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批判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K.马克思1857年10月至1858年5月为他的经济学巨著《政治经济学批判》写的一部手稿,通常被称作《资本论》的第2稿。
- 中文名称 政治经济学批判(1857~1858年手稿)
- 别名 《资本论》的第2稿
- 作者 K.马克思
创作背景
《手稿》共有7本,308页。1939年和1941年用德文分两册先后在莫斯科公开出版,当时编者加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草稿)》的标题。1953年,在柏林重新出版,从此,便在全世界广泛传播开来。第1个中译本由刘潇然翻译,1961~1978年由人民出版社分5个分册相继出版。第2个中译本由中共中央编译局翻译,收入《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上、下册,分别于1979年和1980年出版。
内容简介
《手稿》分3部分:《货币章》、《资本章》和《价值》。
①《货币章》。文中建立了不同于古典经济学派的科学的劳动价值论和货币理论。阐明了商品具有二因素,即使用价值和价值,商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金银作为货币,即一般等价物,是这一矛盾发展的结果。还分析了货币作为价值尺度、交换手段等重要职能,建立了他的货币理论。
②《资本章》。分为3篇:资本的生产过程、资本的流通过程和资本是结果实的东西,构成了《手稿》的主要部分,基本上建立起作为马克思政治经济学基石的剩余价值理论。这这章中,详细地阐述了劳动力商品的买和卖,第一次把劳动和劳动力两个范畴明确地区分开。分析了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解决了资本的价值保存和价值增值的相互关系,并建立起马克思的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学说,通过对剩余价值生产过程的分析,彻底地揭露了剩余价值生产的秘密,弄清了劳资间阶级对立的深刻经济根源。还深入地研究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剩余价值所产生的影响,提出了科学就是生产力这一著名论断。
③《价值》。这一章已发现了在商品中包含着资本主义一切矛盾的萌芽,找到了从商品分析入手阐明资本主义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规律和途径。
作品评价
《手稿》是马克思的一部重要的经济学手稿,是《资本论》创作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手稿》第一次全面地、系统地叙述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理论体系,对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经济学进行了有力的批判,完成了马克思一生中第2个伟大的发现,制定了剩余价值理论。《手稿》是马克思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学说第一次在政治经济学上得到全面的应用,并在应用中得到充实和发展。《手稿》所得出的革命结论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手稿》在整个马克思主义形成史上占着特殊的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