头前下斜,突出于腹面上,吻长约等于体盘长的1/8-1/7(幼体吻较短)。眼圆形,侧位,稍突起;眼径约与喷水孔径相等。喷水孔背位,位于眼后。口中大,平横,口宽小于口前吻长。鳍脚粗扁,后端圆锥形。背鳍1个,小型;起点距腹鳍终点比其基底长稍小,后端比腹鳍后端前许多。尾细长,约为体盘长之4倍;尾刺1个。体光滑,背面暗褐色或赤褐色,胸鳍、腹鳍和背鳍上具白色或蓝色斑点,吻上和头上纯褐色无斑点;腹面白色,胸鳍和腹鳍后缘暗褐色;尾鳍具暗褐色和浅色条纹。

斑点鹞鲼通常栖息于海湾和珊瑚礁上,偶尔进入河口栖息地。尽管斑点鹞鲼出现在大约60米深的近岸水域,但它大部分时间都在开阔水域游动。能运用翅膀状的胸鳍(前缘圆凸,后缘凹入,外角尖突)能自由翱翔于水中。主食软体动物贝类,对贝类养殖危害大,亦食鱼、虾、蠕虫等;用下颌板状齿挖掘沙中贝类,并借铺石状板齿磨碎贝壳,可能借口底乳突分离贝壳与肉。尾刺有毒腺。分布于热带和暖温带的印度洋、太平洋和大西洋。在中国分布于东海和台湾沿海、南海。

(概述图参考来源: )

  • 中文名称 斑点鹞鲼
  • 外文名称 Spotted Eagle Ray
  • 别名 纳氏鹞鲼、鸭嘴燕魟
  • 拉丁学名 Aetobatus narinari
  • 界 动物界

形态特征

  体盘宽约为体盘长的2倍,前缘微凸,后缘凹入,前角钝尖。吻较短,前端钝圆。眼中大;上侧位。喷水孔上侧位,露出于背面,与眼径等大。鼻孔平横,前鼻瓣连合为口盖,盖于口隅上。具鼻口沟。口中大,平横,口宽小于口前吻长。口底具乳突2横行,后行具显著乳突7-9个,前行具细小乳突2个。齿平扁宽大,上下颌齿各1纵行,鳃孔5个,狭小。胸鳍前部分化为吻鳍。腹鳍狭长。背鳍1个,小型,近长方形,起点距腹鳍终点比其基底稍小。尾细长如鞭,约为体盘长的4倍。尾刺1个,具毒腺。体光滑。背面暗褐色或赤褐色;胸鳍、腹鳍和背鳍上具白色或蓝色斑点;腹面白色;尾隐具暗褐色和浅色条纹。

斑点鹞鲼

  眼圆形,侧位。喷水孔大,长圆形,上侧位,距眼有一相当距离,前部不伸达眼后半部下方。鼻孔距口很近,前鼻瓣宽大,伸达口前,中间深凹,后缘细裂。口中大,平横。腭膜圆形,后缘分裂,具乳突2-3横行。口底乳突或显著,约10个,或细小而不显著,约10余个。齿宽扁。每颌一纵行。背鳍1个。尾长如鞭,尾刺1-3个。体密具白色或蓝色斑点;吻较短而宽钝;口底乳突2行。

生活习性

  为暖水性近海底栖善游泳的中小型鱼类。主食贝类。海(洋)生。

种群分布

  分布于中国南海和东海;印度洋。

声明:此文信息来源于网络,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并不用于任何商业目的。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baisebaisebaise@yeah.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