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人生

《携手人生》改编自约翰·贝利撰写的《献给艾瑞丝的挽歌》以及《艾蕾斯:一部文集》,由理查德·艾尔执导,吉姆·布罗德本特、凯特·温斯莱特、休·博内威利出演的传记片。
该片讲述了艾瑞丝与丈夫约翰·贝利一路携手人生,夫妻经历四十多年浪漫时光的爱情故事。
该片于2001年12月14日在英国上映。
- 中文名 携手人生
- 类型 传记,剧情,爱情
- 外文名 Iris
- 主演 朱迪·登奇,吉姆·布罗德本特,凯特·温斯莱特,休·博内威利,克里斯·马歇尔,佩内洛普·威尔顿
- 其他名称 艾莉丝的情书、长路将尽
剧情简介
年轻时的艾莉丝思想前卫、才情并茂、著书立说,成为一代思潮的领袖人物。直至她遇上不擅辞令的学者约翰·贝利,互相欣赏的火花,迅即变为热恋的洪流,活跃的艾莉丝竟投向约翰安静的怀抱,令追逐其裙下的俊男美女极感错愕。婚后的艾莉丝著作一再被推崇,她的记忆却开始减退,刹那间忘记种种往事,深爱她的约翰不离不弃努力扶持,让她留住美好时光,才华会失去,记忆会消磨,唯有真爱永远同在 。

演职员表
演员表
角色 | 演员 |
---|---|
年轻时的艾莉丝 | 凯特·温丝莱特 |
老年艾莉丝 | 朱迪·丹奇 |
老年约翰·贝利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年轻的约翰·贝利 | 休·博内威利 |
格杰恩 | 克里斯·马歇尔 |
珍妮特 | 佩内洛普·威尔顿 |
Principal | 伊莲诺·布罗 |
Hostess | Angela Morant |
Young Janet Stone | 朱丽叶特·奥布瑞 |
BBC PA | 南茜·卡罗尔 |
BBC Presenter | oan Bakewell |
职员表
制作人 | 安东尼·明格拉 |
---|---|
导演 | 理查德·艾尔 |
副导演(助理) | Martin Harrison |
编剧 | 理查德·艾尔 |
摄影 | 罗杰·普拉特 |
剪辑 | 马丁·沃尔什 |
选角导演 | Celestia Fox |
艺术指导 | Gemma Jackson |
美术设计 | David Warren |
服装设计 | 鲁思·梅尔斯 |
布景师 | Trisha Edwards |
以上资料来源
角色介绍
![]() | 凯特·温丝莱特饰演年轻时的艾莉丝 一位年轻的作家,思想前卫、才情并茂、著书立说,并成为一代思潮的领袖人物。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她遇上不擅辞令的学者约翰·贝利,擦出了爱情的火花,艾莉丝投向约翰安静的怀抱。婚后的爱莉思著作一再被推崇,而她对放任的生活仍恋恋不舍,幸好她得到了约翰的真诚对待。 |
![]() | 休·博内威利饰演年轻的约翰·贝利 一位不擅辞令的学者,在遇到艾莉丝之后,两人互相欣赏,最终两人走进了婚姻的殿堂,婚后艾莉丝的著作一再被推崇,而约翰·贝利对她放任的生活仍恋恋不舍,是艾莉丝最温暖最安全的依靠。 |
![]() | 朱迪·丹奇饰演老年艾莉丝 上了年纪的艾莉丝,由于年龄的上涨已经开始有失忆症和老年痴呆症。艾莉丝由于记忆减退刹那间就忘记种种往事,在约翰·贝利的帮助下让她留住美好时光。 |
![]() | 吉姆·布劳德本特饰演老年约翰·贝利 在艾莉丝年纪越来越大,记忆却开始减退,深爱她的约翰不离不弃努力扶持,让艾莉丝能留住美好的时光,才华会失去,记忆会消磨,唯有他对艾莉丝的真爱永远同在。 |
获奖记录
时间 | 届次 | 奖项名称 | 获奖人物 | 备注 |
---|---|---|---|---|
2002 | 第74届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男配角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获奖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主角 | 朱迪·丹奇 | 提名 | ||
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女配角 | 凯特·温斯莱特 | |||
第59届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男配角 | 吉姆·布劳德本特 | 获奖 |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女主角 | 朱迪·丹奇 | 提名 | ||
美国电影电视金球奖最佳女配角 | 凯特·温斯莱特 |
发行信息
上映信息
上映国家 | 上映日期 |
---|---|
美国 | 2001年12月14日 |
加拿大 | 2002年2月22日 |
影片评价
该片在表达手法上,影片让镜头在青年与老年艾莉丝的生活中自由地转换,中间没有加入过多铺垫性的叙述。观众看到的只是激情奔放的青年艾莉丝与一天天憔悴衰弱下去的老年艾莉丝之间的强烈反差,而两者之间不变的,是丈夫约翰·贝利对她的爱和呵护。该片没有安排一个爱情战胜病魔的大团圆结局,导演正是想让观众们直面人生的无奈与残酷,从而更加体会到在真实生活中相伴四十年、相爱一生的不易和可贵(长江日报评) 。

该片是一部经久不衰的爱情电影,人间的亲情、爱情是最能打动观众的一个主题,也是经久不衰、永远也不会过时的一个主题。观众在看过影片之后都禁不住唏嘘感叹,甚至热泪盈眶,深深为片中那对老人相濡以沫几十年的真挚的情感所感动,为发生在他们身上的不幸献出了同情和怜悯(网易评) 。