撼砂

撼砂是地基处理的一种方式。通常适用于地基持力层土质承载力较低,且土层较厚,当基础继续向下坐落在承载力较高的土层上时,会造成经济上的不合理,即费用较高,且通过撼砂处理能够满足上部楼层荷载的要求,因此只有在上述的地质情况和上部荷载允许的情况下,且对比经济可行时才采用撼砂基础。
撼砂
撼砂基础的作用是:通过对基础设计允许的埋深下,对基础持力层下的一定深度进行换土(撼砂),以提高基础持力层的承载力(即等于设计多设计了一道刚性(撼砂)基础,以使荷载通过撼砂层分散向下传递,使天然土层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要求).并不是软弱地基就得用撼砂,它有很多条件限制.
水撼砂
是一种在修筑路基时或者是修补路基时常用的手段,工艺历史悠久,质量可靠,在施工中普遍使用。水撼砂所采用的砂一般指江砂。是山体岩石风化后经水流冲击、搬运形成的不同大小的小石粒,其特点是表面光滑,个体中接近球体的含量较多,针片状材料一般小于25%。松散的砂砾堆积体可假设成大小不等的球体颗粒,杂乱无章的堆积在一起,靠内部摩擦力的约束形成松散体。
特性
注水后:由于浮力抵抗了部分重力使砂砾间的压力变小;水有一定的润滑作用 ,减小了砂砾间的内部摩擦系数;加之砂砾内部的气体被水置换形成气泡,向上运动形成破坏能量。在以上三方面因素共同作用下破坏了砂砾的内部平衡,砂砾开始运动起来。在撼钎或振捣棒的作用下,体积较大的颗粒不断的调整位置和姿态。由于砂体颗粒堆积合理时(即紧密时),砂砾个体相互之间的接触面积较大,摩擦阻力也较大,破坏所需要的能量也较高,即较难坏;而堆积不合理的(即松散时)砂粒间相互的接触面积较小,摩擦阻力也较小,破坏时所需的能量较低,较易破坏。在外力不断的作用下,在破坏一平衡一再破坏一再平衡的过程中,砂砾向堆积合理(密实度增大)的方向逐步发展。撼钎或振捣棒表面较光滑,插入工作时在其表面形成了一个良好的通道不仅使砂砾内部的气体更方便的排出,而且使水加速向下流动,并携带一部分细小砂粒,迅速填满大沙粒体颗粒间的间隙。加速了砂体的密实。下部水分向土壤内渗出,上部水分不断向下补充,水在砂体内形成渗流,产生动水力,在动水力的作用下砂体进一步密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